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教版《英語》教材每三個單元之后都有一個recycle。每個recycle都會有一個鮮明的情境,旨在復習前三單元的核心詞匯和句型,然而因為教材的局限性,部分情境不夠連貫和真實。本文以人教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recycle1第二課時為例,探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優(yōu)化教學設計,活化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從而落實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關鍵詞】優(yōu)化設計;思維能力;核心素養(yǎng)
【作者簡介】許珂慧(1988.01-),女,漢族,浙江諸暨人,諸暨榮懷國際小學,英語教師,寧波工程學院本科,研究方向:小學英語。
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zhì)、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四個維度。在人教版小學英語教材中,Recycle板塊是復習、整合和拓展為一體的故事閱讀,注重語境的創(chuàng)設以及在語境中將已學三個單元的字詞句課本知識點進行教學與拓展,融“復習與新授、整合與拓展”為一體。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教師要對圖片和文本進行深入的解讀和語境的創(chuàng)設,以語言知識為基礎,創(chuàng)造大量機會進行運用,有效地把語言知識轉化為語言能力。同時,課堂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對知識的記憶與理解,而是要認真感悟與思維,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思維狀態(tài),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然而,很多教師在教學recycle時,經(jīng)常一筆帶過,將已學知識點機械性地進行羅列和鞏固,并沒有真正地去創(chuàng)設情境,在語境中去教學和復習所學知識點,更無所謂學生思維品質(zhì)的培養(yǎng)。本文以人教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recycle 1第二課時為例,探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在解讀文本,教學情境完善、活動設計等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凸顯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一、完善教學情境,培養(yǎng)思維能力
1.核心素養(yǎng)的思維品質(zhì)是思考辨析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斷、理性表達。以及用英語進行多元思維等活動。情境的創(chuàng)設應該體現(xiàn)合理性、真實性、連貫性以及完整性。因此教師在充分研讀教材文本的基礎上,創(chuàng)設了吳一凡以及Robin在去爺爺奶奶家途中碰到走丟小男孩,幫助小男孩去警察局以及最終找到媽媽的故事展開。教材文本沒有出示到警察局的一系列發(fā)生過程。為了使情境更加連貫,教師在設計時加入了警察和吳一凡以及Robin的對話過程,對此情境作出了拓展與補充。在此提問:What information may policeman ask? 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知識儲備,順理成章地說出name, address, phone number等信息點。這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既是真實情境的體現(xiàn),也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分析、推斷以及歸納的思維能力,拓寬多向思維。
二、深入學習文本,滲透情感意識
教育家贊可夫曾說:“教學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才能高度發(fā)揮有效的作用。”有些文本材料包含了人物的情感和情緒,只有當教師帶學生真正進入文本中的角色中,才能體會文本想要傳達的情感。在第三個環(huán)節(jié)Listen and imitate部分,提問How does mum feel?從worried到grateful是哪里表現(xiàn)出來的?讓孩子多次模仿,通過感知體驗到最后理解為什么這邊媽媽會連續(xù)說兩個Thank you.
三、關聯(lián)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
學生要理解、模仿語言并逐步掌握語言結構,必須基于文本和自身的生活實際。學生只有在與生活實際相關的真實情境中去解決問題和完成任務,才會主動地進行語言的實踐和運用(徐舒,2019)。教材中媽媽到達警察局后,和警察以及自己的孩子見面,警察問了一句Are you Mrs Zhang? 小男孩在一旁出其淡定,顯然與生活中真實情況不符,因此教師在此處將小男孩的照片舍去,只出現(xiàn)警察的圖片,這種情況下問Are you Mrs Zhang? 就顯得非常真實合理。為了激活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促使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提出:What will they do and what will they say? 六年級的孩子可能并沒有足夠的語言儲備來表達一系列話語,但是此時無聲勝有聲。通過想一想,演一演來體會媽媽丟失了孩子,最后找到孩子的喜悅;孩子找不到媽媽,最后與媽媽相遇的激動。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英語課堂要挖掘生活的素材,彌漫生活的氣息,彰顯生活的色彩(胡漢麗,2018)。
四、結語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不能單純地將知識點機械教學,而是要將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教學目標內(nèi)化于心,從多個維度解讀教材,優(yōu)化教學設計,讓學生在合理、真實、連貫和完整的語境中學習,從而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提升他們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zhì)和文化品格。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胡曉蕓.在話題中培養(yǎng)語用讓情境充滿情趣——PEP六年級下冊Unit3文本解讀的實踐與思考[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8,19.
[3]徐舒.小學英語對話教學中情境的創(chuàng)設與優(yōu)化[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19,1.
[4]胡漢麗.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氣氛激活方法的探討[J].數(shù)碼設計(下),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