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耕琴

【摘要】“學習單”可以理解為教師根據新課標,以教材內容為基礎,設計出符合學情、能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導學材料。“學習單”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學習效果,也能提升教師的綜合能力。具體應用中,包括課前、課中“學習單”的設計,教師要根據情況合理確定應用策略。
【關鍵詞】學習單;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學習單”可以理解為教師根據新課標,以教材內容為基礎,設計出符合學情、能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導學材料。因此,我們知道“學習單”需要教師設計制作,是為了引導學生自學所用。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習單”應用意義
(一)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學習單”主要通過問題的引導,讓學生進行課前、課中及課后的自主學習,是以學生的為主體進行學習,給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方向的指引,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
語文課堂中有很多教師雖然讓學生課下預習,課中和課后讓學生主動和合作探究學習,但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很少能達到預期,其中主要原因是學生課下的預習沒有明確的引導,教師大都是口頭讓學生課下預習,由于小學生的自我約束力較差,預習效果很難獲得保證。課堂中只有教師語言的引導,學生學習印象不夠深刻。“學習單”讓學生在預習中有了引導方向,有了具體任務需要完成,課堂中和課后也有需要自主完成的內容,這樣就會提高學生學習的質感,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提高教師綜合能力
“學習單”的制作與應用需要教師具有較強的綜合能力。“學習單”的制作需要教師吃透教材,結合更多的課外知識,設計的問題要重難點突出、具有可操作性。教師需要不斷研究優秀的課例,搜集相關的教參、查閱相關論文,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情況設計“學習單”,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學習和研究,提高“學習單”設計需要的綜合知識素養。在運用“學習單”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把“學習單”有效與課堂教學相結合,不能讓“學習單”與課堂分離,這就要求教師具有較好的綜合能力,因此,小學語文課堂中運用“學習單”有助于提高教師綜合能力。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習單”的設計
(一)課前“學習單”的設計
課前“學習單”主要是讓學生在課前熟悉課文內容,學生根據“學習單”的相關要求預習課文,并填寫“學習單”。學生通過“學習單”的任務預習,有助于學生更好地了解學習內容。老師通過查看學生完成的“學習單”,能更好地了解學生學習水平,從而把握學情,更好地進行課堂教學。課前“學習單”的設計不宜太難,而應該從課文的基礎部分著手,小學語文主要是字音詞形及對課文大意等的把握,并且對不同年級的學生應有所側重,讓“學習單”具有可操作性,設計難度在學生的接受范圍,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根據“學習單”進行課前自 ? 主學習。
以部編版三年級下冊《小蝦》這篇課文為例,《小蝦》這篇課文篇幅不長,在課前預習主要讓學生標清自然段落,便于上課時查找相關語句、理解課文內容,同時也為檢查學生課前的閱讀情況提供依據。讓學生給生字標音,是為了培養學生查字典的能力,讓學生更好地運用字典解決不認識的生字,為讓學生讀通課文做準備。加偏旁組新字是調動學生的字詞儲備,為了更好地識記該課的易錯字。該課前“學習單”目的是讓學生自己解決生字讀音、讀通課文,為課堂中理解課文做鋪墊。“學習單”設計了評價方式及評價標準,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鼓勵自己,給予自己信心的依據,目的是讓學生在課前自學中獲得自我效能感。
(二)課中“學習單”的設計
課中“學習單”的設計不是孤立的,而應是與課前“學習單”緊密聯系,有梯度地進行設計。課中“學習單”設計的問題要緊扣所閱讀的課文重點與難點,問題的設計具有開放性,讓學生有指引的方向,又有思維發散的空間。課中“學習單”設計應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所設置的問題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問題設置循序漸進。教師應該注意,課中“學習單”并非課堂所有問題的簡單匯總,而是課堂中需要學生著重分析的部分。課中“學習單”的設計還應該根據自己學校學生的情況設置梯度,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性來設計,才能讓課中“學習單”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以部編版三年級下冊的《小蝦》這篇課文為例,《小蝦》課中“學習單”主要分為三個部分設計,是讓學生在課前“學習單”的基礎上讀通句子,理解語句、疏通課文,再對課文結構進行把握,進而讓學生自主、合作思考課文內容。問題都是結合學生學習情況,由淺入深進行設置。讓學生思考和探究的部分就是這篇課文的重點,學生能夠在自主地思考學習理解課文,老師在課堂中適時引導,讓課堂變成老師引導、組織,學生主動學習狀態,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評價方式盡量多形式,自評、同桌互評、組內互評與課堂中師生間的評價相結合,讓評價方式多元化,盡可能讓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實現對話。
三、小學語文閱讀課堂“學習單”應用策略
(一)課前“學習單”應用策略
課前“學習單”的應用與設計同等重要,設計是基礎,應用是關鍵,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語文素養是目的。課前“學習單”應盡早設計制定好,在課前給予學生足夠時間進行自主學習,不能課堂前幾分鐘才給學生做,那樣達不到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此外,教師不是發給學生課前“學習單”就完成課文預習任務的布置了,教師應該根據課前“學習單”及學生情況進行提示和引導,讓學生更好地完成課前“學習單”,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獲得提高。
以人教版四年級下冊《夜鶯的歌聲》課前“學習單”一道歸納課文內容的題目為例:
對于這份課前“學習單”中這一題,教師需要對“ ? ? 時期”進行引導,這也是這篇課文的背景,不讓學生很難完成準確完成課前“學習單”,對課文背景不了解,課堂中也很難深入理解學習課文。
(二)課中“學習單”的應用策略
新課標中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課中“學習單”離不開學生的合作探究,討論匯報。教師對學生課堂討論要有明確的分工,討論的小組人數不宜太多,每位同學都應該參與到自主學習的談論中來,這就要讓每位學生都有任務,他們分工合作進行討論。教師在討論過程中,是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是新課標的要求,也是自主合作學習所必需的。在匯報過程中,老師要積極組織課堂,讓學生學會傾聽同學發言,認真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這是閱讀教學中所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的體現。課堂中“學習單”難免有不足之處,需要教師靈活地完善,與課堂有機結合,讓學生更好地自主學習。
四、結語
大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教是為了達到不教,怎樣才能達到這個目的,關鍵在于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學習單”是促進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方式,是“以學定教”制定的、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性的重要工具。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精心制定 課前“學習單”讓學生在課前進行有效的自主學習,制定課中“學習單”,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中學習,提高語文知識能力,從而提高語文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尹樂.以“學習單”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廣西教育,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