吳楚耀
隨著改革體制的深化、社會經濟的發展,計算機信息化潛移默化的融入財務管理之中,使得市場環境整體升溫,刺激各行業中小型企業迅速發展。競爭依舊激烈,想保證穩定長效、科學發展,必須由內而外從企業內部開始,加強內控管理,注重財務體制發展,促進財務管理職能轉型。日前企業和財務面臨的挑戰愈發嚴峻,不僅僅需要迎合市場的多變性,信息數據的流動性,還要提升自我效率、優化企業體制結構。財務業務一體化的真正作用在于提升財務的管理制度,促進經濟信息的分享,促進財務人員工作效率及價值的提升,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有力保障,是增強綜合競爭力的基礎。
一、財務業務一體化的具體作用
財務業務一體化簡單來說就是利用現代計算機軟件技術,來進行智能化信息系統管理的一種方法,它把企業經營中的三大模塊:業務流程、財務流程、管理流程進行有機融合,更加直觀的反映企業實際經營情況,也最大限度地實現企業人員的信息傳遞與共享。
在傳統管理模式中的企業,財務與業務系統相分離。在企業運營管理中,設置行政部、業務部、人事部以及財務部等一系列職能部門,如果各部門之間沒有實現真正協作和聯系,那么企業的管理也就如同一盤散沙,毫無有序可言,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自身發展。財務部門重數據、輕信息,出現信息孤島,無法及時準確做出內部詳細的財務數據分析,造成企業財務數據信息反饋情況存在嚴重的滯后性。因此,在當前經濟發展大背景下,企業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求得生存發展,立于不敗之地,就要對其內部各部門進行科學有效地管理,而這種系統化管理方法就是財務業務一體化。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發展,財務業務一體化模式已經發展成為當前企業財務發展中較為先進的發展模式,實現“實體流、資金流、信息流”的三流合一,從而在“實時反映、信息集成、持續優化控制”狀態下實現公司管理,進一步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
二、財務業務一體化的困境
1.管理層認知不全面,基層專業素質低。企業發展過程中,大多數人對于財務的認知僅是財務對于資金流動、財物管理的數據資料的核算,缺乏創新意識、戰略思維。財務管理亦未能與時俱進創新發展,與數字經濟、信息化管理相結合。傳統財務觀念一直是單一的數字化資金管理,致使一些管理層就只要求于此。而如今對財務的要求不止于此,還需要與業務發展相結合,更應引入信息化系統,促使企業內部經濟信息交流暢通。另外,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認為財務具有極強的高保密性,這就帶來信息交流的阻礙,加大財務發展規劃的難度。由于傳統財務理念的根深蒂固,基層財務人員對于新興的財務職能轉變有著抗拒心理,傳統的理念和固化的工作狀態只會為企業財務發展增添束縛。財務人員只有不斷充實在自我從業能力的適應性、遭遇風險的穩定性、決策判斷的果決性等方面提升,才能加快財務管理職能轉型的進程。
2.財務業務融合度低。財務與業務的融合是為后期財務管理職能轉型做鋪墊。為了實現一體化達到最終目標,就先要保證財務和業務的充分、緊密融合。如果企業財務、業務融合度低,就會導致企業內部信息流通的阻礙,就會造成對日常運營最為基礎的業務實況、資金管理等信息存在不完善的狀況,企業的財務業務一體化落后,無法滿足集中管控要求。信息管理機制的缺失,造成了運營和應對風險時數據信息存在滯后性和模糊性,對企業發展和化解風險極其不利。
企業結構的管控越徹底越完整,就越能更好改變原有的傳統財務管理模式。傳統模式所認為的高機密性,致使在信息交流的路徑中需要層層審批,影響了信息傳遞交流的時效性。更增加了企業階級差距的抑郁感,抑止企業內部文化交流促進,更難以處理信息,為促進財務業務一體化增添障礙。
