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龍
【關鍵詞】 高中生;課外閱讀;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4—0149—01
高中學生學習任務重,時間緊,留給學生閱讀的時間有限,要讓學生愛閱讀,擠時間閱讀,在閱讀中獲得知識、情感、審美和思維方法等,就需要教師花功夫研究指導有效閱讀的方法。筆者認為:閱讀時應引導學生學文句、析方法、品人物、悟人生、看社會,從而達到有效閱讀和深度閱讀。這樣,能讓學生享受優美字句的熏陶,享受崇高精神的滋養;能讓學生充實自己的文化底蘊,豐富自己的氣質涵養;能引領學生去體味人生,認識社會;也能將作品中的知識內化為自己頭腦中的財富。
一、引導學生從閱讀中學文句
字、詞、句是語言的表現形式,是情感的載體。因此,從字、詞、句入手,夯實語言功底是學生閱讀的最直接收獲。在閱讀時,要引導學生積累好詞佳句,對重點詞句、含義深刻的句子,加以品讀、揣摩、理解、感悟,提升學生的文字功底。《平凡的世界》中有很多富含人生哲理的句子。“人的一生中,關鍵的就那么幾步,特別是在年輕的時候。”“權威是用力量和智慧豎立起來的!”這些句子雖然語言質樸但富含哲理,能給人力量。指導學生閱讀時,教師要特別強調這些句子,并借此豐富學生的詞庫,這對學生今后的寫作有很大的引領作用。
二、引導學生從閱讀中析方法
任何一篇文章都會在謀篇布局、寫作技巧上下功夫,它們是文章內容呈現的一種藝術手段。沒有寫法支撐,材料再好,也不會產生感人的效果。對于高中生,這樣的技巧性知識應以理解、應用為指導重點。《平凡的世界》中多次應用首尾照應的手法。此文以王滿銀偷賣老鼠藥被批斗展開,最后以一場孫少安捐資建村小學的慶典結束,這樣的安排是文章結構首尾照應,渾然一體。這樣的手法雖然隨處可見,但作品中一旦出現,也要指出來,讓學生再次體會用手法的好處,以備今后自己寫作時能得心應手。
三、引導學生從閱讀中品人物
人物是小說的三要素之一,是反映作品精髓的載體。閱讀中只有細細品讀人物形象,才能更好地了解主人公的內在美。因為反面形象對讀者有很強的教育意義,正面形象對讀者有很大的引領作用。《平凡的世界》中的少安是一個集農民、暴發戶、好丈夫、孝兒子、慈大哥等多重形象于一身的人物,這樣正能量的人物,肯定會為學生樹立做人的榜樣。孫少平在打工時不惜得罪幫助自己的親戚,以誠實、誠懇的為人處事原則解決問題,給讀者展示了人性的光亮和溫暖,傳遞出純真、正義的精神力量。指導閱讀時,如果有意識地品讀人物形象,將小說中人物的優秀品質嵌入讀者的精神世界,內化為讀者的行為準則和操守,外化為讀者的道德習慣,才算將閱讀落到了實處。
四、引導學生從閱讀中悟人生
高中階段是學生人生觀形成的關鍵階段,利用優秀作品熏陶,會讓學生形成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觀,從而激發他們選取增加生命厚度和深度的方式成長。《平凡的世界》就有這樣的教育引領作用,孫氏兄弟的人生告訴我們:生活不能等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斗。因為只有奮斗,我們才能改變生活的處境,提升生活的質量。家境貧寒的少安,面對生活的重壓,選擇放棄上高中的機會,回家挑起家的“擔子”,靠在田里瘋狂工作,解決一大家子的吃穿住用問題,后來開辦磚廠走向成功,才使這個始終與饑餓和貧窮糾纏的小伙子挺起了腰桿。故事中的人生經歷,有力地詮釋了“奮斗的人生最美麗”這句俗語。
五、引導學生從閱讀中看社會
社會是人生活的環境,不同環境下,人們的境遇也千差萬別。《平凡的世界》中,第一部講述的是改革開放前的社會生活,這一部分中到處充滿著貧窮帶給人們的不幸。看到這部分時,要引導學生認識到貧窮饑餓的原因,要讓學生認識到正確政治路線的力量和價值。如果管理者的思想路線出現“左傾”或“右傾”現象,就會影響整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此書二、三部分寫的是改革開放后的社會生活,這兩部分到處充滿了生機和希望。指導時,要讓學生意識到政策的重要性。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熱情,改變了饑餓的現狀,讓社會生活出現了生機。而改革開放政策的落地,讓百姓生活走向了富裕,讓社會中每一個人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希望。社會是我們生活的環境,從作品中看社會,對我們今后的生活定會有幫助作用。
閱讀是提升語文素養的有效途徑,高中學生課外閱讀的有效性探究是閱讀的保障。教師應引導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有效閱讀,并在閱讀中不斷思考,積淀能量。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文學功底得到提升,使作品中的知識內化為學生頭腦中的財富。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