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云華 李玲 肖輝

[摘要] 目的 分析評價對采取進行靜脈留置針輸液治療的糖尿病腎病患者實施護理干預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1月間選擇該院采取靜脈留置針輸液治療的100例糖尿病腎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患者例數相等均為5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在其基礎上應用優質護理干預,對比評價兩組患者穿刺成功率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 結果 護理干預下,觀察組穿刺成功率和對照組相比較明顯較高,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采取靜脈留置針輸液治療的糖尿病腎病患者實施優質護理服務,能夠提高患者臨床治療質量,穿刺成功率較高,且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 糖尿病腎病;靜脈留置針輸液;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8(a)-0126-02
糖尿病是臨床發生率較高的一種慢性疾病類型,發病群體大多為老年患者,糖尿病腎病作為此類慢性疾病發展過程中常見的并發癥現象,對患者身體健康以及生活質量具有嚴重影響,由于人們運動量缺失以及飲食結構失衡,導致糖尿病腎病在我國發生率不斷呈現為上升趨勢,老年患者由于身體機能在不斷減退,如果不及時加強治療措施,會加劇代謝紊亂等不良現象。靜脈留置針輸液是治療糖尿病腎病的常見措施,采取全面性和合理性的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提高患者靜脈留置針輸液成功率,對提高患者臨床治療質量具有積極影響。該文研究實驗2018年1月—2019年1月間以100例糖尿病腎病患者為例,分析探討在其靜脈留置針輸液過程中應用護理干預的臨床價值,評價對穿刺成功率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的影響,以便為患者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現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該院采取靜脈留置針輸液治療的100例糖尿病腎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采用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患者例數相等各50例。其中對照組男33例,女17例,年齡為61~80歲之間,平均年齡(70.50±4.13)歲;觀察組患者男35例,女15例,年齡為62~81歲,平均年齡(71.50±2.77)歲,對比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合并癥等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0.05),且所有患者均符合該次研究相關診斷標準,并知情同意。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在其基礎上應用優質護理服務,護理內容如下:①由于糖尿病腎病患者大多為老年人,其身體情況比較特殊,皮膚以及肌肉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松弛現象,會增加靜脈針留置難度,因此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進行患者身體實際狀況的細致分析,評估靜脈留置針難度。在穿刺過程中,護理人員可以選擇下肢大隱靜脈、手背、前臂等位置血管進行穿刺,從而降低穿刺難度。②為了避免患者穿刺位置出現細菌感染現象,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穿刺部位以及周邊部位進行全面消毒,完成消毒以后,告知患者不可以直接用手接觸消毒位置,保證自然風干[1]。③由于患者年齡較大,對穿刺可能會產生一定的恐懼情緒和排斥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會直接影響患者穿刺效果,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實施細致的心理疏導,在治療期間加強和患者的交流溝通,進行自身疾病知識的全面宣傳教育,提高患者對治療過程的正確認識,樹立積極的治療自信心,保證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配合程度,針對焦慮情緒顯著的患者以及缺乏家屬陪伴者,護理人員需要在治療過程中投入更多精力和時間,幫助患者緩解內心焦慮以及不安情緒,護理人員需要針對患者以及家屬提出的問題,進行耐心細致地解釋說明,保證形成和諧的醫患關系,對后續治療措施起到積極作用[2]。④護理人員在穿刺過程中可以和患者聊一些生活問題,包括生活習慣,興趣愛好的,達到分散患者注意力的目的,從而緩解患者在穿刺治療過程中的緊張情緒,護理人員在穿刺過程中應該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血管,在相應范圍內進行按摩,明確最佳穿刺位置,在穿刺之前使用止血帶,需要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止血帶松緊度的調節,避免增加患者疼痛感。⑤其次,護理人員在穿刺過程中需要保證進針角度為向上傾斜30°,快速穿刺,進入皮膚以后再緩慢推入,出現回血現象后需要壓低針體,向前推進3 mm放置套管,然后退出針芯,將輸液器與之連接,同時應用無菌透明貼膜進行肝素帽粘貼。護理人員需要謹記患者留針時間,保證定期更換,為了保證穿刺成功率,護理需要進行肝素封管處理,避免出現堵管問題,同時護理人員需要根據患者身體情況調節推注速度[3]。
1.3 ?觀察指標
統計對比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后,在靜脈留置針輸液過程中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3.00統計學處理數據,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經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
觀察組患者穿刺成功率為90.00%,對照組為66.00%,觀察組患者穿刺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對比評價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
觀察組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4.00%,對照組為18.00%,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要低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由于糖尿病腎病患者大多年齡較大,身體機能隨著年齡增長在不斷衰弱,再加上身體處于特殊狀況,在治療期間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而且患者病情具有反復性發作特點,因此在靜脈留置針輸液治療過程中,老年患者會出現糖尿病腎病治療時間較長、血液黏稠、血糖過高等現象,患者皮膚狀態明顯衰老,進一步加大了穿刺成功的難度,如果護理人員出現操作不當現象,甚至會引發血管組織損傷以及皮下淤血等不良現象,導致患者出現情況比較復雜的血腫、感染等并發癥,對患者治療效果具有不良影響。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和發展,在靜脈留置針輸液治療措施已經逐漸取代了傳統靜脈滴注治療措施,能夠有效減少穿刺率,有利于降低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并發癥發生情況[4]。
該文研究數據表示,觀察組患者一次成功穿刺率和對照組相比較明顯較高,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對比具有明顯優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結果表示在糖尿病腎病患者靜脈留置針輸液過程中實施護理干預對提高治療效果具有積極影響,分析原因如下:①在靜脈留置針輸液治療期間導致患者出現靜脈炎等不良現象,由于留置針過程中可能存在細菌感染,侵害皮膚等現象,而且老年患者存在機體衰退現象,對自身皮膚保護能力較差的特點,因此出現護理操作不當以及消毒不徹底時,患者會出現感染、紅腫等并發癥現象,該文研究實驗中采取優質護理服務,嚴格消毒工作,針對患者可能出現的紅腫、感染問題給予預見性護理措施,進一步減輕了患者紅腫,細菌感染發生率[5]。②此外患者在靜脈留置針輸液治療期間可能會出現靜脈栓塞的問題,由于糖尿病患者血液含糖量較高,在治療期間容易出現高凝固凝血塊現象,在治療期間血塊會跟隨血液流動形成靜脈栓塞,對患者身體健康具有嚴重危險,該次研究實驗過程中應用優質護理措施,護理人員對患者實施肝素封管處理,能夠有效避免出現靜脈栓塞現象,對患者后續治療具有一定的積極影響[6]。
綜上所述,針對老年糖尿病腎病患者在其靜脈留置針輸液治療期間,應用優質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提高穿刺成功率,減少患者在治療期間并發癥發生率,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劉海琴.老年糖尿病腎病患者進行靜脈留置針輸液的護理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25):224,226.
[2] ?孫利.老年糖尿病腎病150例靜脈留置針輸液的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20):222-223.
[3] ?徐東巖,關穎.靜脈留置針在呼吸內科輸液中應用的護理管理探討[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7,11(22):172-173.
[4] ?徐殷香.整體護理在小兒靜脈留置針輸液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6(4):100-101.
[5] ?潘月.輸液靜脈留置針并發癥原因分析及護理預防措施[J].中國社區醫師,2018(4):154.
[6] ?蘇定偉,陶連姍,陳萍,等.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在老年患者靜脈留置針輸液護理].中的應用[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8,4(1):28-30.
(收稿日期:2019-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