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曉兵
摘 要:人文精神是目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比較欠缺的,無論學生的學習成績多好,效率多高,沒有人文精神,很難體現學生的整體素養,人文精神在各學科的滲透是教育觀念質的飛躍,它旨在通過挖掘各學科的精華內容,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審美、正確的三觀以及健康的理念,無論在學習中還是生活中都能有更科學的方式。本文主要講述教學中合理滲透人文教育方法。
關鍵詞:人文精神;提高素養;滲透;方法
語文在很多人眼里都是比較輕松易學的學科,導致大部分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除此之外,教師給學生傳授語文知識的方式也讓學生在課堂上容易走神,如果教師能夠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挖掘文章的精華,趁機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的教導,使學生被新內容所吸引,而且這些內容是學生在課后的指導書中無法學習到的,就能改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看法。
一、挖掘優秀文化,滲透人文教育
在初中的很多文章中,都有相應的人文精神存在,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容易忽略,導致學生失去了很多學習的機會,初中生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很多不健康、叛逆的思想也往往是這一階段形成的,人文精神的學習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成長。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時,大部分教師都會給學生揭示主旨:整個國家的人為了顯示自己的不愚蠢,睜眼說瞎話,只有小孩子才敢說真話,至此整篇文章就差不多學習完了。教師可以進步讓學生思考:這給我們什么啟示?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其實整篇文章教師可以和學生目前的狀態聯系起來:初中生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虛榮心理,這和文章中的各個大臣以及平民一樣,為了自己的虛榮可以撒謊,可以捏造事實,但最后都會被揭穿,這樣能給學生更多的啟示,為學生敲響警鐘,讓學生在學習完這篇文章后有所成長。在滲透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把主題升華,每上一節課都能讓學生覺得受益匪淺,這樣學生就不會在課堂上出現各種狀況,教師也能對教學越來越有信心,學生的素養也能得到提高。
二、依靠教材,滲透人文教育
語文教材內容豐富,囊括了古今中外許多優秀文章,而其中豐富的情感和思想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大有裨益,教師方面在課前要下好“功夫”,積極主動挖掘課文的人文因素,一方面在課堂上也要適時滲透人文教育,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如在講授回憶性散文《鄧稼先》一課時,教師在講讀課文內容的同時,引導學生認識鄧稼先不僅是一位杰出的科學家,還是一位為國家、為人民做出巨大貢獻的愛國者,要學習鄧稼先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偉大的愛國精神,讓學生在汲取知識的同時,有思考、有感悟、有收獲;《背影》中,教師讓學生欣賞美文,在字里行間品讀父子之情,也讓他們感悟到愛的博大,從而陶治情操,學會感恩父母感恩祖國。古今中外的人的感情是互通的,永恒的,通過深入挖掘、學習語文課本中的人文美,啟發學生思考生活、思考人生,積極進取,逐步形成完善的人格品質。
三、提升課堂,滲透人文教育
要讓課堂“活”起來,打破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在課堂上要適時引導學生思考,發表自己的見解,如在《傅雷家書》的學習中,要讓學生體會兩封家書在書寫風格和情感表達方面的不同,讓學生討論、發表自己對課文中堅強和赤子之心的理解,然后教師進行總結歸納,通過這種形式,課堂氛圍活躍,學生積極發言,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求知欲,提高了學生的創新和應變能力。
語文課本名篇佳作眾多,內容涉及社會美、自然美、科學美和情感之美,在形式上有記敘、說明、議論、散文等多種形式,而語文學習中朗讀是讓學生走進文章、體會作者情感的有效方式,因此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朗讀,學生在深刻了解作者生平經歷、思想歷程、寫作背景后,大聲朗讀課文,走進文章意境,在身臨其境中獲得情感體驗。如《沁園春·雪》的講授過程中,通過讓學生大聲朗讀進入詩歌的意境,感受意象之壯美,體會作者的博大胸懷、雄偉氣魄和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四、初中語文教學中人文教育理念的滲透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都知道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學生,而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個性,獨立的人格尊嚴、需要與愿望等等,教師只是以一種以學生本身的主體作為基礎外部影響力。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培養學生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培養學生自覺地、積極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并開拓大腦思維,創造性的獲取知識,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塑造情感和諧。在初中語文老師授課時,首先要給學生創造一個公平、明主、心情愉快、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的心里有一種安全感,能夠踏踏實實的、自由自在地各抒己見,這樣學生才能夠打開心扉,開動腦筋、開拓思維,努力思考老師所提出的問題,促使課程向多元化和個性化的方向發展,真正成為學生自己的課程,人文主義思想強調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學生與老師互相尊重,形成一種平等意思,教師不要把自己的思維和想法強加在學生的身上,不要強迫學生去接受某一權威結論,而是要讓學生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有自己的見解和探索。
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傳授文學知識的同時,也要高度重視語文這一學科的人文性,拓展教學模式,變“單一”教學為“多樣”教學,讓學生在學習中豐富人文知識,提高人文素養,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質和人格魅力。
參考文獻:
[1]陳菊香,趙保國.弘揚人文精神提高學生素養--淺議初中語文教學中合理滲透人文教育[J]文理導航,2015(22):5.
[2]謝丹丹,梁嬌嬌.重視人文素質教育,促進文理滲透--試論初中語文教學在人文素質教育中的作用赤學[J]赤峰學院學報,2016(10):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