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玲 顧娟 阮萬清
摘 要:本文討論了翻轉課堂在數學建模教學中的應用,翻轉課堂體現了教學中學生的“學”成為了主體,進而提高學生用數學理論解決問題的操作能力。
關鍵詞:數學建模;翻轉課堂
在當今科技突飛猛進的時代,數學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可以說現在很多學科都已由定性研究變為定量研究。從研究問題背景出發,收集數據、假設并建立了數學模型,對模型進行分析、改進、檢驗,利用計算機進行求解,應用于實踐進一步再修改,直到達到完善的程度。這說明,在現代的科學技術中,只有借助于數學,才能達到應有的精確度。
數學建模是用數學的語言通過建立模型去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手段。它是對現實客觀現象本質屬性抽象而又簡潔的一種模擬,即可對現實問題做解釋說明,又可為某一現象發展提供最優方案。數學建模課程教學內容是非常多的,涉及領域較廣,但授課學時有限,學生知識結構和能力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僅靠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方式已經遠遠不能達到我們預期的教學目標。僅靠課堂教學想讓學生獲取所需要的技能、對知識完全消化理解也是不現實的,傳統的課堂教學已經很難滿足數模人才培養的需要。在計算機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科學合理地利用微課等新型教學手段以及互聯網等傳播媒介,采取翻轉課堂等新型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在教學中,要不斷的利用互聯網等手段并尋找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以保證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步伐。教學方法、手段有創新,不再是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滿堂灌的教學模式,給學生留有獨立思考、獨立學習的時間,注重引導學生思考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遵循精講多練的原則,講要抓住問題本質、引人入勝。練要練得有的放矢,調動學生自己解決實際問題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教師啟發引導下,通過自身努力研究、探索,培養學生勇于實踐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翻轉課堂改變了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求知者。
在翻轉課堂教學中,學生利用網絡信息技術轉變為課堂上的主動探索者,教師的角色變為課上的組織者。這種教學模式分為課前、課上、課后三個階段。課前準備部分,主要是教師制作教學視頻,發布教學微視頻給學生自主觀看學習。教師在課前要根據自己的教學內容、教學經驗制作教學視頻,教學視頻內容的選擇要盡可能貼近生活,生動有趣,準備充足的適合本班學生的材料,這將極大地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應用能力。學生通過解決這些身邊的實際問題來學習利用數學知識,不僅觸動本課程的學習熱情,更能激發學生進行科學研究的興趣。課上活動主要包括師生共同分析問題,討論問題,然后學生獨立解決問題,開展協作探究活動等。
在課后學生看教師的視頻講解,學生可以自由地選擇觀看視頻的時間、地點,在規定的時間段內觀看完即可,這也是因材施教,層次好的學生看一兩遍就能掌握學習內容,層次稍差的學生可以多觀看幾遍視頻,不像在課堂上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聽教師講一遍。學生自己觀看視頻的節奏快慢完全在自己掌握,聽懂了的快進跳過,沒懂的倒退反復觀看,邊看邊思考,也可停下來做記錄,隨時可以發有關問題的帖子來尋求幫助。翻轉課堂的好處就是全面提升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必須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如果不觀看視頻,在課堂上就無法參與討論,而教師通過課堂上學生的反應,討論情況,也很容易就掌握了學生是否認真的觀看視頻并進行獨立的思考。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盡快的做出調整。教師的角色已經從內容的呈現者轉變為學習的教練,教師需要針對學生觀看視頻的情況以及學生在網絡平臺所反映出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這讓教師有時間與學生交流。
為了滿足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在教學改革中,一直提倡把學生被動的學習變為主動學習者,要把學生培養成應用型的人才,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把所學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以適應社會的需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應用能力。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學數學、用數學,并密切結合計算機來進行學習的全新模式。利用所學的方法和技巧,讓學生獨立完成研究型小課題,以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翻轉課堂”之所以能被廣泛的應用于教學中,主要是因為課堂討論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在翻轉課堂教學中,能體現出學生的角色的主動性,突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如果學生在學習中缺乏主動性,翻轉課堂中的學習無法進行。
參考文獻:
[1]徐靜.“數學建模課程的翻轉課堂教學.”?高師理科學刊?6(2014):88-89.
[2]歐陽章東.““數學建模”課程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究.”?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18.05(2018):80-82.
[3]胡建偉,孫露.數學建模軟件教學的翻轉課堂設計研究[J]. 黃山學院學報,2016,18(3):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