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愛蘭
【關鍵詞】 高中物理;教學策略;實踐;生活;次數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4—0086—01
學生在高中階段學習物理的過程中,需要具備良好的邏輯性和對抽象事物的理解思維,并要熟練地學習并且理解相關的物理定理和含義。所以,高中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邏輯性和思維能力進行鍛煉和培養,將生活中的事例與物理課堂有效結合起來,吸引學生運用物理理論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與思考能力。
一、加大高中物理實踐教學
高中生要面對高考的學習壓力,習題練習是學校教學的重點。學生們用單一的學習步驟來進行物理知識的學習,這種傳統的高中物理教學模式太過單一固定,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降低。高中生在課堂上機械地接受教師所講述的物理知識,完成課后作業,只要能掌握解題手段符合考試標準,就達到了教師的教學要求。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學習能力僅僅停留于教材,對于生活中的運用一竅不通,所以教師要對自身的高中物理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和改革,要注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在課堂中加入一些生活中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物理課堂變得具有趣味性。教師除了要在課堂中運用情境教學的手段之外,還要注重學生的實踐環節,讓學生在生活實踐活動中感受物理學科的魅力。例如,教師在講授天體運動這一教學內容時,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去天文館進行現場觀摩和學習,將教材上的文字描述轉換為直觀的圖像,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天體的運動,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時,不僅要讓學生完成課后的習題作業,還可以適當地布置一些動手完成的作業,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感受物理知識。教師要善于創新和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在對學生進行物理知識的教學過程中融入一些生活中的元素,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物理,從而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人才。
二、加強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
高中課本上的物理知識源自于生活,相反,學生可以運用學到的物理理論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只有將高中物理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學生才真正學到了高中物理知識內容的精髓。例如,在課程導入階段,教師可以提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理問題,全班以小組的形式討論學習。如在實際生活中一輛車發生事故時,所要考慮到汽車的彈力和滑動摩擦力等因素,假如救援隊要進行拖車作業,那么究竟要用多大的力才能將這輛車拖動。一旦學生樹立了在實際生活中探知物理的學習理念,他們就會以生活實際為目標,在高中物理學習中學到真正的知識。因為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教師要善于挖掘教學內容中的生活情境,努力把教材里的知識轉化為生活中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欲望,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
三、增加物理實驗次數
實驗和理論是物理學的基礎,物理理論從實驗中得出,趣味實驗可以增加學生對物理學的興趣。可見,實驗教學對于提高物理的教學效果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于課本中的每一個概念和每一個知識點,只要能用實驗來解答,就應該積極帶領學生進行實驗,讓學生在探索中學習。例如課本中關于力的部分,學生可以使用實驗模型玩具車在不同材質的模擬路面上進行不同方位的移動,感受物理的魅力。
學生在物理實驗中所學到的物理知識遠遠比教材中的物理知識設計面廣,并且在動手操作過程中也會發現許多擴展性知識,所以在課堂中進行物理實驗有利于學生感受物理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也可以提高自身觀察生活的能力。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多次讓學生動手操作實驗,有利于提高自身觀察生活的能力和運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編輯:張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