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宇 李英
摘要? ? 本文闡述了松原地區食用豆生產的自然狀況,介紹了該地區食用豆主要栽培模式玉米—食用豆—玉米栽培技術要點,并對該地區食用豆生產發展趨勢、在推廣中應注意的除草劑使用量以及對下茬的影響問題進行了分析,對食用豆在松原地區的推廣前景進行了解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 ? 食用豆;栽培技術;推廣應用;注意事項;吉林松原
中圖分類號? ? S52?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6-0049-01?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目前,松原地區種植的食用豆種類主要有綠豆、紅小豆、紅蕓豆、豇豆、黑豆等,種植方式以清種為主,套種、混種為輔。隨著2015年11月農業部關于“鐮刀彎”地區玉米種植結構調整,通過食用豆—玉米輪作高產栽培技術的推廣,既減輕了農作物病蟲害的發生,又改善了土壤的物理結構和養分結構,同時增加了產量。為此,重點指導農戶整地、播種、施肥、除草劑的使用及田間管理等高產栽培技術尤為重要,以實現農業增產、增收,助力農民脫貧致富。
1? ? 食用豆在松原地區的發展趨勢
松原市位于吉林省中西部,共有耕地面積100萬hm2,盛產玉米、水稻、花生、馬鈴薯等作物。近些年,隨著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飲食習慣由長時間依賴傳統主糧水稻、玉米、小麥等逐漸向營養、健康、綠色的輔食方向發展。食用豆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富纖維食物,營養價值非常高,纖維素和蛋白質含量是禾谷類糧食的2~3倍,而脂肪只是禾谷類糧食的1/3,是改善人們飲食營養結構的重要食物之一。
近幾年,農業部出臺了《到2020年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提倡在減少化肥不合理投入的同時,改變耕作制度、轉變肥料利用方式,以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食用豆—玉米輪作栽培技術可利用豆類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培肥地力,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和土壤養分結構。豆類與禾本科作物實行3年輪作的主要方式為玉米—豆類—玉米,該項技術的推廣實施使松原地區食用豆種植面積從2015年的2.33萬hm2遞增至2017年的4.00萬hm2,食用豆不再重茬、迎茬,產量相繼增加,品質優良,價格提升,消費量呈現上升趨勢,可以作為禮品相送,還可以進行深加工,帶動當地農副產品產業鏈發展,農戶種植食用豆的積極性大幅提高[1]。
2? ? 食用豆高產栽培技術
2.1? ? 整地
實行玉米—食用豆—玉米3年以上合理輪作,早春土壤化凍10~15 cm深時頂漿三犁川打壟,大部分縣區標準壟距62 cm左右。
2.2? ? 品種選擇與播種
選擇抗病、抗倒、結莢集中、品質優良的當地主推品種。播種前用豆類專用種衣劑進行包衣。5月中旬或夏播6月下旬壟上雙行精量播種機播種,行間距10~12 cm,播種密度為20萬~22萬株/hm2,澆水、播種、覆土、鎮壓一條龍機械化作業,鎮壓后覆土深度3 cm左右。
2.3? ? 施肥
實行測土配方施肥或施用豆類專用復合肥。由于前茬玉米施肥量較大,食用豆可適當減少肥料用量,施用尿素50 kg/hm2、磷酸二銨100~150 kg/hm2、硫酸鉀90~120 kg/hm2。其中,70%的化肥結合春翻整地施入,施肥深度10~15 cm;播種時再施入剩余的30%化肥,施肥深度達種下4~5 cm處,做到種肥隔離。如播種時種肥不能同時施入,可以結合春耕整地一次性施入,保墑鎮壓。
2.4? ? 化學除草
