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輝
摘 要:中國傳統美術是我國藝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傳統美術的發展具有較長的歷史,隨著時間不斷發展演進。起初我國的美術以在器物等實體上描繪圖案來展現,這也是我國美術的起步,直到后來不斷發展演進,我國美術才開始逐漸成熟,有了一定的規范。中國的傳統美術多以表現人、物、景等為主,具體表現為以國畫為主的美術作品,這是我國文化史上的瑰寶,與西方國家的美術風格截然不同,體現了民族特色。中國美術注重神似,強調神韻,我國雖然在美術方面具有較強的發展史,但是關于動畫的概念以及形成卻比較晚,直到20世紀20年代才開始出現。
關鍵詞:中國傳統美術;動畫造型設計;發展分析
動畫是一種綜合藝術,集美術元素、音樂等多種文化于一體,是一種新的藝術表現形式。相比西方的動畫文化,我國的動畫起步較晚,而且發展緩慢,將我國傳統的美術與動畫造型設計相結合,可以豐富我國的文化表現形式。另外,將多種藝術元素融入動畫造型設計可以促進我國動畫產業的轉型升級,從而進一步促進我國動畫行業的發展。當前我國的傳統尚沒有形成自己獨立的風格,缺乏創新性,這也是導致我國動畫文化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當前很大一部分動畫創作都是以借鑒西方為主,由于文化的差異,這種動畫不能發展為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因此應該另辟蹊徑,尋找我國傳統文化和動畫造型設計方面的契合點,創造出屬于我國自己的動畫設計,形成獨特的動畫造型設計風格。
一、中西方美術的對比分析
(一)中國美術
中國的美術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其以寫意為主,重在通過美術作品表達更深層次的思想,形成了中國美術以形寫神的風格特點,因此我國畫家在作畫的時候多以追求意境為主,如果一幅美術作品有形無神,那就是失敗的作品,中國美術的神似就是要賦予畫作生命力,這也是中國美術的最高境界[1]。另外,中國傳統美術多以毛筆作畫,以線條勾勒為主,這種作畫的方式對于筆法的要求較高,其次更加注重骨法用筆,骨法用筆在于作畫過程中要通過線條勾勒,輕重有度,使得美術作品更加有畫面感,因此骨法是中國化的支柱,畫家在作畫過程中將自己感情色彩通過筆法表現出來。中國畫也注重整體效果,中國的美術作品尤以墨為主,尤其是中國古代,在作畫的過程中,通過墨色的不斷變化,來展現其神韻,因此墨是中國畫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畫中對于墨的劃分共有五種,其注重“墨分五色”[2]。
中國美術的構圖方面也有一定的講究,重在通過畫作來展現一定的氣勢。另外,中國美術作品善于留白,恰到好處的留白可以給人無限想象力,合適的留白還可以起到提升意境的效果。中國畫在繪制過程中強調畫意,畫意相當于畫的中心思想,在對畫的不斷完善過程中,調整自己的畫意,使之更契合畫的內容表達。國畫的構也有一定的講究,構圖要做到張斂有度,構圖過程中做到外張,可以展現一種畫外有畫的情境,內斂可以凸顯畫中有畫的意境,這與西方的畫作是不同的,西方畫作構圖具有規律性,對于情感的表現不是很明顯。
不僅如此,中國傳統美術由于具有一定的思維局限性,因此缺乏立體感。中國畫以二維空間結構為主,缺乏立體性,特點是中國畫通過線條來表現人物或者景物的造型特點,因此我國古代繪畫是以線條基礎的,我國古代畫家對于線條的運用可以說得心應手,對于人物畫有相對成熟的十八描法,這是在長期的繪畫經驗中積累形成的[3]。而景物畫則運用主要線條以及筆法來展現其構成,各種景物的精神氣質不同,其用線的造型就有所不同。比如花卉植物的繪畫,其本身比較軟軟纖薄,因此所用線條以柔滑纖細為主;山石樹木則相對挺拔俊秀,其線條勾勒就要凸顯剛勁有力。因此在中國傳統畫的繪制過程中,注重以線條勾勒來造型。
(二)西方美術
與我國傳統的美術表現形式相比,西方美術更加重視通過美術作品來展現其現實意義,其突出體現科學性是其主要特點,因此西方畫作以透視、立體為研究方向,畫作注重立體感是西方美術的主要表現形式。西方的繪畫多以三維空間為主,通過三維空間對描繪物進行構造,更加凸顯其立體感,西方畫作注重通過塊面體積等來對造型,還有的通過空間的變化來展現美術風格,其更加注重光影效果[4]。西方美術的發展經歷了幾個重要的時期,雖然起步相對較晚,但是發展相對較快,而且美術思想相對更為開放。其中一個重要時期就是文藝復興時期,這個時期的畫家多以依靠傳統的繪畫經驗來進行作畫,因此在景物的層次安排等方面常常具有一定的不足,有時候會造成空間的扭曲,后來出現了透視法,這促進了西方繪畫藝術的發展。而且西方各個地區的繪畫存在較大的不同,其中古羅馬以壁畫為主,另外一種是鑲嵌的形式,在文藝復興之后,西方的蛋彩畫逐漸被取代,形成了以油畫為主的繪畫風格,這也成為西方美術史的主流。可以發現西方的繪畫注重唯物主義思想的展現,注重美術作品的現實性[5]。西方美術的造型特點表現為對于所要創造的物體的形象的展現,其造型主要通過點、面、線、體塊與空間、光與色、質地等展現,可以看出其與中國傳統美術存在本質上的不同。
二、中西方動畫造型設計現狀
