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友
摘要? ? 玉米是一種重要糧食和飼料原料,產量僅僅次于水稻和小麥。本文從良種選擇、播前整地、適時播種、合理密植、加強田間管理、科學施肥、節水灌溉和病蟲害防治等方面闡述了會東縣玉米高產栽培技術,以供廣大農技人員參考。
關鍵詞? ? 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四川會東
中圖分類號? ? S513? ? ? ? 文獻標識碼? ?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6-0028-01?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玉米是一種禾本科草本植物,營養豐富,籽粒中淀粉占72%,脂肪占4.9%,蛋白質占9.6%。四川省是一個以低山地和丘陵為主的省份,地表起伏較大,平原分布較少,經濟作物以玉米、馬鈴薯等為主,玉米生產在農業生產中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對于會東縣來說,如何利用現有土壤和氣候條件,發揮有限的土地資源,達到產量最大、效益最好,是擺在涼山州農業部門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現總結玉米高產栽培技術,以供參考。
1? ? 選擇良種
近20年來,我國玉米育種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不同省份針對各地地理、水分、氣候和土壤條件,推出各自的主導品種。會東縣選擇玉米品種時應遵循以下原則:一是與會東縣當地玉米生產管理水平相適宜[1-2];二是具有較強抗病、抗逆性能;三是與會東縣當地降水、土壤條件、熱量和地理環境相適應。經篩選,適宜在會東縣種植的主推品種有川單21、渝單8號、正紅505、中單808、成單30、臨奧9號等。
2? ? 播前整地
整地的目的一方面是調節土壤中的水分,為玉米種子的萌發創造土壤條件;另一方面是為玉米生長構造適合的孔隙比例和耕作層。因此,應該選擇地勢平坦、土壤滲透性較好和土質疏松的土壤播種,播前要精細整地,保證土質細碎、平整、松軟,為玉米生長創造條件。
3? ? 適時播種
玉米播種時期的確定要考慮多種因素。首先,露地種植氣溫需要滿足玉米生長需求,育苗移栽則可以通過大棚增溫措施調節;其次,玉米需水期應安排在雨水最多的時期;第三,考慮當地種植制度、茬口安排和品種特性;第四,玉米與小麥共生期不大于40 d。綜合以上因素,玉米適宜播種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采取育苗移栽的可以提前10 d左右,必須使用地膜覆蓋育苗。會東縣露地春玉米在氣溫穩定在8~10 ℃時,在土壤耕作表層6~10 cm播種。
4? ? 合理密植
玉米種植密度取決于多種因素,因種植地的氣候條件、土壤肥力和品種特性等因素的不同而異。早熟春玉米,生育期相對較短,應適度調大種植密度;植株相對緊湊的品種,適宜密度在6.75萬株/hm2左右;直播種植時,密度應控制在6萬株/hm2左右[3]。另外,對于雨量相對充足或灌溉條件較好的田塊,種植密度可以密一些,反之則稍稀。
5? ? 加強田間管理
一是查苗補苗。出苗期查苗,確保苗全、苗齊和苗壯。二是中耕。結合天氣情況,控制好土壤墑情,在土壤墑情不足時做好保墑工作,減少跑墑問題發生;在水分較多時,為了減少土壤內部水分,應該早趟深趟,提高地溫,中耕深度控制在35 cm以內。三是適時灌溉。玉米大喇叭口期、吐絲期和灌漿期對水分特別敏感,此期干旱會對玉米穗粒數量和產量產生極大的影響,可以結合天氣進行灌溉。
6? ? 科學施肥
玉米由于植株高,葉片大,需肥量較大。基肥采用速效肥料和遲效肥料、氮肥、磷肥混合施用,施用量占玉米總施肥量的50%左右,施用鉀肥300 kg/hm2、尿素225 kg/hm2、磷肥375 kg/hm2和農家肥30 t/hm2等。其中,遲效肥料可以選擇堆肥、豬牛糞等農家肥。
為了有助于肥料吸收,確保肥料靠近玉米根系,一般采用條施的方式施用。近年來,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可以節約肥料成本,增強肥力,使生長各個時期所需養分得到及時補充。
7? ? 節水灌溉
玉米生長基本上都在高溫季節,且植株高大,需水量較多。玉米灌溉首先考慮到當地的氣候條件,然后根據不同生長階段的需水規律進行灌溉,以實現玉米高產、優質和節水的目的。一是出苗水,玉米播種后及時澆水,利于玉米出苗發芽;二是攻穗水,灌溉時期在大喇叭口期(7月中下旬);三是攻粒水,灌溉時期在玉米抽穗揚花期(8月中旬)。
8? ? 病蟲害防治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和黑穗病的防治,于玉米大喇叭口期至吐絲期,用75%甲基硫菌靈或50%多菌靈兌水噴霧防治,隔7 d噴1次,連續噴施2~3次。黑穗病還可用15%粉銹寧或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按1∶500拌種防治。螟蟲防治,于玉米大喇叭口期,用20%敵殺死噴于心葉,連續噴2~3次。地老虎防治,可用玉米葉包裹85%敵百蟲稀釋液放在玉米苗周圍誘殺。銹病防治,可用20%粉銹寧粉劑1 300倍液噴霧防治,嚴重的連續噴2次[4]。
9? ? 參考文獻
[1] 劉紅英,孫德文.四川省會東縣玉米高產栽培技術[J].河南農業,2016(9):20-21.
[2] 周琳琇.會東縣玉米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7(12):18-19.
[3] 黃后林.玉米高產栽培技術要點分析[J].四川農業科技,2016(2):26-27.
[4] 孟慶平.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探討[J].園藝與種苗,2013(1):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