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蘭
摘 要:目的:分析結構化教學法在自閉癥兒童康復訓練中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我中心兒童康復科診治的40例自閉癥患兒作為康復訓練對象,采用結構化教育方法對患兒的病情、功能發展和行為變化進行分析。結果:治療后ABC、ATEC、C-PEP評分無顯著性差異。結論:結構化教學法在自閉癥兒童康復訓練中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結構化教學法;自閉癥;康復訓練
自閉癥又稱孤獨癥(autism)或孤獨性障礙(autistic disorder),是一種在兒童早期發育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心理障礙,這是一種廣泛的發育障礙。如何通過治療手段使自閉癥兒童獲得與同齡人一樣的正常生活,一直是國際上研究和討論的熱點和難點。
一、結構化教學法概述
結構化教學法(Teach)是由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的醫學、心理和教育專家共同研究開發的針對孤獨癥和相關交流障礙兒童的一套教育和訓練方法。其特點主要是采用視覺重整、有規律的工作慣性及視覺指令等方法使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
二、資料與方法
1、臨床資料。在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間對我中心兒童康復科進行康復訓練的40名自閉癥兒童為測評對象,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3~7歲,平均年齡(5.62±0.46)歲;訓練時間最短的6個月,最長的12個月。
2、訓練方法。本組患兒均在康復訓練中接受結構化教育,以對自閉癥兒童心理、行為、學習特點的認知為基礎,應用結構化教學理念而設計,以系統安排教學材料、程序和環境為特色,其具體教育內容與流程如下:①安排環境:教師將教學環境分割成不同功能區域,幫助兒童理解并掌握特定環境內對兒童行為的要求;②設定程序時間表:利用照片、文字、圖片等方式編制作息時間表,幫助兒童了解每日或某個時間段內需進行的行為活動,并了解行為活動的進行地點及先后順序;③制定個人工作系統:設計一個可讓兒童有組織、有次序的自發而獨立完成工作的系統,告知兒童工作類型、工作量、操作準則及完成工作后需作出的行為;④視覺安排:為兒童提供視覺指引,包括視覺組織、視覺清晰、視覺步驟,從而使兒童充分明確需做的內容及方式;⑤常規安排:慣例程序,如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先工作后玩耍。
3、觀察指標。1)自閉癥兒童行為檢查量表(ABC量表)。利用ABC量表對患者治療前后行為情況進行評估,該量表主要包括感覺、運動、交往、語言及生活自理能力,其得分越低,治療效果越理想。2)自閉癥治療評估量表(ATEC量表)。采用ATEC量表對治療前后自閉治療效果進行評估,該量表包括:語言、社交、感知及行為方面,得分越低,治療效果越理想。3)自閉癥發育障礙心理教育量表(C-PEP)。采用C-PEP量表對訓練前、后心理恢復情況進行評估。該量表包括:感知、精細動作、粗動作、認知表現及口語認知方面,得分越高,治療效果越理想。
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0.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對比則實行t檢驗;若存在統計學差異,則以P<0.05描述。
三、結果
1、治療前后ABC量表評分比較。患兒治療前ABC量表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2個月患兒ABC各項評分均降低(P<0.05)。
2、治療前后ATEC量表評分比較。治療前ATEC量表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6個月患兒ATEC各項評分較治療前均降低(P<0.05)。
3、治療前后C-PEP量表評分比較。治療前C-PEP量表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的C-PEP各項評分均高于治療前(P<0.05)。
四、討論
自閉癥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精神疾病,多發生在兒童中,若治療不及時,將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和生活。曾有研究表明:我國已約有500萬自閉癥患者,對康復機構的需求相對較大。常規康復訓練方法雖能滿足患者治療需要,但在康復訓練前,針對每個患者的情況沒有相應的計劃,導致缺乏針對性,難以達到預期的長期康復效果。
近年來,結構化教育在自閉癥患者中的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結構化的教育可增強患者、家庭和社會間的理解能力,使患者能更多地溝通和交流,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并且實施結構化教育更注重對每位患者的康復教育、技巧的發揮和家庭的自愿整合。在實施過程中,可加強患者的環境訓練及程序訓練,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社會交往能力,彌補傳統康復訓練的不足,及時糾正兒童不當行為。同時,結構化教育的干預可充分利用醫院和社區的資源,使患者熟悉日常生活中可實現的各種訓練,增強人際交往、日常生活、行為規范和協調配合等能力。結構化教育的干預可充分發揮患者家屬的主觀能動性,通過與家屬的溝通和示范,為患者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和場景訓練等,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利用自己所學到的知識,提高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從而幫助患者早日康復。有學者研究表明:結構化教育能更全面地改善自閉癥患者語言交流和行為能力等癥狀和障礙,有助于提高臨床治療效果,避免病情反復發展。實施結構化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心理水平,使患者及其家屬對疾病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從而改善患者的預后,達到康復訓練的目的。但因每個自閉癥兒童的臨床表現和病因不同,在進行結構化教育前,必須完善患者相關檢查,了解患者和家庭的基本情況,并根據了解的結果為每個患者制定有針對性的結構化教育,使患者康復訓練更有針對性和科學性,這有助于提高臨床療效。另外,還應根據患者的康復情況調整結構化的教育過程,使患者在不同的康復階段得到不同的教育。
綜上所述,由于自閉癥兒童往往存在社會交往障礙、互動障礙、興趣狹窄和刻板行為等。因此,將結構化教育應用在自閉癥兒童康復訓練中具有良好的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臨床效果,改善其行為和心理,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胡曉毅.自閉癥兒童結構化教學研究[J].現代特殊教育,2016(13).
[2]楊思淵.行為分析療法結合結構化教學治療兒童孤獨癥的療效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7,32(12):2625-2627.
[3]盧斌.機構結構化教育聯合家庭康復訓練治療兒童孤獨癥的療效觀察[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5,17(12):1277-1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