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陽宗
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一直以來,一些彰顯選擇性教育理念的高考綜合改革不斷試圖從頂層設計層面破解高考唯分數這一頑疾。但很難牽住高中教育變革的“牛鼻子”。涉及千家萬戶、方方面面的教育改革,很難一蹴而就,在改革過程中出現的“陣痛”也再所難免。
此次,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再次表明了改革的決心和信心,為普通高中教育進行了系統設計和全面部署,提供了價值依歸,明確了發展路徑。
《意見》明確要逐步改變單純以考試成績評價錄取學生的傾向,實現學生的多元化、個性化成長,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普通高中階段,正是一個孩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我們能否引導學生在構建自我的過程中既彰顯個性,又敬畏規則;既看重自我實現,更愿意服務社會;既根植中華,又放眼世界……這些都挑戰著我們的智慧。
目標在望,擊鼓催征,要實現育人方式的轉變,首先,就是如何從單純的分數圈子里走出來,還原學生真實的自我。僅僅靠觀念,甚至多元評價的尺子,遠遠不夠,開發適應并滿足不同學生發展需求的課程,就成為普通高中育人的使命。其次,新時代給教師角色帶來巨大沖擊。我們需要思考學校教育到底應該留給學生什么?2017年普通高中課程課程標準提出學科核心素養的概念,應該說正逢其時。如果我們把課程目標鎖定在核心素養,就必須從根本上改變教學方式,從教學走向學習。讓每個學生的學習變得不同,不管是學習內容還是學習路徑、學習進度,都要從百花齊放到“不可收拾”。再次,當時代發展瞬息萬變,就必然需要“聽到炮聲的人指揮打仗”。因而,改造學校的組織結構就成為普通高中教學改革之必需,構建一個為師生賦能的組織結構,應該成為普通高中學校治理的一個方向。
《意見》作為新世紀以來國務院辦公廳出臺的第一個關于推進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綱領性文件,我們需認真學習,統一認識,轉變思想,領會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思想”,切實推動普通高中學生發展指導工作,實現育人方式的“改革目標”,即既滿足全體學生和部分學生共同的發展需要,又滿足每個學生個性化的發展需要,尋找適合每一個學生的成長路徑,成就每一個學生。
天下之事,難于言之必效。科學評價機制建立完善是一個復雜且長期的過程,要完全實現“不以分數論英雄”還需時日。普通高中育人方式的變革,既有賴于自上而下的政策推進,同樣離不開自下而上的努力。學校和老師應該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就推進普通高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質量,積極進行探索實踐,為辦人民群眾滿意教育,為培養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奮斗。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