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偉
【關鍵詞】 地理教學;微課;特點;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3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4—0136—01
高中地理課程是與義務教育地理課程相銜接的一門基礎學科課程,其內容反映地理學的本質,體現地理學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這門學科涉及到的領域比較多,需要學生掌握其中的每一個知識點。為了能夠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作為高中地理教師,有必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運用現代化教學模式,如微課。實踐證明,將微課應用于地理課堂教學之中,不僅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有助于提升教學效率和質量。因此,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 教師要注重微課的應用,結合實際教學內容,選擇適宜的策略。
一、微課教學的特點與必要性
將微課與傳統教學方式進行比較,不難發現,微課在應用時更加靈活和具有針對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微課將教學內容以視頻或音頻等形式進行呈現。與此同時,微課還能夠為學生的學習營造出體驗式的教學環境,有利于教師根據具體的教學情境開展教學,進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學中,多數教師的教學方式過于傳統,且較為單一化。這使得教師在教學內容的講解上不夠透徹,無法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深入的理解。此外,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處于被動狀態,這會影響其學習興趣。但通過微課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發揮微課短小精悍的特點,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高中地理微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 教師制作微課的能力有限。大多數一線教師在地理微課教學上還處于探索的階段,實踐操作明顯不足。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教師缺乏微課教學意識;其二,一線教師本身教學任務繁重,其對相關信息技術沒有較好的掌握,因而無法應用微課開展教學。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
2. 制作微課的素材資源較為短缺。在通常情況下,微課基本上是從課內外有關教學素材中提取出來的,這需要教師自己對選取的內容進行相應的總結、分類。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各個班級的實際情況篩選素材。由此可見,微課素材如何選擇,是影響教師開展微課教學的一大問題。另外,有些教師還要兼顧其他工作,導致所制作的微課教學內容無法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
3. 微課教學定位不準。高中地理主要分為兩大部分,即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而微課多適用于自然地理中有關地形、經緯度和氣候等問題的講解,對于一些理論性很強的教學內容,則并不具有優勢。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教學內容來選擇是否采用微課這一形式。
三、對策
1. 組織培訓,提升教師微課制作技能。當前,在對教師的培訓中,還很少涉及到微課這方面內容,但是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地理教師有必要提升微課制作技能,以此更好地提高地理課堂教學質量。對此,學校要組織、加強這方面的培訓,可邀請相關專家給教師講解有關微課制作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另外,教師也要提高自身學習微課技能的意識。
2. 加強對學生課前學習的指導。作為高中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首先,要引導學生準確、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進而為其后續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由于高中地理教材中的知識點比較零散,缺乏一定的系統性,教師在進行微課教學中,要讓學生通過觀看微視頻對相關內容形成初步的認識。然后,還要引導學生結合課后習題,將相關地理知識進行有效串聯。如在教學“水循環”相關知識點時,教師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導學生明確水循環的類型。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只是讓學生閱讀教材內容,他們則難以對其形成較為全面的認識。而通過微課教學,利用微視頻為學生展示水循環的過程,學生則能夠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點。
3. 注重微課的擴展應用。當高中生完成文理分科后,教師需根據學生參差不齊的知識水平進行微課制作。之所以這樣做,主要是為了幫助后進學生查漏補缺,鞏固現有知識,進而為其后續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而對于地理知識基礎較好的學生,在其完成學習任務后,教師則可讓他們觀看相關微視頻,對下一課的相關知識點進行預習。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使學生的學習潛能得到挖掘,而且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
綜上所述,作為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中要想最大程度地發揮出微課的作用,應注重其在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予以解決,將信息技術與地理教學進行有效結合,這樣能夠保證地理課堂教學有序開展。編輯:孟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