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靜 藍玉蓉 梁潘
摘 要:精準扶貧戰略是脫貧攻堅的重要途徑,而文化扶貧是解決貧困的根本。高校以其文化幫扶的優勢,積極投身到精準扶貧的隊伍之中。以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精準扶貧唱斗村為例,通過實地調研和調查問卷等方式分析出該村存在貧困文化現象較為嚴重、思想意識落后,懶惰思想突出、本地文化資源有待開發利用等問題和導致貧困的原因。結合本村實際,以文化扶貧為切入點,分別從人口、資源、制度三個方面探索高校文化精準扶貧的路徑。
關鍵詞:精準扶貧;唱斗村;高校;文化扶貧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8.005
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扶貧工作實施方案》指出到2020年,貧困地區文化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發揮文化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扶志、扶智作用,確保貧困地區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在經濟扶貧的同時,也要實施文化扶貧,從文化和精神層面及時補位、造血幫扶,最終全面提高貧困地區人口素質,助力貧困地區脫貧致富。高校是科研專家、知識資源、學科理論、人才聚集的陣地,在脫貧攻堅的攻城拔寨決戰期起關鍵作用。本文基于精準扶貧的政策背景,以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對口幫扶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唱斗村為具體案例,意圖論證高校充分利用學校人才智力資源精準開展文化扶貧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1 茂縣富順鎮唱斗村發展現狀
唱斗村屬于茂縣富順鎮下轄的一個行政村,2014年被茂縣縣委縣政府認定為貧困村。該村位于省會城市成都的正北方,距離140余公里,距離茂縣縣城30公里。有水窩老、唱口、斗子3個村民小組,共123家農戶,502人(2018年4月數據),99%為羌族,是典型的少數民族羌族聚居區。全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3戶77人,貧困發生率為15.46%。該村有耕地896畝,主要經濟作物是蔬菜和水果,種植蔬菜668畝,青紅李503畝,花椒20畝,無集體經濟。
為了更好的把握了解唱斗村的發展狀況,筆者做了大量文獻梳理和實地調研,結合該村實際情況,設計出《唱斗村文化扶貧調研問卷》,向該村各年齡階段發放收集整理了問卷,通過田野調查與該村村民訪談交流得到第一手資料。根據調查情況和綜合分析,唱斗村村民文化現狀如下。
1.1 村民文化水平普遍較低,但普遍認識到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根據調查數據來看,調查對象的文化程度情況文盲占19.23%(多為60歲以上),小學文化水平占42.31%,初中占11.54%。其中文盲到中小學文化程度的村民總占比為73.08%,可見村民文化素質總體較低,接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這就限制了村民們致富能力,只能靠無技術含量的工作來獲取經濟來源。同時數據顯示:該村村民對于教育的重視度高,對于自身的文化水平提高和孩子的教育尤為重視。過半的村民有繼續學習和接受教育的意愿。對于孩子的未來發展,有92.31%的人支持孩子接受教育,僅僅有3.85%的村民讓孩子外出打工,盡快掙錢,預示著村民對接受教育的思想意識越來越強烈。
1.2 該村貧困文化現象較為嚴重
貧困文化指貧困階層所具有的一種獨特生活方式,它主要是指長期生活在貧困之中的一群人的行為方式、習慣、風俗、心理定式、生活態度和價值觀等非物質形式。換言之,從相關方面的非物質形式可以反映出一個地方貧困在文化方面的根源。從數據和訪談的調研結果發現,該村在思想意識和生活習慣等方面存在許多不理想的地方。
第一,學習風氣不濃厚,學習時間成本投入不高。該村村民主動學習的意識弱。
知識薄弱和文盲文化水平的村民根本不知道從何而學,當遇到學習難度時,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指導和解答,容易造成反感厭學情緒,再加長時間的投入,近期看不到效果,就會把碎片化時間用于其他地方, 并不是學習新事物上。
第二,業余時間利用不充分,文娛活動單一。村民的空余時間大量耗費在聊天拉家常、打牌打麻將。拉家常容易滋生是非,增加村民矛盾,加快落后思想的彌漫。長期打牌、打麻將更容易導致村民養成懶惰習慣。看電視和讀書看報是該村村民接受先進文化的途徑,但所占比例確不理想。根據訪談發現,該村某些村民存在長期吸煙和喝酒的不良習慣。
第三,思想意識落后,懶惰思想突出 。根據調查發現該村存在“好面子,活受罪”的不良村風,人情送禮的金額數目超過自身的承受范圍。該村村民主動意識薄弱,缺乏競爭意識和挑戰意識。對有些村民尤其是部分大齡單身漢來說“一人吃飽,全家不餓”,過日子沒有目標。即便扶貧單位對口幫助貧困戶年輕勞動力牽線搭橋介紹工作,但因工作態度不積極,導致用人單位不敢接收。
1.3 羌族文化特色鮮明,有待充分開發和利用
唱斗村99%的村民為羌族,羌族有“云朵上的民族”之稱,能歌善舞,民族特色鮮明。主要表現在羌族舞蹈“薩朗舞”和著名的“羌繡”工藝,他們屬于羌族獨特的寶貴文化遺產。根據調查發現,目前參與的人越來越少,熟悉的人也越來越少,尤其是年輕人。
2 唱斗村致貧的主要原因分析
貧困地區的貧困是常年累積下來的,時間越長就會和發達地區的差距越大。導致該村成為貧困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2.1 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