播種后出苗前,選擇90%乙草胺、嗪草酮、2,4-D丁酯、異惡草松等藥劑混用封閉除草。
2.5? ? 田間管理
為防止土壤板結,可趟地1~3遍。當植株長勢較弱時,于初花期用尿素7 kg/hm2+硼鉬微復肥0.2 kg/hm2+磷酸二氫鉀1.5 kg/hm2兌水500 kg/hm2葉面噴施;于始莢期用尿素7 kg/hm2兌水500 kg/hm2葉面噴施;如果前期生長旺盛,初花期即將封壟前,用5%烯效唑粉劑900 g/hm2兌水450 kg/hm2葉面噴施[2]。
2.6? ? 主要病蟲害防治
根腐病、葉斑病屬于真菌性病害,可在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灌根或者噴霧防治;蚜蟲用5%來福靈乳油2 000~3 000倍液噴霧防治,或用10%吡蟲啉300 g/hm2兌水400 kg/hm2噴霧防治;食心蟲幼蟲可在成蟲高峰期后5~7 d內,用20%氯氰乳油或2.5%功夫乳油2 000~4 000倍液噴霧防治。
2.7? ? 收獲
豆莢變色率達85%時進行機械收獲,然后曬干、脫粒、清選,高溫滅蟲或密閉儲藏。
3? ? 食用豆高產栽培技術推廣應注意的問題
一是使用食用豆除草劑時,應避免對下茬玉米產生藥害。異惡草松屬長殘效除草劑,與其他除草劑混用時應限制其使用藥量,藥液噴灑要均勻,一定要使用標準的噴霧機械。二是種植玉米時應控制對食用豆敏感的除草劑用量。玉米除?草劑莠去津(阿特拉津)有效成分超過1 000 mL/hm2時,對下茬食用豆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或藥害[3]。三是不選擇殘留時間長、對下茬作物產生藥害的除草劑,如咪唑乙煙酸(普施特、豆草特、豆施樂)、氯嘧磺隆(豆黃隆、豆草隆)。四是玉米或食用豆產生除草劑藥害時,可選擇植物營養劑使藥害得以緩解,如碧護、益微、禾生素等,混用效果更好。一般用碧護30 g/hm2+益微300 mL/hm2或4%禾生素450~750 mL/hm2噴霧緩解藥害。
4? ? 食用豆高產栽培技術在松原地區的推廣前景
由于食用豆豐富的營養物質和獨特的保健功效,已成為人們日益追求的消費品,由此推動了食品工業對食用豆的需求。由于輪作技術的推廣應用,食用豆的品質更優,松原市三井子鎮雜糧雜豆集散基地已經形成自己的北方品牌,通過“互聯網+”將雜糧雜豆銷往全國各地。
為提高食用豆的產量、改善品質,促進食用豆產業的發展,豆類—玉米—玉米輪作栽培技術作為吉林省農業主推技術在松原市得以推廣,松原地區長嶺縣食用豆種植面積從2015年的8 000 hm2增至2017年的2萬hm2,乾安縣食用豆種植面積從2015年的9 333.33 hm2增至2017年的1.33萬hm2,其他3個縣2017年食用豆的種植面積共達到6 666.67 hm2左右,推廣面積逐年遞增。為了讓農戶更好地掌握輪作栽培技術,各縣通過國家基層體系項目建設,在每個鄉鎮建設一個試驗、示范基地,充分調動推廣、科研、教學、企業和農民積極性,以“農民田間學校”形式開展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科技示范戶的培訓,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結合,讓其切身領會栽培技術要點,再輻射示范帶動周邊農戶[4]。這項技術的推廣實施,將使食用豆產量比連作、間作平均增產200 kg/hm2,經濟收入增加2 000元/hm2左右,提高了農民經濟收入水平,推廣前景廣闊。
5? ? 參考文獻
[1] 李英,趙宇,于英梅,等.松原地區綠豆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8(21):43-44.
[2] 岳玲.黑龍江省食用豆高效栽培技術[J].現代化農業,2017(9):27-28.
[3] 齊艷春,葛淑艷,趙振忠.圓形紅花食用豆栽培技術[J].中國農學通報,2001(4):107.
[4] 劉乃芳,王修臣.食用豆的栽培技術[J].河北農業科技,1985(6):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