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秋珍
摘 要:在“互聯網+”的背景下,MOOC應運而生,SPOC讓MOOC在大學的校園落地生根。針對目前《計量經濟學》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建設《計量經濟學》SPOC,并進行了實踐,發現該教學模式在提高成績、第二課堂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但是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素質、學生主動性等方面存在改進之處,最后提出了改進的建議。
關鍵詞:SPOC;《計量經濟學》;“互聯網+”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8.074
1 引言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高校將互聯網技術融入教學改革實踐,MOOC應運而生。“互聯網+教育”使得課內外一體化、師生互動明顯增多、各種優秀的教學資源可以共享等。因此,互聯網與高校課堂有機融合將會是教學改革的主流趨勢。在2013年,Armando Fox(2013)提出了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即小規模專有在線課程。SPOC讓MOOC在大學的校園落地生根。
作為高等院校經濟學類專業的八門核心課程之一的《計量經濟學》,具有極強的應用性和實踐性。《計量經濟學》教學包括理論分析、案例教學與實驗操作。然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案例存舊、教學互動不足、教學考核單一等問題,導致目前《計量經濟學》教學情況與其人才培養目標仍舊存在差距。
因此,在“互聯網+教育”的大背景下,結合本人的教學探索,以及全面貫徹教育部提出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提出了“互聯網+”時代建設和實踐《計量經濟學》SPOC教學模式。
2 《計量經濟學》SPOC建設
2.1 課程的總體設計
《計量經濟學》課程是針對大三經管類專業學生開設的專業必修課,課程結合大三經濟類專業學生的認知結構與心理特征制定了以下的學習目標。知識目標是在大數據時代,學會對研究對象建立理論模型、估計參數、檢驗結果和預測;技能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拓展經濟學視野和增強動手能力;情感目標是愛上大數據、關注經濟問題。
為了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首先改革教學模式,在超星泛雅建設了SPOC,開展SPOC混合教學;其次,借助學習通、微信等移動教學平臺豐富課堂互動;建立了案例庫、試題庫、實驗庫、學生作品庫等十大資源庫支持自主協作學習;最后,建立多維度教學考評體系,線上和線下考評相結合。
2.2 教學內容的設計與教學資源的開發
首先,對課程章節進行重構。該課程建立了思維導圖重構了課程的知識點,構建了滿足社會開放與校內教學改革需求的課程體系。以高斯·馬爾科夫假定為中心,構建了適合本科層次的從建立模型、找數據,到估計方法與檢驗等覆蓋計量經濟學建模全過程的思維導圖,考慮該課程的應用性與內容更新的時效性,每一章都配備了案例、討論、實驗、拓展、章節測驗等輔助教學。
接著,自主開發了教學資源。運用超星泛雅平臺集成十大特色資源庫,包括微課、實驗、數據、案例、視頻等。這些資源庫能幫助學生達到靈活運用信息化手段,不斷增強動手能力的技能目標。
2.3 教學過程設計
借助超星的泛雅網絡平臺和超星手機版的學習通,課前教師通過在線平臺發放預習任務,包括微課視頻、前測題目、案例資料等,學生可以自定步調學習;課堂上,每一堂課程在知識回顧和課程環節介紹后,進行以下教學環節:學習目標(提出知識目標與技能目標)—導入/暖身—前測—參與式學習—后測—課堂小結的形式,最后布置作業。課后,教師在SPOC平臺發布后測任務,線上答疑和督學。
2.4 建立合適的教學環境
在學校建立智慧教室。一方面,借助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很方便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另一方面,在智慧教室,可以將物理環境與虛擬環境進行有機融合,為師生提供個性化教學服務與智能管理,實現多元交互式學習環境。
2.5 考核設計
考核設計既包括教師教學效果的評價,也包括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教師評價由學生評教、同行評議和教學督導評價構成。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既包括最終效果的考核,也包括教學過程的考核,一部分是期末的閉卷考試;另外一部分是平時成績,包括章節測驗、討論、課后作業、考試、考勤、課堂互動、PBL,學生在第二課堂獲取的成果包括論文寫作、學科競賽、創新創業項目等都可以在該欄目進行展示,獲取相應的積分,充分全面的考核學生的學習效果。
3 新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評估
為了檢驗《計量經濟學》SPOC教學效果,我們以轉型高校湖南文理學院的經管學院2016級大三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本科生作為研究對象。將該專業的學生分為兩組: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組采用SPOC平臺教學,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兩組人數的選擇采用了按成績進行分層抽樣加層內簡單隨機抽樣的方法,同時考慮了文科理科生均勻分布。
3.1 教學效果顯著
進行了一個學期的實驗后,實驗組該課程的成績是79分,對比前測提高了10分,對照組的成績是73分,對比前測,提高了4分,實驗組后測成績比對照組多6分,同時,對照組的標準差是4.21,而實驗組的標準差只有4.06。因此,該實驗說明了,實施新教學模式后,無論是橫向對比還是縱向對比,學生的成績明顯提高,學生之間成績的差距也在縮小。
3.2 新教學模式仍舊有待改進
首先,學校的支持力度不夠。建立一門“SPOC”課程,需要進行大量的教學準備,尤其是合適的教學資源,一個人是很難完成的,需要組建教學團隊,并配備相應的技術人員。目前,SPOC課程基本上是由老師一人完成的,助教是由學習委員來擔任的。
第二,SPOC必須以學生為中心,于是學生必須認可并積極主動學習。然而,很多學生缺乏自主性。
第三,教師的素質有待提升。教師不僅要備好教材,還有針對性的備好學生的課,還需要熟練掌握現代信息技術,靈活運用到課堂。還要緊跟時代步伐,了解最新內容。
第四,課程資源有待完善。好的課程資源需要“有趣、有料、有用”,這樣才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同時增強他們的應用能力。雖然我們建立了資源庫,但是資源庫還無法真正實現這個目標。
4 提高教學效果的建議
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我們建立了《計量經濟學》SPOC,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仍舊存在很大的改進空間。本文提出如下建議:首先,做好決策,包括:一是教學內容的處理,哪些內容適合線上學習,哪些內容需要課堂講解;二是做好宣傳與動員,讓學生真正了解SPOC的好處;三是做好充分的準備,包括教學條件、教學資源等準備。其次,教師與職能部門之間做好溝通與協調。SPOC建立于事實需要教學團隊以及技術人員,積極爭取學校的人員與經費支持。第三,做好宣傳與動員,強調改革的重要性,調整好考核方式與督學方式,讓學生順利完成課程學習。第四,教師積極提升教學素質。第五,完善課程資源,真正做到“有趣、有料、有用”。最后,制定詳細的計劃,包括學期計劃、月計劃、周計劃甚至是每節課的教學計劃。
參考文獻
[1]Armando Fox.From MOOCs to SPOCs[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13,56(12):38-40.
[2]康葉欽.在線教育的“后MOOC時代”——SPOC解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4,(01):85-93.
[3]朱經偉.SPOC翻轉高職英語教學與“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問題[J].文教資料,2018,(06):22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