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霞
【關鍵詞】 農村教師;專業成長;學習型團隊;培訓;發展目標;競爭機制
【中圖分類號】 G62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4—0035—01
教師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主體,沒有教師的發展,就沒有學校的發展;沒有教師的主動發展,就不可能推動學校的持續發展。與城市相比農村地區相對落后,由于受條件限制,農村小學教師的專業化發展遇到的難題較多。在校本研修中,我校以建設“學習型團隊”為抓手,通過開展集體認同感培訓,建設共同愿景下的“學習型團隊”,分層確定個人發展目標,引進有效的教學競爭機制,引領教師進入自我成長的智慧世界,助推教師專業發展。
學習型組織的倡導者彼得圣吉認為,學習型組織是一種靈活的、有彈性的、不斷以學習來創造而具有競爭優勢的組織。依靠這一理論,我們改善教師的思維方式,使他們能夠運用系統思維來考察有效教學的整體環境因素及關系,促進教師和學校的共同進步。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開展集體認同感培訓,促進教師共同愿景的形成
所謂共同愿景是組織中各個成員發自內心的共同目標,是蘊藏在人們心目中的一股令人感召的力量。共同愿景是由個人愿景匯聚而成,建立共同愿景必須持續不斷地鼓勵成員發展自己的個人愿景。為此,我們引進團隊訓練方法,結合教師職業特征,從思想的奔放、意識的超前、行為的規范和約束、用理性的態度對待工作,細微之處體現專業特征,個性的發展必須要適應共性的條件、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做合適的事情等方面,對教師進行團隊訓練,進而使教師感悟到:學校要培養陽光少年,教師就要有陽光般的心態,陽光心態需要教師不斷地進行自我修煉,不斷自我超越個人愿景,提煉、創造出學校共同愿景,促使教師與學校共同成長。
二、鼓勵不斷學習,建設“學習型團隊”
一是自學。每學期均開出必讀書目,讓教師自學,做讀書筆記,寫讀書心得。為了促進大家的學習,提高學習效率,還配套開展了“四個一”活動,即精讀一本教育理論書,舉行一次筆記展覽,提供一篇有質量的讀書心得,召開一次讀書心得交流會。經過多年的努力,學校已逐步形成了良好的讀書氛圍。
二是教育論壇。每學期都組織一兩次對話活動,或請聯盟學校專家,或學校自行組織,主要圍繞某一個教學問題或課題研究問題進行研討,讓思維碰撞產生火花,產生收獲的累積、疊加效應,使問題越辯越清,越辯越明,水平越辯越高。通過教育論壇,引導和促進教師對某些問題做深入的研究,在研究中促進教師研究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三是專題講座。除了請縣局教研室組建的專家團隊進行教育理論輔導外,每個月還安排4名骨干教師做一次業務講座、一次讀書推介,以此來提高全體教師的理論水平,增強反思能力。
三、分層確定個人發展目標,引領教師進入自我成長的智慧世界
一是給年輕教師一個支點。年輕教師開始成長需要細細品味模仿的智慧,他們沒有太多的經驗,更需要走別人走過的捷徑。我們采用“模仿秀”的形式,讓他們在師傅的帶領下,仔細琢磨優秀教學案例,理解優秀教師每一個提問的用意、每一個環節的匠心,然后進行教學展示,再寫下教學反思。
二是給骨干教師一個推力。骨干教師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中堅力量。學校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主體的成長與發展,在教師自我主體成長的過程中離不了各級各類骨干教師的指導、引領與培養。為此,我們利用校內優勢,充分開展相關的教學研討、專題講座等活動,在名師及骨干教師的帶動下,不僅在教師培養的“傳、幫、帶”中取得長足的進步與發展,而且有效地激發了骨干教師的教育智慧。
三是給全體教師一個舞臺。為了培養善于系統思考、靈活調控的教師團隊,我們在業務學習時每兩周安排一次“教師講壇”,讓有不同教育教學長處的教師講述自己的經驗、故事,也讓年輕教師講述教育教學中的困惑,力圖激發、應用、增長教師的智慧,并讓全體教師自然并自覺地遷移到日常的教育教學中。
四、以有效的教學競爭機制,促進教師業務水平提升
教學是否有效、高效,主要看教師是否有創新教學觀、學生主題觀、師生平等觀等,看教師是否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看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否有所發展和提高,以學生的精神面貌來衡量教師的教學,而不只是看學生分數的高低。評價時也不囿于教師的一節課、一次備課方案,而是看教師教學的整體效果,看其自身素質和能力的提高。圍繞以上理念,我們定期以學科為單位進行教學競賽,競賽分為基本功、備課、說課、上課等項目,既設單項獎,又設綜合獎,在全校學生大會上集中發獲獎證書,獲獎教師優先提供外出培訓及公開教學展示機會,大張旗鼓地鼓勵與激勵教師刻苦鉆研業務,不斷激活教師的進取精神。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探索有效校本教研模式,提高農村小學教師專業水平的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8]GHBY016)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