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來敏 李俠
摘 要 大數據時代,數據的特征發生改變,數據量巨大,類型多樣,產生的速度快,且價值密度低,這些特征給經管類專業統計學課程的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挑戰。本文首先基于大數據的特征分析了大數據對高校經管類專業統計學教學產生的一些影響,在此基礎上提出應結合專業特點,優化統計學的教學內容,強化實踐性教學,培養學生統計軟件操作能力,并注重教師團隊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發揮集體的作用,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綜合型人才。
關鍵詞 大數據 統計學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7.048
Abstra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ata changes in the era of big data, such as the huge amount of data, the variety of types, the speed of production, and the low value density, which has brought great challenges to the teaching for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statistics for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he influence on the statistics teaching for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alyzed firstly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ig data in the paper, and then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teaching content should be optimized according to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cultivate students statistical software operation ability ,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team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play a collective rol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o cultivate the comprehensive talents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Keywords big data; statistics; teaching mode
統計學課程是高校經管類專業的核心基礎課程之一,目的是培養經管類學生的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尤其是媒體技術和移動通訊技術,大數據時代應時而生,數據的數量和結構不斷變化,使統計學課程的教學面臨著極大的挑戰。[1]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能滿足當前企業對經管類學生在數據處理方面越來越高的需求,在此背景下,現代教學技術也得到了極大的改進,出現了慕課和微課等新的教學資源,面對這些更新快速的網絡共享教學資源,促使部分學者開始研究在大數據背景下統計學課程的教學改革問題。
1 大數據對高校經管類專業統計學教學的影響
1.1 數據的類型更加多樣
傳統統計學中研究社會經濟現象主要是通過統計調查法收集數據,獲得的數據主要是由數字或文字等構成的結構化數據,可用二維表來表達,且易于處理和分析。現在的企業獲得的數據形式更加豐富,絕大部分是非結構化數據,如網站瀏覽記錄、導航、圖片、音頻和視頻等,這些數據結構復雜,通常無法直接知道它的內容,很難用二維表表現出來,體量大,且不易處理,但含有較高的商業價值。怎樣從海量的、結構復雜的數據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是大數據理論中的一個重要研究內容,也是各企業非常關注的問題。非結構化數據的出現,擴充了統計學理論中數據的內容,在教學中要增加數據的多種表現形式以及海量數據收集的方法等相關內容,讓學生在能夠處理一般數據的基礎上,也具有識別、處理和分析大數據的能力。
1.2 抽樣統計思想的轉變
傳統統計學中抽樣調查理論應用于經濟管理的各個領域,用抽樣分析理論研究經濟問題,首先要根據研究目的從總體中隨機抽出樣本,通過對樣本數據的分析獲得總體數據的基本數量特征,而用樣本估計總體必然存在誤差,為了將抽樣誤差的影響降到最小,會設置很多假定條件。在大數據時代數據是海量的,調查分析的對象由樣本轉變為全部的數據,即樣本歸結于總體。[2]因此,不需再進行各種假定,在進行數據分析時就避免了傳統方法中的各種限制條件,會得到更加準確地結果。另外,對大數據進行分析,由于研究的對象是總體,像參數估計或假設檢驗這樣的抽樣推斷法就沒有了意義,說明傳統統計學中的一些方法不適合用于分析大數據。為了適應大數據的特性,必須研究新的統計分析方法,經濟管理對象不斷提升的復雜性將推動統計學技術的發展。統計學教學中,需要將統計的新觀點和新思維融入課堂教學中,既要讓學生掌握好傳統的分析數據方法,還要向學生介紹新的統計分析方法,例如數據挖掘等。
1.3 傳統的教學方法與方式不滿足當前統計學教學的需求
統計學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課程,主要是培養大學生運用統計軟件處理和分析數據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實際教學中,為了使學生掌握統計的理論和方法,教師會花很多時間去講解相關的基礎知識,比如在學習總體參數的區間估計時,為了使學生理解運算過程中涉及到的統計量,教師就需要將中心極限定理及抽樣分布進行講解。這樣的教學流程雖然使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論知識,但是會擠占實踐教學的時間,使得學生很難掌握好統計軟件這個重要工具,相應地學生利用統計軟件處理和分析數據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就較弱。多安排上機課,學生才能熟練運用統計軟件。另外,大數據結構復雜,數據量又以幾何級數增長,[3]簡單的統計軟件(如EXCEL、SPSS等)不適用于處理大數據,在統計學教學中要引入新的統計軟件(如SAS),并根據大數據的特征,向學生介紹大數據處理和分析的方法。