該村主要以農業為主,沒有工業和其他支柱產業,地處于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過渡地帶,屬于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交界處邊緣地,易發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村民居住在半山區和高山區,散居坐落。到達該村路況坡陡彎急,很難驅車到達,只能靠摩托車或步行。由于地理位置和交通問題,很難走上“走出去,引進來”的致富道路。
2.2 村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文化素質不高
根據調查60歲以上村民多為文盲,中小學文化程度占73.08%。受教育程度低,文化素養低致使大部分村民很難掌握學習新知識能力,普遍也沒有一技之長,只能靠天吃飯。務農和外出打工只能靠體力掙來微薄收入。收入來源單一,造成勞動力素質低致貧。
2.3 因病和因學致貧
根據調查該村貧困戶主要致貧原因為重大疾病和子女上學。患病原因主要有幾個方面:一是長期居住在半山區和高山中的村民生活方式上存在問題,因常年天氣寒冷,再加上羌族人們性格豪爽,養成喝酒的習慣。因常年飲酒導致較多村民患有慢性胃病及慢性肝病,其中該村有2戶是因此患病致貧。二是由于長期不注重衛生導致生病。三是對待看病意識薄弱,小病不重視,把小病拖成重病大病,其中該村有2戶因此致貧。 因學致貧主要表現在家里子女上高中及以上的學校,所用的學費和生活費遠遠超過家里的經濟收入,作為少數民族地區的唱斗村,每家平均有2到3個孩子,在學習上的花費很大。
2.4 村民思想價值觀念落后,貧困文化現象嚴重
據調查幫扶單位成都航院資助捐建圖書館很少被利用。缺乏工作意志力以及主動尋找就業機會的積極性,好吃懶做的陋習使很多村民缺乏明確的奮斗目標,部分村民甚至持有一些封建迷信思想,存在近親結婚等現象。思想上缺乏積極向上意識和習慣上陋習重重,積攢起來變成了致貧的重要因素。
3 唱斗村文化扶貧脫貧致富的路徑
成都航空學院作為省直屬高校,按照省委省政府及教育廳統一安排部署,對口幫扶富順鎮唱斗村。文化扶貧不同于經濟扶貧,經濟扶貧解決一時的問題,文化扶貧能夠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針對以上調研資料以及對唱斗村致貧原因的分析,分別從人口、資源、制度三個維度提出脫貧的路徑方法。提升人口素質是根本,文化資源開發利用是關鍵,各項制度建設和實施是保障。
3.1 大力提升人口素質
提升人口素質主要從提升村民思想素質、文化素質、技術技能素質三個方面著手。
第一,提升人口思想素質。結合扶貧單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資源優勢定期宣講黨和國家重大方針政策,使村民體會到國家的關心,增強脫貧致富意識。充分利用現有文化廣場,開展娛樂活動,使村民走出家門,強身健體,開拓視野,接觸更廣闊的信息資源。引導村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安裝凈水裝置,講解長期過量飲酒吃剩飯菜的危害等。
第二,提升人口文化素質。充分利用該村圖書館,這對于提高村民文化水平、增強文化意識有重要意義。成都航院利用航空優勢特色,著意推進航空文化體驗活動、航空夏令營、建立航空文化基地等。推進幫扶本地中小學教師執教能力和信息化培訓。帶入先進文化,開展文化藝術表演、大學生三下鄉活動等。
第三,提升技術技能素質。開展農民夜校,結合高校文化資源優勢,聘請專家定期講解科學文化知識。培養村民技術技能科學種植養殖方法,提高收入。幫扶單位提供技術支持,建立航空生態農場,無人機養殖。
3.2 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資源
當地具有一定的文化資源基礎,對其進行保護和開發利用,有助于變“文化資源”為“文化資本”,產生經濟效益。高校結合自身特色優勢,協助幫扶地拓寬路徑,注重結合當地文化資源優勢,開發和利用其創造價值。在使其得到保護和傳承的同時,還可以使本民族同胞產生文化自信。唱斗村擁有羌族文化特色,成都航空學院在幫扶過程中,整合羌族特色文化,建立文藝團,引入旅游人員或者外出表演。另外,鑒于該村獨具特色的羌族刺繡,可聘用現代設計師給予設計指導,為具有嫻熟手藝的婦女成立刺繡工作室,在設計師的指導下,結合現代時尚元素制造出符合現代人審美的產品并對外銷售。
3.3 制度的建設和實施內外部環境打造
制度的建設和實施是打造內外部環境的保障。對內建立村規民約,打造全村文化氛圍:一是舉辦精神文明建設相關活動。二是建設整體統一的村容村貌,正形象,樹信心,潛移默化感染民眾。為對外搭建用工平臺、電商銷售平臺、引進外資。加強該村資源優勢的宣傳,建立良好的用工和電商銷售平臺制度及引進外資制度。
4 結語
在脫貧攻堅戰的過程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要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文化扶貧主要是起到“以文化人”的作用,是激發內生動力的有效手段。當前精準扶貧的關鍵是要實現村民思想文化全面脫貧,才能使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目標真正實現。
參考文獻
[1]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扶貧工作實施方案 [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7-06/09/content_5201138.htm,2017-06-09.
[2]龔曙光.文化扶貧要瞄準“志”與“智”[N].人民日報,2019-2-14.
[3]宋鎮修,王雅林.農村社會學[M].哈爾濱: 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3.
[4]梁潘,武智慧.少數民族地區精準扶貧工作的路徑選擇—以茂縣富順鎮唱斗村為例[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