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娟 譚發宇
摘 要:結合我國垃圾分類管理的現狀,借鑒德國日本垃圾分類的先進管理經驗的,提出我國城市垃圾分類管理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垃圾分類;城市;獎懲機制
中圖分類號:TB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9.110
近年來,隨著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垃圾也隨之增長。傳統的垃圾收集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環境的要求。我們知道,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傳統的粗放型的收集垃圾集中處理,其中有利用價值的部分垃圾沒有發揮應有的價值。于是垃圾分類收集運輸處理已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1 因地制宜,建立健全垃圾分類相關法律法規
垃圾分類的公共服務性質強,要完全依靠市場調控與個人道德比較難實現,因此需要政府政策限制與引導。比如建立相關的法律、地方法規等:日本的垃圾處理能夠健康發展,首先得益于建立了完備的法律體系。日本有十幾部針對垃圾處置的法律,此外還有再生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籌措資金等一系列配套的法律法規。在立法立規方面,我國上海已經施行了全國第一部經地方人大全會表決通過的垃圾管理地方性法規,即《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這些先進的經驗,我國其他城市可以借鑒和參考,制定適合本城市的法規或條例,給市民的個人行為做好“引路標”,套上“緊箍咒”,劃上“警戒線”。
2 細化工作,做好分類垃圾分類的細節
垃圾分類在廣大人民群眾的認識中,還是新鮮事物。政府及相關部門應當加強引導,需要把工作做細做實,指導人民進行垃圾分類。黨員干部應當起帶頭作用,自己先學習分類知識,走進街道走進社區。日本為了推行垃圾分類,直接將垃圾桶從街頭撤走,行人只能把垃圾帶回家分類處理,以至于如今的日本街頭仍然很少看得到垃圾桶,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從源頭上杜絕民眾隨意丟棄垃圾的可能。國外一些國家的公共交通站點附件會設有零錢換取機器,具體操作為每投一定數量的礦泉水瓶可以獲得定量的零錢,這種方式不但方便了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又促進了垃圾的定向回收。這些細節做法,我們都可以效仿但不能照搬,可以制定適用于我們當地的獎勵制度和方法,促進垃圾分類的開展。
3 做好垃圾分類到底的工作
垃圾既然分類收集了,后面就應該分類運輸,分類處理,要嚴格避免“先分后混”的現象出現。為了避免讓前端分類投放的工作前功盡棄,要建立督察監管機制,出現混裝混運情況要及時發現及時投訴及時處理,嚴格處罰。大力發展垃圾處理技術,分類后的垃圾分類處理,成本控制、經濟效益及環境效益都能很好的發揮出來。
4 加強宣傳教育工作,讓全民了解熟悉垃圾分類
從德國、日本等先行國家的經驗教訓得出,垃圾分類任重道遠,不是一蹴而就的,并且具有較強的反復性,需要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市民的自覺分類習慣養成是一個漸進過程,需要長期宣傳教育和依法推動。所以我們要重視從“小朋友抓起”,發揮“老帶幼”作用。德國的垃圾管理宣導工作由市政、教育等政府部門和環保協會等社會民間組織共同實施,主要內容包括垃圾對環境的影響、如何做到垃圾源頭減量、分類減量、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以及有關法律規定等。日本開展多樣化的宣傳活動:政府、社區、居民團體、企業、家庭、學校和志愿者進行多樣式的宣傳如大眾宣傳、社會活動、專題宣傳和環境教育活動。
5 建立有效的獎懲機制促進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如果與市民的切身利益有關,就會調動起市民進行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如前文所述的,國外設置礦泉水瓶換零錢的機器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有效促進市民自覺進行垃圾分類。我們也可以學習效仿,建立有效的獎勵機制,獎勵可以是物質的,可以是精神的,可以是現實的,也可以是虛擬的,不用拘泥于一種形式的獎勵,多樣化的獎勵反而能吸引各個層面的市民的興趣。懲罰機制可以通過相關法規及管理條例來實現。懲罰方式可以是貨幣上的處罰,也可以是讓其去垃圾站做社會服務幾小時。通過獎懲共促的方式來促進垃圾分類投放工作的開展。
現如今垃圾分類成為新時尚。我們在緊跟“時尚”的同時應該認識到:垃圾分類任重道遠,道路漫長曲折。但是“在路上”的我們要堅定信念,只要我們堅持垃圾分類,做到人人參與,人人守矩,一起為改善生活環境作努力,垃圾分類全面實現就指日可待,“無廢城市”的實現不是夢。
參考文獻
[1]朱哲.日本生活垃圾分類情況及啟示[J].中國機關后勤,2019,(6).
[2]李小燕.德國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的研究與借鑒[J].中國資源綜合利,2019,(5).
[3]呂維霞,杜娟.日本垃圾分類管理經驗及其對中國的啟示[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