傳統的統計學教學主要以課堂講授為主,以教師為主導進行統計學理論知識的講解,一整節課都在灌輸,少數教師會加入實踐教學環節,例如小組討論或設計調查表進行社會調查等,知識的內化主要是靠學生在課后復習或做練習來實現,[4]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導者,學生是跟隨者。隨著新的教學技術的發展,出現了慕課、微課等新的教學方式,教師設計項目、布置任務,學生只要有電腦或者手機就可以隨時學習統計學的知識,形成教師引導、學生積極自學的教學模式,既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統計學的積極性,又可以減少課堂上理論教學的時間,相應地上機教學的時間就可以增加。
2 構建大數據時代經管類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的新模式
2.1 結合專業的特點,優化教學內容
大數據背景下,各個行業都具有極大的數據分析需求,統計學的理論與方法只有與各專業領域的實際問題結合才能體現出它的應用價值。大數據時代統計學的教學要使學生能夠把特定專業領域的問題轉化為統計問題,再根據研究目的收集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進而利用統計結果輔助解決實際的問題。為避免統計學的教學理論偏離實踐,教師在授課時要考慮學生的專業特點,例如金融類專業的投資學、財會類專業的會計電算化、市場營銷專業的市場調查等課程,在學習過程中都會用到統計學的知識。大數據時代統計學的教學要更注重實用性,在統計學的授課過程中,結合各專業的專業知識,會使學生認識到統計學的重要性與實用性。課堂授課時間有限,可將統計學理論與方法結合專業知識做成不同的專題,錄制成微課,學生在課下學習,學習中產生的疑問可以在網絡上與教師溝通,教師可將問題進行匯總并在課堂上進行歸納講解,可以有效地提高統計學的學習效率。另外,理論課的學習也可以利用微課或慕課,教師提前梳理好每一章節的重點難點知識,錄制成微課或慕課,學生通過網絡提前學習,這種學習方式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可以增加統計學知識點的講解時間。
2.2 強化實踐性教學,培養學生統計軟件操作能力
大數據時代,數據的量大,產生的方式多樣,對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就變得更加復雜。大數據分析是以科學的方法收集、整理和存儲數據,運用大數據云計算技術分析數據,挖掘數據內在價值,進而得出所需要的知識。[5]在此背景下,統計學的教學應著重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和統計軟件操作能力,能夠把來源不同、種類不同的大數據整理歸類,轉變成統計可以處理的數據,能夠分析統計分析的結果并能將結果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加大實踐性教學,利用典型案例或實際問題中的原始數據讓學生逐步掌握不同數據量和不同種類的數據處理思路和方法,提高學生處理和分析實際數據包括大數據的能力。例如,可以在課程中增加統計調查與分析這一模塊,讓學生分組選定一個主題,確定調查目的設計調查方案,收集相關數據,對數據進行整理并根據數據特點選擇合適的統計方法運用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最后數據分析的結果盡可能使用易懂的圖表或語言表達出來形成研究報告,設置這一模塊能夠促進學生統計技能的提高。統計學的教學除了要提升實踐教學的力度,還要以大數據為導向,組織以提高學生主動性和動手操作能力為目標的實踐性教學。
2.3 注重教師團隊的培養
在大數據背景下,基于慕課或微課的教學方式,要注重培養統計學課程的教師團隊,發揮團隊的集體作用。根據各教師的特長,制作課件、主講、錄制視頻、答疑,上機實踐,并對學生的學習行為數據進行整理,評價學生學習成果,根據學生的問題設計試題,整個團隊要有明確的分工。同時,教學內容的優化,要求教師要注意自身能力的提高,及時掌握統計學的前沿知識,同時關注所帶班級的專業動態,將統計學的理論知識與學生的專業結合起來,因材施教,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增強統計學的實用性。教學方式的轉變,要求教師轉變原有“以教師為主”的教育觀念,把精力用在引導學生思考和實踐中,并注重與學生的交流與信息反饋。
3 結束語
大數據時代,數據已成為重要的經濟資源,而處理與分析數據的理論與方法在于統計,當前經管類專業統計學課程的傳統教學已不適應當前數據分析的需求。本文基于大數據的特點分析了大數據對經管類專業統計學教學產生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構建了統計學的教學新模式,根據不同的專業優化教學內容,使統計學的理論教學與專業知識相結合,強調實踐性,培養學生利用統計軟件處理和分析大數據的能力。目的是培養既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又具有較強的數據分析能力的綜合型人才,為地方經濟的發展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 楊麗娟,譚希麗,張明達.大數據背景下“微課”在統計方法和統計模型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17.26(2):122-124.
[2] 孫耀東.大數據背景下統計學專業課程教學探究[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15(6):108-110.
[3] 胡巖.大數據時代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新經濟,2016(24):110-111.
[4] 周潔.經管類專業基于應用實踐的《統計學》課程建設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3):294-295.
[5] 劉鉞.淺談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數據分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13(2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