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兆勇
摘要? ? 近年來,薄殼山核桃作為一種經濟效益較好的樹種在舒城縣得到了較大面積的種植。筆者結合實踐,總結了薄殼山核桃豐產栽培技術,包括選用良種、選地整地、科學建園、整形修剪、水肥管理、中耕除草、病蟲害防治及采收等方面內容,以期為薄殼山核桃豐產栽培提供參考。
關鍵詞? ? 薄殼山核桃;豐產;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 S664.1? ? ? ? 文獻標識碼? ?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6-0130-01?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薄殼山核桃屬于木本油料經濟作物,用途廣泛,開發利用前景廣闊,成林后受益期可達80~100年,經濟效益明顯,栽植薄殼山核桃大有可為[1]。薄殼山核桃主要分布在我國浙江省、安徽省、云南省等地,近年來栽植面積發展迅速,目前安徽省薄殼山核桃栽植面積超過1.3萬hm2。薄殼山核桃在安徽省發展歷史悠久,但是存在品種老化、過于單一等問題,部分林地為低產林,經濟效益不佳。為了提高薄殼山核桃的產量,相關研究所、企業、種植大戶等開展了技術合作,先后引進50多個無性型薄殼山核桃品系開展了區域試驗,在舒城、阜陽等地建立了100個薄殼山核桃無性系區域試驗林和異砧嫁接山核桃無性系區域試驗林、異砧山核桃下山試驗林以及雜交單株試驗林,總面積超過了66.7 hm2。近年來,舒城縣薄殼山核桃產業發展較快,目前主要推廣栽植的品種有馬漢、波尼、溫斯頓、黃薄一號等,2016—2018年全縣在河棚、湯池、五顯、萬佛湖、南港、棠樹、百神廟等7個鄉鎮,依托10多家林業龍頭企業和種植大戶發展薄殼山核桃超過333.33 hm2,對發展薄殼山核桃產業起到了一定的引領和示范作用[2]。為了促進舒城縣薄殼山核桃栽植面積的進一步擴大,筆者結合實踐,對薄殼山核桃豐產栽培技術進行了探討。
1? ? 選用良種
品種的性狀直接決定了薄殼山核桃的營養價值以及后期的收益情況;此外,苗木質量也是一個關鍵性的因素,直接對造林成效以及收益產生影響。因此,薄殼山核桃栽培時,要選擇綜合性狀優良、長勢健壯的苗木,為實現豐產穩產提供保障[2];優先選擇營養缽苗,可以縮短緩苗期、提前開花結果。
2? ? 選地整地
造林地最好選擇土層深度1 m以上、土質疏松、土壤肥沃、水分含量適宜、pH值為7左右的平地;如果在河谷、沖積盆地、塘邊堤岸旁種植更好。整地要在苗木定植前1個月完成,挖規格為100 cm×100 cm的定植穴。挖穴后,每穴施農家肥20~30 kg、過磷酸鈣0.8~1.0 kg、鉀肥0.5 kg,與表土充分混勻,回填后高出地面15~20 cm。
3? ? 科學規劃建園
科學規劃建園是實現豐產穩產的保證[2]。薄殼山核桃的收益期可達80~100年,因而建園時要從整體上進行科學布局,綜合考慮長期發展,主要包括道路、配套的灌溉設施、品種布局、建園密度、間作等。一般來說,薄殼山核桃建園時,主栽品種一般選擇適合在舒城縣栽植的品種2~4個、授粉品種2~3個,如果各主栽品種之間可以互相授粉,則授粉品種的數量可適當減少。整體來說,授粉品種樹木的數量在苗木中占比 5%左右,在各個主栽品種之間呈分散種植[3]。舒城地區由于地勢較平、土壤肥力水平高,栽植的密度可適當降低,定植采取大行距,一般株行距為4~6 m×8~12 m,栽植密度為150~315株/hm2,具體密度結合土壤肥力情況確定。在薄殼山核桃造林后的前幾年,林間空隙大,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可進行農作物、中藥材間作;隨著薄殼山核桃的生長,應適當減少間作面積,確保林間有較好的透風性、透光性和足夠的養分供應。
4? ? 整形修剪
