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玉花


【摘?要】 目的:探討他汀類藥物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效果。方法:對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25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醫療數據進行整理并作為研究的基礎資料;以患者入院時間的先后差異將其劃分為對照組(n=129)與觀察組(n=129);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觀察組加用他汀類藥物治療,對比兩種用藥方法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5.3%;對照組治療有效率為86.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3%,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1%,無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規治療中聯合采用他汀類藥物,能夠提高治療的有效率且不會增加用藥不良反應發生率,治療方案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關鍵詞】
他汀類藥物;慢性心力衰竭;安全性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種危害較大的疾病,其中,主要發病群體為高齡患者。目前,臨床上對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尚未提出較好的根治方法,而減輕患者的病痛與延長患者壽命成為主要的治療思路。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療中因西醫方式具有用藥相對簡單、見效快等特點而受到普遍應用。近年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療中,引入他汀類藥物治療也逐步受到重視并在臨床上進行推廣應用[1]。為進一步探討他汀類藥物在治療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應用價值,本文結合相關文獻資料與工作實踐,對他汀類藥物治療的方式方法與效果進行探討與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25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醫療數據進行整理并作為研究的基礎資料;以患者入院時間的先后差異將其劃分為對照組(n=129)與觀察組(n=129)。觀察組男77例、女52例,平均年齡(66.15±3.50)歲,平均病程(3.78±0.53)年,平均體質量(61.30±2.58)kg;對照組男75例、女54例,平均年齡(66.70±3.56)歲,平均病程(3.60±0.50)年,平均體質量(61.60±2.61)kg。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給予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β-受體阻滯劑、利尿劑治療,并聯合血管擴張劑等藥物進行治療。觀察組加用他汀類藥物(普伐他汀鈉,上海現代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0456)治療:每日1次,每次用藥20mg,連續治療8周。兩組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接受相同的護理服務,如用藥指導、疑惑解答、健康知識宣講以及情緒疏導等。
1.3?評價指標
根據患者治療效果及用藥不良反應發生率等指標進行評價。其中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是指患者心功能達到I級或以上,相關病癥有較大緩解;有效,是指患者心功能達到Ⅱ級或改善幅度超過1級,相關病癥有一定的緩解;無效,是指患者的慢性心衰病癥未減輕或出現惡化現象。治療有效率=(顯效+有效)/總患者人數×100.0%,用藥不良反應發生率=用藥不良反應發生例數/總患者人數×100.0%。
1.4?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5.3%;對照組治療有效率為86.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用藥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3%,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1%,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3?討論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類心臟疾病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的必然結果,目前,我國因慢性心力衰竭致亡的患者越來越多,并且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也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了較大的精神與經濟負擔。加強對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干預以減輕患者痛苦與緩解病癥,是當前的主要治療思路。在藥物干預的過程中西藥是主流,近年來他汀類藥物治療的可行性逐步得到認可,在臨床上加用他汀類藥物治療成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新選項[2]。
近年來,在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治療中選用他汀類藥物的病例越來越多,并且在實踐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中聯合使用他汀類藥物其優勢體現為:1)他汀類藥可以有效降低患者體內膽固醇的含量,能夠改善患者的心肌細胞功能與心肌肥大癥狀,從而提高治療效果。2)能夠加速心臟自主神經的恢復,并形成對炎性因子的抑制作用;通過調節患者的副交感神經來恢復受到紊亂的自主神經,從而改善患者的心力衰竭狀況。3)能夠有效調節患者的血管緊張素受體含量,進一步改善患者的心肌收縮功能,能夠對心肌纖維化形成阻滯;最終改善患者的心臟功能[3-4]。4)大量的臨床實踐表明他汀類藥的應用副作用較少,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中具有一定的安全性。蘇海燕等指出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中使用他汀類藥物能夠起到心肌功能改善的效果,最終促進患者心臟功能的恢復[5]。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5.3%,對照組治療有效率為86.0%;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3%,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1%。王晶晶通過研究分析后指出,采用他汀類藥物治療能夠提高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效果且用藥方式具有安全性[6]。所以,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規治療中聯合采用他汀類藥物,能夠提高治療的有效率且不會增加用藥不良反應發生率,治療方案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苗永利,林黎娟.β受體阻滯劑聯合他汀類藥物對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治療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05):12-14.
[2] 李偉.他汀類藥物對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治療效果和安全性評價[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02):89-91.
[3] 賈焯文,滕顯娥,安麗萍.探討他汀類藥物對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治療效果[J].智慧健康,2018,04(36):148-149.
[4] 閆志琳.他汀類藥物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不良反應及臨床療效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7,17(03):394-396.
[5] 蘇海燕,王克隆.注射用益氣復脈聯合他汀類藥物治療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顫動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18,15(35):70-73.
[6] 王晶晶.他汀類藥物對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治療效果和安全性評價[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8,50(11):1363-1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