3.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低。目前轉型升級加快,企業財務只有自我改革才能順應市場而不被淘汰,但在切實開展一體化和體制機制改革時,許多財務人員難以接受新興事物,對于財務管理職能轉型的落實加大了難度。傳統的財務人員在報表核算、資金管理等專業會計知識領域得心應手,但當財務與業務相融合時,卻難以勝任管理、運營職能。面對轉型時,對財務人員的業務能力、專業素養的要求更加苛刻,無法迅速適應全新工作內容和狀態,這就為財務業務一體化的發展增加了障礙。
三、優化財務業務一體化的策略
1.加強基層管理,促進轉型意識加深。加強內部管理,面對企業內部財務管理人員傳統固執的財務理念,企業應該優先增強工作人員的適應能力,加強基層學習管理制度,大力開展財務業務一體化學習研討會,使員工對財務管理轉型先有一個基本的認識,不至于面對新興工作內容和模式抓瞎。增加轉型具體工作和內容的講解培訓,著眼于實際管理能力、專業素質水平、信息數據管理、抗風險能力等方面適應財務管理的轉型。
想要進一步促進企業財務業務融合,就需要讓管理層和員工深刻領悟結合實際、優化管理制度,提高管理認識的重要性。于此,只有員工快速學習并吸收了現代化管理方式和理論應當融入于財務業務一體化的工作內容,提高轉型進程,才能從根本上保證企業財務業務一體化進程的效率。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企業要鼓勵財務人員積極主動參與到業務中,理論聯系實際,更好加深財務業務一體化工作的理解。
2.促進職能轉型。財務是業務企業發展中的最佳合作伙伴。預測企業運營風險,提高企業抗風險能力,加強抗風險管理是企業內控的一大要素,應采用不同的方式抑制風險的發生和擴大。例如,總企業需要把控子公司或業務單元的部分財務已經運營狀況,從而控制財務風險。財務作為風險發生的直接受害部門,也是企業的命脈。之所以需要促進優化財務轉型改革,是因為財務不能只單一管理財務數字,應該結合現代化管理模式,立于企業的管理之中,同時把握促進財務和業務的共同發展,為企業提供更好的價值。當實質轉型之后,對于財務部門是一種風暴式重組改革。可以按照實際工作效用分為三個版塊:①基礎會計,落到實處,通過信息系統掌控企業的所有資金、財務,成為最基礎的財務支持,擁有廣泛的數據支持、遼闊的視野,將數據統統信息化,便于使用。②全面預算管理制度的落實,基于前者,展望未來,立足于實際業務,開展預算管理,為企業發展決策提供支持。③開放數據,分享財務。企業構建財務共享系統,便于不同部門開展工作時獲得嚴謹數據支持,減少工作時耗,提高工作效率。
3.對于組織結構的思考。內部體制的改革是作為財務管理職能轉型的基礎保障,是企業構建完善組織結構調整適應的過程。其表現如下:①機制性的淘汰縮減無用的領導人員,加強實際效用,提高企業閑散控制效率,簡短財務工作程序,避免時間的浪費,提高人員的利用率。并且,大大降低了流程的繁瑣度,加速信息流動,增加時效性,為企業頂層決策提供實質的幫助。②分散權力的集中,加強工作決策的執行力度,增加員工的積極性,減輕管理人員的負擔,促進企業財務管理扁平化發展,從而能夠增強財務管理的實質效益,促進財務業務一體化。
四、總結
跟隨著時代發展的大浪潮,企業財務業務一體化和財務管理職能轉型是必然呈向上發展的趨勢。提高市場競爭力,強化財務與業務的能力,邁向一體化財務管理模式。綜合發展,將好的東西進行融合,更快更好地實現財務業務一體化的目標,運用新手段、新技術,加強自身專業水平,從自身出發為企業的健康發展打下堅實基礎。財務人員要逐漸摒棄傳統的財務工作模式,抓緊本行業的發展機遇,實現自身的財務管理價值,最大限度地實現數據共享,真正將財務管控職能發揮出來,為管理層提供從多角度查詢、統計和分析的功能,能夠為企業管理者做出經營決策時,成為重要的信息和分析的依據。總之,財務要成為企業的價值管理者。
(作者單位:廣東省電子口岸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