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聲樂是一門重要的表演藝術形式,聲樂演唱必須表現出作品蘊藏的深厚情感,要求演唱者將科學發聲方法的應用和情感的有效表達進行融合,同時必須深入挖掘作品包含的核心思想內容,對歌曲意境以及傳達的思想情感進行有效表現,使歌曲順利進入聽眾內心,產生感動人心的力量,彰顯音樂作品的藝術價值。
關鍵詞:聲樂演唱 科學發聲 情感融合
在聲樂演唱中,演唱者不應把過多關注點放在發聲技巧的掌握上,以免讓音樂演唱陷入機械性炫技的誤區。正確的做法是把科學發聲和多元化演唱技巧的運用與情感表達密切交融。這樣才能夠獲得良好的藝術表現力,給聽眾帶來愉悅的欣賞感受和情感體驗。對于聲樂演唱者來說,既要認清科學發聲的重要性,又要靈活運用技巧提高發聲的有效性,在此基礎之上,還需要恰當地抒發情感與傳達思想,避免使聲樂表演過于單調,在二者的有效融合中彰顯藝術價值。
一、發聲位置技巧和情感融合
科學發聲的一個重要要求就是保證發聲位置準確。在具體的聲樂表演中,要確保發聲階段獲得理想效果,輔助聲樂表演的高質量呈現,首先要對發聲位置進行嚴格把控,只有保證發聲位置準確,才可以獲得更為理想的音色,也會在情感表達中更加有效。就發聲位置而言,一般情況下有三種類型:一是憑借嗓子進行發音,尤其是在通俗唱法中應用更加廣泛;二是利用腹腔生成共鳴,即在丹田擠壓之下有效發聲,往往會將這樣的發聲方法應用在重低音領域演唱中或者民族美聲唱法的非高音部分;三是在顱腔作用之下生成共鳴,該方法在美聲、民族唱法高音演唱中應用廣泛。在聲樂演唱中,需要對發聲位置和音樂情感表達進行密切融合,注意根據情感表現的具體要求,選擇發聲部位,實現二者真正意義上的融合。其中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選擇發聲部位時,要考慮聲樂作品的情感基調。不同的作品有著不同的情感表達需求,需要在演唱過程中奠定情感基調,比如懷念、高亢、悲傷、激情。作品的情感表達需要借助不同的音色,也就是要借助恰當的發聲位置。于是表演者要認真考慮聲樂作品的情感表現需求,在此基礎上調控發聲部位。
二、呼吸規劃技巧和情感融合
為了保證聲樂表演的有效性,對呼吸進行嚴格控制是非常必要的。一般而言,演唱者選用的呼吸規劃技巧不同,最終在情感表現方面也會有突出的差異性。根據這樣的聲樂演唱規律,在面對不同作品時,要全方位考慮聲樂作品內容、韻律等方面的差異性,對呼吸進行恰當安排,提高呼吸規劃的合理性與準確性,促進積極有效的藝術情感再現。首先,針對聲樂作品整體而言,要保證音樂情感與藝術表現力的提高,需要將呼吸規劃融入其中。整體藝術表現力與音樂情感的有效呈現涉及的內容很多,如情感、音色、韻律、音階等等,需要在呼吸規劃時從整體出發進行考量。例如恰當運用長呼吸方法表現抒情情感,運用合理閉氣呼吸方法凸顯高昂情感。其次,就聲樂作品而言,其本身存在不同階段,最終要求的情感呈現也有很大差異,在這一過程中要保證呼吸規劃合理,有效抒發情感。對于音樂作品當中情感變化的情況,在呼吸規劃時也要考慮到其中的變化性,注意對呼吸運用技巧進行恰當調整,有效服務于情感表達與藝術表現。最后,在呼吸規劃時要注意掌握與形體間的關聯,也就是說,在調控呼吸時也要在形體上進行一定的變化,帶給人更強的視覺沖擊,也帶來更加豐富的藝術表現力。
三、發聲準確技巧和情感融合
保證發音準確是獲得良好演唱效果的基礎和保障。要促進聲樂演唱中科學發聲與情感的有效融合,更要注意發聲準確與情感的有機結合,以獲得良好的音準效果。就發聲音準來說,往往涉及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音調必須保持相應音準,二是咬字方面要保持一定音準。在對音調音準進行把控時,必須積極依照樂章做好安排,以免在表演過程中出現跑音和丟音等不良問題。在咬字音準上,要注意依照聲樂作品進行自我規劃和恰當調整。面對大部分聲樂作品在咬字時的要求,就是咬字準確清晰,保證普通話運用標準。當然還有很多帶有濃郁民族特色的少數民族聲樂作品或者民歌作品,在咬字上需要考慮到民族音樂的具體特性,但是同樣需要保證咬字準確。從情感角度進行思考,在咬字處理方面需要與情緒抒發相契合。比如在演繹悲傷基調的聲樂作品時,可以利用模糊音處理方法把情感傳達出來。
就聲樂表演這一藝術實踐活動而言,要想獲得比較理想的表演效果,將音樂作品的主旨內涵進行淋漓盡致的展現,就要善于運用多元化方法,引發觀眾的共鳴,帶給人良好的審美感受。在這一過程中,既要注重科學發聲技巧的應用,也要注重有效的藝術展現,也就是要把握情感基調,剖析音樂作品的情感表達需求,通過技巧和情感的完美整合促進藝術表現升華,彰顯聲樂演唱這一綜合音樂實踐活動的獨特魅力。
參考文獻:
[1]于曉琳.情感表達在聲樂演唱中的重要性及其表達手法探究[J].音樂時空,2017(10).
[2]馬玲.情感表達在聲樂演唱中的重要性及其表達手法探究[J].四川戲劇,2018(06).
(作者簡介:侯玥彤,女,碩士研究生,陜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研究方向:聲樂表演)(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