幼樹期,薄殼山核桃修剪的目的主要是定干以及培養主枝。定干高度在1 m左右,避免樹體長勢過高[3]。培養主枝時,盡量對主枝以下的枝條進行充分利用,使樹體擴大,可采取摘心或者輕剪等方式;當枝條基部達到2.5 cm時,及時疏除。主枝的選留要注意層次,第1層留2~3個主枝,而且水平方向上的分布要合理,主枝與中央主干之間保持60°左右的夾角,以提高林間的透風性;主枝數量共保留7~10枝,各層主枝之間保持適宜的距離[4]。造林后的3~5年,薄殼山核桃即可進入結果期,此時樹高超過5 m,為了便于管理,可將樹體修剪成落頭開心形,將多余的大枝條分年逐漸疏除,避免樹體過于擁擠,保證林間透風性良好;有的枝條長勢過旺、不能再利用,也要及時疏除;對于下垂的結果枝組,及時采取短截措施,加快其復壯速度。
5? ? 水肥管理
薄殼山核桃發芽前,結合樹體大小施復合肥1次;5月上中旬,補充適量微肥,并在此基礎上噴施葉面肥2~3次;6月中下旬,追施復合肥1次;7—8月,在病蟲害防治的基礎上葉面噴施尿素溶液;9月上中旬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機肥等作為基肥,施肥結束后澆水、覆土[2]。薄殼山核桃具有較好的抗旱性,但是缺水會對其生長造成不利影響;尤其是壯果期,如果遇到高溫干旱天氣,會導致嚴重的落果現象發生且果實的空癟率升高。因此,要結合薄殼山核桃生長需求適時灌?水,如果林間有積水,要及時將積水排走。
6? ? 中耕除草
薄殼山核桃林間空間較大,幼樹期雜草較多。因此,要重視除草工作。每年結合草害發生情況安排4~5次中耕,苗木周圍2 m左右不要有雜草。
7? ? 病蟲害防治
薄殼山核桃病蟲害防治時,主要是做好預防工作,堅持生態優先的原則,采取綜合防治的策略。
目前,舒城縣薄殼山核桃主要病害有生理性病害、黑斑病、白粉病、瘡痂病等,發病程度相對較輕。在薄殼山核桃樹體發芽前,于園間噴施石硫合劑1次,對白粉病、瘡痂病等有較好的防治效果。黑斑病對薄殼山核桃一至二年生苗木危害較重,可在每年5月底噴施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多菌靈600倍液等進行防治。生理性病害主要在結果期薄殼山核桃樹上發生,可以通過平衡施肥、增施農家肥和硫酸鋅等、適度開展修剪、做好刺吸式口器害蟲的防治工作等措施進行防治。
薄殼山核桃蟲害主要有食葉害蟲刺蛾、蛀干害蟲星天牛等。防治蛾類成蟲,可在林間懸掛誘蟲燈等進行誘殺;同時注意做好對有益昆蟲的保護,如螳螂、瓢蟲等;在刺蛾幼蟲期,可噴灑50%殺螟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800倍液1~2次,防治效果較好。星天牛是薄殼山核桃蟲害防治的重點,可于5月中下旬噴施吡蟲啉1 200倍液防治1次,6月上中旬在林間人工捕捉成蟲,7月中旬在園間人工用鐵絲將孵化的幼蟲蛹扎死;也可以用敵敵畏進行熏殺;或者栽植苦楝樹誘導成蟲上樹取食,之后再統一噴藥防治。
8? ? 采收
薄殼山核桃成熟后,外部的果皮裂開,種子自然脫落,要及時做好采收工作。采收前,先在樹下鋪1層塑料膜,之后再敲打果實,使其落到塑料膜上,集中收集至室內成堆堆放。注意果實不要堆放過多,以避免溫度過高導致種子品質降低。當大多數果實開裂后將種子取出,根據用途進行適當處理,如果作為育苗的種子,則需要晾曬3 d左右儲藏備用;如果作為食品生產原料,則要延長晾曬時間,以確保種子充分曬干。
9? ? 參考文獻
[1] 趙偉,陳雷.皖北地區薄殼山核桃發展現狀及豐產栽培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18(24):44.
[2] 佟海英,吳文龍,閭連飛,等.薄殼山核桃優良品種及其栽培技術要點[J].林業工程學報,2005,19(6):50-52.
[3] 臧旭,王秀云,周蓓蓓,等.薄殼山核桃優良品種及其特性研究[J].江西農業學報,2011,23(4):12-13.
[4] 董鳳祥,王貴禧.美國薄殼山核桃引種及栽培技術[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