如今動畫已經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一方面可以為人們提供精神享受,另一方面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費[6]。近年來,關于動畫產業的發展備受關注,而要促進動畫產業的發展,就要加快對于動畫產業的創新,尤其是對其造型設計的創新。由于人們思維意識的轉變以及價值觀的轉變,對于動畫的設計質量和風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造型設計在動畫產業的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但是,我國動畫產業起步較晚,缺乏特異性,沒有合理利用我國傳統藝術的表現形式,沒有形成自己的動漫文化特色,使得我國動畫發展并不是很理想。
(一)我國動畫造型設計的現狀
近幾年來,許多外國的動畫片充斥我國的動畫市場,我國的動畫造型設計發展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西方動畫的造型設計更加新穎,更加符合當下人們的審美情趣,而國產動畫卻一直處于低迷狀態,創新力度不足。雖然我國的動畫片數量也在增加,但是就質量而言并不是很理想。我國當前的動漫造型設計缺乏創新性,很多動漫的造型設計千篇一律,使人們出現審美疲勞。另外,我國動畫造型設計者在設計時對我國藝術文化特點認識不足,設計出的作品也很少能夠體現我國藝術文化的魅力,使得我國動漫文化發展難以滿足大眾需求。雖然我國結合古代美術制作的動畫片《秦時明月》系列受到很多人的喜愛,但是目前像這樣的動畫片只是少數,而且更多的是模仿,缺乏創新。因而,我國動畫市場發展較為低迷。
(二)西方動畫造型設計的現狀
與中國的動畫片相比,西方文化更加注重在動畫片中滲透他們的價值觀或者藝術文化。西方國家的動畫片之所以發展較好是因為其善于把握觀眾的心理,卡通形象是一個民族文化內核的展現,在西方動畫片中可以體現出他們的這種思維習慣。另外西方動畫片的創造者善于對動畫主人公的性格進行塑造,善于對人物進行造型設計,符合大眾的審美。他們的動畫片在不斷創新發展,不斷融入新的元素,這與我國動畫片的發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三、促進我國動漫文化發展以及造型設計提升的措施
第一,將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美術文化元素融入動畫造型設計中是發展我國動畫文化的重點,應該不斷發展創新出屬于自己的民族性動畫造型設計,形成特有的動畫內涵,這樣才能推動我國動畫產業的快速發展。我國具有深厚的美術文化底蘊,這是發展動漫造型設計的優勢條件,可以將傳統的美術風格與現代的動畫設計相結合,汲取優秀美術文化中的精華,將美術的繪畫風格以及手法應用到動漫造型設計中,再融入現代元素,使動畫人物或者景物的形象更加豐滿,發揮傳統美術的作用,為動漫造型設計創新助力。
第二,動畫人物的造型設計應該具有本土藝術風格。對于動漫來說,造型設計是一部動漫的靈魂,我國動畫制作者應該重視動漫造型方面的研究,從傳統的美術作品中獲取靈感,我國傳統美術具有幾千年歷史,文化底蘊非常豐富,因此可以發掘的文化元素有很多。我國的動畫造型設計應該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在對動畫人物的語言、動作等進行設計時,要有層次感和立體感,這樣更能吸引觀眾的眼球。
四、結語
動畫是當前重要的文化產業之一,為了促進我國動畫產業的長久發展,對動畫的造型進行創新型設計是必然選擇,造型最能表達動畫人物的特點。我國動漫制作者應該以本民族的文化為動畫發展的土壤,挖掘自己的文化內涵,以“我”為主,創造出屬于我國自己的優秀動畫產業,可以借鑒西方的動畫制作的經驗,但是不能沒有自己的文化特色,那樣我國的動畫文化就失去了民族靈魂。重視動畫造型設計,使其具有傳統美術的元素,是我國動畫發展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蔡楠.中國傳統美術與動畫造型設計[J].美術教育研究,2016(4):74.
[2]王樂.淺析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與動畫造型設計[J].美術教育研究,2018(9):98.
[3]姬鶴亮.現代動畫造型設計中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融合[J].大舞臺,2016(6):144-145.
[4]李鵬.動畫造型設計中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傳承[J].大舞臺,2016(8):156-157.
[5]韓燕.傳統美術設計在動畫造型設計中的運用[J].知識經濟,2016(5):177.
[6]孫浩,賈瓊.中國式動畫造型設計與傳統文化的關系研究[J].美術大觀,2016(1):126-127.
作者單位:
山西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