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嬌
摘 要:2013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要以人為本,培養創新型,可持續發展的人,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數學日記是一種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教學模式,要求學生用寫作方式表達他們的數學觀念,反映數學思考的過程,可以避免為了記而學的傳統教學模式。那么如何運用數學日記在教學中一直探討摸索的主題。本文與大家分享的是如何讓學生喜歡上數學日記、寫數學日記,體會數學日記的價值,從而建立生活與數學之間的緊密聯系,解決數學問題,獲得成就感。
關鍵詞:數學日記;小學數學中年級
數學日記,是學好人文數學的有效途徑之一。寫數學日記,能夠促進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寫數學學日記,能夠促進數學學科與其他學科完美的交融與整合。寫數學日記,能夠促進學生創新精神的發展。通過數學日記,不僅讓學生體驗到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也進一步激發學生鉆研的欲望,樹立探究學習的信心,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數學日記的撰寫,不拘格式且短小精悍,比較容易讓學生欣然接受。然而,正式這個小小的日記,讓筆者嘗到了甜頭。根據實踐和總結,筆者認為數學日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價值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營造學習氛圍,激發鉆研欲望
布魯納認為寫作和數學學習的過程是一樣的,“它們都是要求有思考的順序并進行元思考”。也就是文字不但是表達我們思考的工具,也是了解我們思考的工具。對教師來說,數學日記的推廣,有理由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增進師生的情感交流,捕捉學生的學習信息,從而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合理制定教學計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日記中與學生平等交流和溝通,不僅能夠解決學生遇到的數學問題,獲得成功的體驗,還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愛,并最終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從而喜歡上數學。
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學生對于平行四邊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有爭議,我在課堂上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而是利用這個機會給出了寫數學日記的要求。一開始,學生對“數學日記”感到新鮮,不管內容如何,圖個興趣。所以,在學生寫完之后,為針對學生數學情況,當面批改,從寫作技巧上做了專題點評。在班級開展“數學日記”分享交流會,指定班上一名孩子當小主持人,師生之間共同閱讀交流,后評選出優秀“數學日記”范例。例如,付浩然同學針對平行四邊形的幾種形式進行了動手實驗,并將其通過圖形的方式表示出來,用分別論證的方式證明了平行四邊形不是軸對稱圖形。甚至有些孩子畫出了非常精美的圖畫,這個孩子獲得班上同學的一致肯定。學生從思想上開始真正關注數學,關注數學概念、定理的獨特理解,關注數學思想的形成過程。
學生領悟到數學日記不是為了記而學,而是為了更好的從數學的角度理解生活,感受生活,而是從數學的角度理解問題,進一步體驗用數學家的眼光看待數學問題,躬身厲行,挖掘數學的美;進一步讓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引導他們去探索去領悟,讓他們自己構建自己的數學知識體系,從而使他們具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體會,獲得成功的體驗。營造數學日記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鉆研的欲望,這樣寫數學日記才有不斷長流的“活水”。
二、嘗試日記寫作,樹立探究信心
華羅庚先生曾經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月之繁,無處不用數學。”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數學日記,將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架起了一座炫美的虹橋,實現了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完美結合。數學日記,為我們的數學學習提供了一種嶄新的思路,我們應不斷努力探究,借鑒孩子生活的材料,記錄下他們心靈閃動的美麗火花。
近年來,我引導學生學過多種類型的數學日記,從中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數學日記”離不開數學教學的滋養,數學教學更少不了“數學日記”的潤澤。那么學生在寫數學日記的時候如果能養成翻閱課外書籍,將閱讀納入數學學習中來,引導學生將自己撲捉到的數學信息整理成數學日記,從而多了解數學甚至是數學之外的學科的知識,達到學習的目的。比如筆記型數學日記。從筆記型數學日記入手,培養學生的記錄能力,為以后的數學思考式寫作積累材料,提供優秀素材。心語型數學日記。鼓勵學生寫心語型數學日記,培養學生的自我調節和交流能力。總結型數學日記。加強總結歸納型數學日記訓練,重在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反思型數學日記。深入開展反思型數學日記,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形成反思的習慣,塑造自我反省的品質。通過嘗試多種類型的數學日記,學生認識到學習,就是一個不斷積累、提高;再積累、再提高,這樣一個不斷反復的過程,從而樹立了探究學習的自信心,學會享受數學思考帶來的樂趣,自主記錄,掌握終身學習的能力。
三、助力數學語言,形成數學思維
語言學家布龍非而德說過:“數學不過是語言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如果忽視了數學語言的教學無異于買櫝還珠。如果說數學是裝載知識的船,那么數學語言就是水,水積得越深,能夠托起的船就越大。數學學科對學生提出的要求有:語言表達要準確、簡明扼要、有層次,數學語言具有特殊性,要準確符合邏輯,需要“說者”思維敏捷,這就要求數學教師依據教材內容有目的、有計劃地訓練學生說的能力,運用數學語言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思維過程。
在分數的認識一課中,我提出了一項要求,學會把一個整體看作一個單位“1”。課堂練習中學生的分數認識大部分仍然停留在三年級上冊所認識的分數基礎上。以為用個數來向分數,而很少以份數來想分數。也就是說在學生的印象中沒有將一個整體看作單位“1”的意識。而且對于把8個蘿卜平均分給4只兔,2只兔分得這些蘿卜的幾分之幾,部分學生想到的仍然是2/8,而不是1/4。通過布置數學日記,學生進行深入研究,結合生活中的案例,學生李良在日記中寫道:“我做的那個花壇里有兩盆花,這里面一共有6盆花,這兩朵花是他們中間的1/3。學生在思維上有了一定的飛躍。生活是數學知識的來源,但數學知識并不僅僅停留在生活的層次。學生進一步從具體形象的事例中抽象出數學模型,形成抽象概括的知識。學生用數學思維的方式看問題,而不是僅僅憑借自己的生活經驗。
教師通過查看學生的數學日記,可以初探課堂教學效果,對自己的教學質量進行評估。如果學生認為學習的知識清晰明了,教師應肯定當天的課堂教學效果。如果發現大對數學生覺得學習內容不易理解,則反思如何調整教學方式。將數學日記作為一種學生評價教師課堂教學中的一種方式,能夠及時發現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分析問題,從而解決問題。教師需要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將自己的數學思維方式潛移默化地表現出來,借助數學日記,使自己的語言準確、精煉且有條理性,讓學生在這種影響中形成自己正確合理的數學思維方式。
數學日記,點亮學生學習數學的璀璨星空。數學日記,培養了學生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及時總結的好習慣,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也是很有幫助的。
參考文獻:
[1]王麗.寫出數學的魅力.[J]小學數學參考,20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