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越
摘 要:高校教師職業價值觀是高校教師職業生存狀態和心理訴求的真實反映,對于了解教師職業發展狀況和教育教學狀態,激勵教師職業發展,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具有重要意義。通過研究高校教師的職業特殊性,以及其在職業價值觀建設中面臨的多重影響因素,認識高校教師職業觀面臨的挑戰及其對高校教師職業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最后,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借此希望有利于高校教師正確職業觀的建設,以此加強高校教師的自我成就感、拓寬教師價值實現的平臺,從而促進教師的職業發展。
關鍵詞:高校教師;職業價值觀;職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9.033
“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教師不僅承擔著知識的重要傳播者和創造者角色,更是青年一代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高校教師的職業價值觀與其對教學目的的認識、教學方法的正確性、對學生進行職業指導等都有著密切的關系,即教師的職業價值觀對其教育思想和教育行為有著很重要的影響作用。可以說,高校教師職業價值觀是了解該群體教育教學態度和背后行為動機的基礎,因此,要想更好的了解高校教師群體的職業訴求和困惑,促進高校教師職業發展,制定教師發展政策,就必須重視對高校教師職業價值觀的建設。
1 高校教師職業價值觀和高校教師的特殊性
高校教師職業價值觀是根據高校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和特定職業環境確立的。作為知識型工作者,高校教師有其職業的特殊性: (1)具有較高的專業素質和學歷水平。高校教師普遍都是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在各自的專業領域接受過高校系統性教育,大都掌握了較為完善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2)普遍具有較強的職業自主意識和自由意志。高校環境較為自由開放,高校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還要從事科研工作,這使得高校教師具備很強的獲取新知識,以及處理并應用知識的能力。因此,他們往往希望在工作中獲得更大的自由度和自主性。(3)具有強烈的實現自我價值的意愿。除了通過工作崗位獲得金錢報酬外,高校教師更希望能夠發揮自己的專業所學培養人才,獲得社會的認可,從而實現自身價值。(4)我國高等教育改革新階段對高校教師提出了新要求。高?,F行的教師評價機制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特別是對課堂理論與課外實踐、教授內容與社會發展需要相結合的要求越來越高,高校教師的工作壓力因此也越來越大。
2 高校教師職業價值觀建設的重要意義
高校教師處在高等教育教學一線,對于高校人才培養起著引領性的作用。因而,高校教師價值觀的確立和建設,對于教師發展、學生成長、高校人才穩定和國家高等教育政策的確立和實施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首先,正確的職業價值觀是高校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
其次,正確的職業價值觀也是學生成長和發展的迫切需要。價值觀的領導即道德的領導,擁有正確價值觀的教師,不僅能在道德品性上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而且還能對學生產生示范性的引領作用。學校是保持學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正確性的最重要機構,而教師是承擔這一工作的最終實施者,教師通過課堂教學以及與學生溝通交流中的一言一行,對即將步入社會的學生產生直接而深遠的影響,往往能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滲透之效。伴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深入,社會價值觀也變得日益多元化,在新的主流價值體系尚未形成之際,擔負培養人才、立德樹人重任的高校教師是否具有健康的價值觀顯得尤為重要。
最后,正確的職業價值觀是穩定高校師資隊伍的重要保證。教師,是高校重要的人力資源,他們對高校的正常運作和健康發展起舉足輕重的作用。當一個教師具備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往往就會獲得較強的職業認同感和自豪感,從而樹立起長期或終身奉獻教育事業的堅定的教師職業信念,在此信念的驅動下為實現人生價值,全身心投入教育事業,自覺遵守教師職業道德。除此之外,堅定的教師職業信念也有助于教師在“金錢至上”等不良社會風氣抬頭的當下擺脫物質功利的誘惑,使平凡的工作崗位成就不平凡的事業。
3 高校教師職業價值觀的影響因素
高校教師的職業價值觀,是在社會實踐中逐步形成的,一定價值基礎上形成的一種觀念,反映了當代教師的情感、愿望和需求,折射著高校教師所采取的態度和行為。
3.1 社會經濟文化的急劇變化,促使教師價值觀念多元化
