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永德
摘 要:語文課程是小學階段至關重要的學科之一,新課標提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基于此,在小學語文的學習中,提高其口語交際能力至關重要。
關鍵詞:苗族地區;小學語文課程;口語交際教學
前言:
在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部分家長和老師過分重視語文考試成績,使得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忽視口語交際方面的教學培養,尤其是苗族地區,由于受到少數民族語言的影響,其在語文教學上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如何合理的開展語文口語交際教學,是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重要的問題。
1.苗族地區語文學習現狀
語文教育是貫穿整個基礎教育的,在全國各個地區的教育中都占據著重要的位置。苗族地區一般是指我國云南、廣西、四川、貴州等地區,苗族是我國人口相對較多的少數民族,其有著自己的民族語言,因此在語文的教學中,民族語言的影響是一個重要的方面,甚至在進行語文課程的過程中,很多學生根本不知道語文課本上說的是什么,基礎知識都難以學好,更不要說口語交際的學習了。另外,由于苗族地區的經濟發展緩慢,由于環境影響,使得其交通十分的不便,與外界缺乏緊密的聯系,致使教育資源嚴重的落后,在進行語文教育的過程中,學習資料匱乏,學生學習提不起興趣,導致了苗族地區的語文口語交際教學效果并不顯著[1]。
2.苗族地區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相關對策
2.1從語言入手,加強學生對漢語的熟悉度
目前,漢語是我國通用的語言,語文教學也是運用漢語進行,所以在幫助學生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之前,要幫助學生深度的熟悉漢語,在語文的教學中,不僅僅是要對漢語進行使用,還要讓學生對漢語產生興趣,進而打開學生的“話匣子”,起到鍛煉其口語交際能力的目的。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盡量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由于苗族地區語文教學的特殊性,學會們的認知范圍有限,所以盡量的選擇身邊發生的事情作為話題,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促使其進行口語交際,久而久之,使得學生逐漸熟悉漢語的表達,并且有信心,敢于表達。
2.2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以及交流習慣
學生在進行口語交際之前,首先要對交流的內容進行充分的了解,這樣學生才知道應該說什么,這就要求學生要養成良好的聽說態度,所以教師在進行口語交際教學的過程中,也要保證這方面的訓練,據調差,在苗族地區的小學中,大部分的學生都可以落落大方的與人進行交流,只有個別的學生,由于生長環境以及自身性格的原因,不敢與人交流,缺乏自信心,就算是迫于無奈進行交流,其也存在不敢大聲表達觀點等問題,對于這一類的學生,要特別的注意,在鼓勵引導其表達的同時,要提供更多的口語交際的機會,使其在不斷的練習之中,學會傾聽和表達,從而重拾自信[2]。
2.3進行激勵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由于小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在學習太難知識的時候,很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從而喪失學習興趣,這對以后的學習是十分不利的。語文的口語交際教學,對于苗族地區的小學生來說是一個學習的難點,所以在日常學習中,要加強對學生的鼓勵機制,不僅需要日常教學中的肯定和表揚,還要在不同時期的測評活動中,予以學生充分的鼓勵,激發其上進心。作為教師,也要時刻謹記尊重學生,充分了解到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的思維,在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過程中,對其言論要給予肯定,對于不同的觀點要充分的尊重,理解學生的不足,從一個傾聽者的角度出發,最大程度的鼓勵其進行口語交際。
2.4提供更多口語交際的機會
“任何語言應用都離不開具體的語言環境。它直接影響和制約著語言的學習和應用。”因此要使學生們學習普通話,說好普通話,必須得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有一個人人都說普通話的環境。同樣的,對于語文口語交際,學好的秘訣就在于要多多進行練習,語文課堂上能夠提供給學生的練習機會畢竟有限,教師應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課外練習的機會,比如組織課后的交流活動,諸如情景故事大賽,小小辯論協會等等,給學生提供更多練習口語的平臺,并且教師要在整個過程中做合理的引導,行之有效的幫助學生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并且,要鼓勵學生課后也用漢語進行交流,在不斷的交談中提高漢語普通話的水平,并且不斷的提高自信心,從而愛上表達,從根本上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對于苗族地區語文口語交際方面的教學,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教師在具備專業的語文素養的同時,要體諒苗族小學生的學習環境,教學的同時更要關心熱愛孩子,要耐心的引導其進行交談,并且為其創造更多的交流機會,不斷進行鼓勵引導,使得孩子在輕松的氛圍中,提升口語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旭明.依課標與重學情: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共通之路——口語交際課《談談心目中的君子》教學反思[J].語文建設,2017(5):4-11.
[2]吉克曲體;.淺談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C]// 2017年“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改革”研討會.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