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晗

摘 要:沈陽自貿區通過綜保區桃仙園區和中儲跨境電商基地,構建區內區外聯動、線上線下融合的電商格局,跨境電商發展勢頭良好,然而卻存在缺乏創新型人才儲備、人才缺口加大、人才斷層現象嚴重問題,從構建跨境電商課程體系、確定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定位、建設跨境電商師資隊伍、校企合作打造育人平臺四方面針對沈陽地方高職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給出對策建議,以期提升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全面型、連貫性和創新性,促進跨境電商人才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的雙重提升,并為沈陽自貿區成為東北亞開放合作的高地、提升東北老工業基地競爭力和對外開放水平新引擎提供人才支撐、智庫保障和創新驅動。
關鍵詞:沈陽自貿區;就業;地方高職;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對策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7.024
2018年9月,沈陽跨境電商國際物流產業基地項目簽約落戶沈陽片區。項目積極發揮信息共享服務體系和國際化智能物流倉儲體系的紐帶作用,實現商流、物流、信息流的整合,為跨境電商的金融服務、智能物流、風險防控等提供了有效保障,營造了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發展環境,使得沈陽自貿區成為跨境電商人才施展才能的政策洼地和人才高地。沈陽地方高職與時俱進地改革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對于打破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國際貿易各自為戰的專業壁壘,推進相關專業的融合式發展,促進專業群的規范化、合理化建設具有積極意義;對于地方高職院校把握經濟新常態下的就業創業新契機,規避跨境電商人才創業失敗風險、降低創業成本,實現以創業帶動就業,拓寬跨境電商人才的就業途徑,緩解就業壓力具有積極意義。地方高職通過創新型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為自貿區跨境電商企業提供創新型人才儲備,減輕企業人力資源壓力,解決人才斷層問題;對自貿區跨境電商企業拓寬國際市場新路徑、打造外貿轉型升級新動能、構建創業就業新平臺提供人才支撐、智庫保障和創新驅動。
1 構建“融合多學科知識、實踐技能、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
地方高職應遵循“寬基礎一精技能一利拓展”的原則,構建“職業基礎能力—職業崗位能力—職業綜合能力”的模塊化課程體系,構建以核心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以職業資格標準為考核評價、以企業真實電商業務項目為載體、以自貿區跨境電商就業崗位需求為導向的模塊化、漸進式、組合型實踐課程體系。課程體系應整合國際貿易、電商商務和商務英語三個專業的核心課程、關鍵能力和教學資源,并輔以跨境營銷、網絡運營、客戶管理、美工設計、網站裝潢、數據分析、售前咨詢、訂單處理等交叉學科知識內容。課程體系中應置入跨境圖文營銷、跨境電商多平臺運營等企業課程以及平臺操作、網絡營銷、跨境物流等電商實踐類課程,并將創新思維和創業能力的培養融入課程體系中,具體為開設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創業成長管理等課程,并設置精準式“專創融合”課程,如私人證券投資與理財、國際外貿業務風險防范、新興市場開拓及小型跨境電商創業指導等課程,構建“融合多學科知識、實踐技能、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如表1。
2 確定“創新型、復合型、實操型”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定位
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 (2018年7月25日遼寧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提出 “自貿試驗區以市場取向的制度創新為核心,以探索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創新經驗為基本要求,推動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提升老工業基地發展整體競爭力和對外開放水平。”根據沈陽自貿區的戰略定位和發展目標,地方高職應樹立與我市傳統外貿轉型升級新態勢相協調、與自貿區企業就業崗位需求相配套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定位,即具備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信息技術和個人素養、國際運營與營銷技能的懂英語、懂外貿、懂跨境電商平臺操作的創新型、復合型、實操型人才培養定位。
3 建設“企業專家、創業導師、專職教師”跨境電商師資隊伍
3.1 完善師資培訓機制
地方高職應構建持續性、規范化和制度化的師資培訓機制,保證師資培訓的實時性、實效性與長久性。鼓勵跨境電商教師定期參加自貿區跨境電商企業、行業協會以及培訓機構開辦的師資培訓,并建立健全教師海外交流、培訓和深造的常規機制。跨境電商教師應定期到自貿區企業開展掛職鍛煉,深入企業一線開展技術研發、科研互助及員工培訓,切實提升自身的跨境電商業務操作能力和實踐教學能力。
