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延
【關鍵詞】 體育;農村學校;分段式體質健康監測
【中圖分類號】 G633.9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5—0039—01
為全面推進中小學體育課程的實施,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和“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一輩子”的要求,我校自2014年起,把學生體質監測、體育課和班主任考核有機地結合起來,摸索出了“分段式體質監測”模式,學生體質監測工作形成了“人人重視,個個參與”的良好局面。
一、成立體質監測工作領導小組,改變學校整體精神面貌
為使學生體質監測工作落到實處,進一步完善我校體育教學工作,實現學生體質監測內容與陽光體育大課間、體育課和課外活動的有機融合,學校專門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以主管體育的副校長和體育教研組組長為副組長的體質監測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全體教師參與的體質監測和體育課考核小組。同時,學校在時間、場地、器材、后勤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和保障,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確保每一次學生體質監測都能夠保質保量完成。
二、體育教師和班主任緊密協作,更新體育教學理念
按照教育部要求,中小學生體質監測在每年秋季進行。我校則把這一活動作為一項校園特色活動每學期都開展。每一次監測前,學校領導會專門組織全體教師召開動員會議,要求班主任與體育教師在開學初做好體育計劃并進行細致的安排,如在春季學期進行技巧訓練:引體向上/仰臥起坐、立定跳遠、籃球/足球運球等練習;秋季學期進行素質訓練:男子1000m/女子800m、俯臥撐、力量輔助訓練等。每一個具體項目都要求負責教師執行到位,按要求做好本職工作,并且把數據記錄在案,由主管體育的副校長監督領導,體育組教師進行數據分析比對,在12月份最終測試后進行綜合分析,并寫出總結報告。
三、信息化智能媒體全覆蓋,改變體質監測監督管理模式
我校在一學年四次的學生體質監測前,都要對教師先進行培訓,要求教師把握監測工作的安全性、規則的運用和儀器的規范使用。每次監測都要求教師做好原始材料的收集和數據錄入,建立學生體質個人檔案,做到有實施方案、有原始監測記錄、有數據模板、有上傳成功后的統計報表、有成績分析和最終的提高方案和措施。學校領導負責指導監測全過程,測試過程通過數字校園網予以全程錄入,而相關監測內容會及時通過多種信息化媒介反饋給家長和學生。
四、加強考核評價,提升師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校對校園內開展的每一項活動都認真對待,積極汲取其中的精華為我所用。在傳統的學生體質監測工作完成的基礎上,及時反思總結,把體質監測與體育課、課外活動相互融合,取長補短。“以測促教,以練促學”,把體育課的技能考查和課外興趣小組活動的開展相結合,并將其作為體育教師等的考核內容,而學生體質監測最終成績占班主任和體育教師考核成績的30%。這提高了全校教師對學生體質和技能訓練的關注度,增強了他們體育運動的主動性。現在,我校教師和學生都至少掌握了兩項體育技能,無論是在陽光體育大課間還是在課外活動中都少不了教師和學生同臺競技的場景,師生關系更加和諧,師生體質都有明顯的改善和提高。
五、學校、家庭形成教育合力,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
學校每年會利用多種方式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認真做好家校交流工作。在學生體質監測前,通過“告家長書”、基礎教育平臺、班級微信群與家長進行交流,不僅交流學生的體質情況,還會對家長進行合理膳食的指導。學校還通過宣傳欄、校園廣播、黑板報等形式進行宣傳動員,讓學生領悟“關愛家庭、關心生命”的深刻內涵。在學校領導、教師、家長、學生的共同努力下,體質監測不再是單純的體育測試,現已成為我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絕大多數學生都發生了極大的改變,從以往的挑食、厭食變得更加注重營養均衡搭配,從上課無精打采變得精神抖擻,從過去的“低頭族”變為如今運動場上的健將。學生頑強拼搏的信念、團結協作的意識在增強,身體素質在提高,我校的教學質量也在穩步提升。
六、以體質監測為契機,突出學校體育工作,促進學生體質不斷提高
我校嚴格按照國家課程標準開足開齊課程,保證每周3節體育課,并嚴格按課程表安排執行,“每天鍛煉一小時,幸福生活一輩子”的理念深深扎根于師生心間。學校利用晨跑、“陽光體育大課間”、課外活動、體育課等形式,組織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活動,保證學生每天鍛煉1小時,做到“陽光體育”計劃詳實、組織有序、執行堅決。學校領導積極創新、多措并舉,不斷豐富“陽光體育大課間”形式,使我校體育活動富有特色。 編輯:孟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