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了高等教育商品屬性的增強,高校教師價值觀也因此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外來文化和市場經濟負面效應所帶來的個人主義、實用主義、拜金主義等,在物質利益誘惑下各種生活方式和各種思想觀念的存在,都會不同程度地對高校教師產生消極影響,而高校教師若無堅定正確的立場,則容易產生理想與信念的動搖,淡忘了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的高尚師德,染上急功近利、弄虛作假的風氣,從而引致教育腐敗和學術腐敗。
3.2 職業地位及社會認可度的改變,引導教師職業觀的變化
我國市場經濟的深入推進和發展,促使收入差距在不同行業、職業,尤其是不同地域間逐漸拉大,與此同時,社會對于職業的評價也更多的開始考慮經濟收入因素。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并非是盈利部門,教師工資的增長遠遠沒有跟上經濟水平和社會消費水平的快速飛漲,不僅如此,處在不同地區不同高校的教師工資和利益分配相差甚大,使得教師在擇業時不得不考慮行業、職業和地域之間的收入差別,出現了優秀教師向沿海發達城市流動,向高收入、有實權的行業和職業流動的現象。教師職業越來越失去其光環和吸引力,現行的這種利益分配格局使得默默奉獻的高校教師們職業認同感和幸福感大大降低,對教師職業的穩定和發展產生了極其不利的影響。
3.3 高校教師評價標準不一,教師產生自我價值認同困惑
不同于中小學,高校教師在各自的專業領域接受過高校系統性教育,大都掌握了較為完善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并具有追求自我價值實現、追求自主和創新的強烈愿望。在工作中,高校教師除了要通過工作獲得報酬外,更希望能夠發揮自己的專業所長,教書育人獲得社會認可,實現自身價值。然而,當前我國高校教師評價制度,評價目標設定上重事輕人、評價內容上輕教學重科研、評價主體上嚴重脫節,沒有體現教師主體的意識,導致評價功能上重甄選輕發展,不利于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以及教師綜合素質的提升,使得高校教師自我價值認同產生質疑和困惑。
4 培養高校教師正確職業價值觀的對策
4.1 高校開展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激發教師教書育人的奉獻精神
高校教師肩負著民族的重托和希望,價值觀的培養首先需要高校教師自己提高自我意識。各級高校黨組織要積極正確地進行引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在教育活動中,“教育者所得的機會,純系服務的機會,奉獻的機會,而無絲毫名利、尊卑之可言”,因而高校應該加強對教師的師德教育,大力弘揚奉獻精神,使之自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和人格品行,專心鉆研本職教學科研工作,當好“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4.2 構建合理的教師評價制度,發揮教師主體地位的作用
梅貽琦先生曾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教師是一個學校的靈魂所在,高校教師評價制度是關乎高校教學正常運行的關鍵點,也是促進高校教師確立正確職業價值觀的重要舉措。高校教師都是具有高素質的知識分子,對于教師教學成果和科研能力的肯定,能極大地促進教師自我成就感和工作積極性的提高,對于高校教師職業價值觀構建也起著肯定性的作用。首先,高校教師評價制度的價值和意義需被學校管理者正確認識;其次,組建多元化的評價標準、多元化的評價主體,對于取得準確有效的教師評價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再次,發展性的教師評價和獎懲性的教師評價制度雙管齊下,高校教師的個人發展和學校管理的賞罰分明并重,才是保證教師的個人素質綜合發展和學校穩定活力運行的長遠之計。
4.3 完善高校教師激勵機制,助力教師實現自我價值
高校教師也是正常的社會人,也有家庭家人需要照顧撫養,面對今天越來越大社會經濟和生活壓力,僅僅精神上的滿足和鞭策,不足以激發高校教師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更無從談起樹立無私奉獻的職業價值觀。因此,一方面不僅需要加大對教師的物質激勵,教師工資和福利制度應高于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狀況,保證教師家庭正常的生活得以順利展開,也使得教師投身教學實踐和科研創新無后顧之憂;另一方面,應完善高校教師激勵機制,獎勵高校教師科技創新成果和個人突出教學能力,這樣就能促使教師在教書育人和科研創新之間各有所長、各有所得,有助于高校教師職業發展觀的穩定。
參考文獻
[1]韓智.教師的職業態度與教育行為相關性分析[J].沈陽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06.
[2]翁光聰.關于高校教師激勵機制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14):119-122.
[3]耿勁松.高校師德建設中教師價值觀問題及其矯正[J].中國成人教育,2008,(02):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