3.2 建設“專兼結合”教師隊伍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號)中提出:“支持企業技術和管理人才到學校任教,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產業教師(導師)特設崗位計劃。允許職業學校和高等學校依法依規自主聘請兼職教師和確定兼職報酬”。地方高職應開展學校專任教師與企業技能型人才雙向兼職,以專兼結合高職教師隊伍為構建重點,向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持有者看重,完善行業企業專家、創業導師、業務精英的兼職工作。地方高職應引進自貿區跨境電商企業專家以及創業導師,和專職教師一起組成專兼結合的“企業專家、創業導師、專職教師”師資隊伍。師資隊伍的建設以職業性、實踐性和技能性為導向,力求年齡職稱結構合理、商務應用技能較強、外貿綜合素質過硬,創新創業能力和實踐經驗豐富。
4 校企合作打造 “實踐、實習、實訓、創業”一體化的協同育人平臺
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2018年7月25日遼寧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第五十七條“自貿試驗區應當按照國際慣例實施更加積極的人才引進和激勵政策,在人才引進培養、科技成果轉化、創業孵化、創投融資、產業扶持等方面先行先試。”為自貿區企業和地方高職合作打造 “實踐、實習、實訓、創業”一體化的育人平臺提供了理論指引和政策保障。
4.1 打通四流、輔助創業
校企合作打造“實踐、實習、實訓、創業”一體化育人平臺應整合不同主體的優勢資源。地方高職應提供師資、生源以及產品拍攝、宣傳推廣、店鋪運營等所需的場地和配套設施。企方應提供一線技術人員在店鋪裝修、模板設置、運營推廣等方面提供技術指導和技能培訓,還負責提供產品數據包、物流倉儲、操作賬號、外貿項目、先進技術、電商平臺、產品貨源等企業資源以及貨源渠道、備貨倉儲、包裝耗材等配套投入。校企一體化育人平臺應以自貿區就業崗位需求為導向,為學生提供信息流、資金流、物流、技術流等優勢創業資源,幫助跨境電商人才突破創業瓶頸、規避創業失敗風險、降低創業成本。
4.1.1 打通信息流
校企合作企業應向跨境電商人才推薦創業門檻低、市場前景好、投資見效快的小型電商創業項目,為跨境電商人才創業提供政策法規、投資信息、行情預測、市場前景、項目推介、風險評估、運營咨詢、融資服務、人才供求、技術革新等信息,解決跨境電商人才行業信息閉塞、創業經驗匱乏、投資方向單一問題。
4.1.2 打通商流
校企合作企業應向跨境電商人才提供品種豐富、庫存穩定的貨源,并輔助尋找富有市場競爭力強、投資風險小、銷售回報快的產品。企業可以向跨境電商人才提供無需墊付資金和承擔庫存風險的政策支持,并對跨境電商人才的選品、訂購、鋪貨、出單過程進行規劃指導,幫助跨境電商人才打通商流。
4.1.3 打通資金流
地方高職可以和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為創業學生申請創業貸款等;合作企業應針對跨境電商人才免除保證金、年費等,并對市場前景好、發展潛力大的創業項目予以資金贊助,幫助跨境電商人才打通資金流。
4.1.4 打通物流
自貿區物流公司應派企業技術人員針對物流成本、配送效率和風險規避等方面展開專題培訓,并在小包裹國際物流方面予以配送資金補助。物流企業還可采用企業集中物流代替分散配送的方式,為跨境電商人才創業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抗風險能力。
4.2 依托項目、真實創業
自貿區企業應免費提供公司賬號、產品貨源、銷售渠道、平臺規則等信息,學生在阿里巴巴國際站、速賣通、敦煌、亞馬遜、WISH等平臺注冊開店并真實運營,成功出單后,企業發貨,雙方根據營銷收入按比例分成。跨境電商人才應在合作企業的輔助下完成商品拍照、產品描述、資料翻譯、商品陳設、網站裝潢、選品上架、批量上傳、發布促銷、全網分銷、接單處理、跨境支付、售后服務等單項業務,并分工作角色進入銷售、通關、報檢、退稅、物流、倉儲和保險、客服等實務流程,基于真實訂單開展“真項目真做”,在合作企業的幫助下降低創業門檻、精準把握創業方向、減少創業盲目性。
5 結語
遼寧省政府印發的中國(沈陽)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實施方案的通知(遼政發〔2018〕44號)提出“積極探索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管理新模式,充分發揮沈陽在東北亞開放合作、區域經濟發展及體制創新中的引領作用,拓寬企業進入國際市場路徑,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推動東北老工業基地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根據沈陽自貿區的建設方案和戰略定位,沈陽地方高職應立足于沈陽區域經濟發展特色、沈陽地方高職辦學特色、自貿區跨境電商行業特色以及遼寧地方生源特色對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促進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和自貿區就業崗位需求之間的無縫對接,確保跨境電商人才為自貿區企業在擴大國際市場份額、拓展外貿營銷網絡、轉變外貿發展方式方面提供人才支撐、智庫保障和創新動力。
參考文獻
[1]王瓊.新形勢下高校跨境電商人才培養路徑研究[J].溫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6(5):10-12.
[2]何瑞芳.獨立院校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誤區及轉型路徑[J].人才資源開發,2016,25(22):23-24.
[3]馬巖峰.商務英語人才培養中商務倫理道德教學改革探究[J].人才資源開發,2016,23(22):36-37.
[4]吳正芳.基于社會需要的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J].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學報,2015,4(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