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娜
摘 要:核桃是世界四大干果之一,素有“木本油料之王”的稱號。景東縣核桃栽培歷史悠久,所產核桃具有果大、皮薄、肉厚、口感甘甜醇厚、香氣幽雅清馨的特點,倍受消費者的喜歡,是我省核桃中的優良品種之一。2018年底景東縣核桃種植面積達59.4萬畝,核桃年干果產量達9748.9噸,生產核桃苗木2500多萬株。核桃產業已初步形成了育苗、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年農業產值2.47億元,占全縣GDP的10﹪左右。目前,全省各地州核桃發展快,生產規模大,效益低。思考如何把景東核桃打造成有機核桃,穩固提升我縣核桃產業,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使之成為我縣脫貧致富的重要抓手。
關鍵詞:核桃;現狀;有機;建議
一、景東縣概況
景東縣位于滇西南中部、普洱市北端,地處東經100°22′-101°15′、北緯23°56′-24°29′之間。公路里程距省會昆明市477公里,距普洱市駐地279公里,距離大理下關213公里,距離麗江391公里。全縣轄區面積4532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49.9995萬畝。轄區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降雨1086.7毫米,年平均氣溫18.3℃,日平均氣溫≥10℃的積溫6447.6℃,日照時數年平均為2136.6小時,年總輻射量127.97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相對濕度77%,無霜期長達328天。境內有無量山、哀牢山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地球同緯度帶上生物資源最為豐富的自然綜合體,被譽為“天然物種基因庫”。全縣轄13個鄉(鎮),166個村(居)民委員會,2345個村民小組,居住有彝、哈尼、回、漢等25個民族,總人口36.5929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46.3%,農業人口33.0289萬人,是一個多民族融合的山區農業縣,云南省“第一批高原特色農業示范縣”。2018年全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95.19萬畝,種植糧食69.1萬畝,糧食總產量18.6萬噸。農業總產值431200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27元。
二、核桃產業發展現狀
1.景東縣核桃栽培歷史
根據資料記載,明朝時期居住在哀牢山里的村民們就懂得用鐵核桃榨油食用。清朝時期,從內地傳來了核桃的嫁接技術,泡核桃在縣內嫁接成功,人們開始栽培核桃。景東縣核桃種植大發展主要從1990年開始,縣委政府把核桃產業納入山區脫貧致富、扶貧攻堅的骨干項目來抓,并大力發展核桃種植。
2.景東縣核桃區域品牌及知名度
景東縣核桃具有果大、皮薄、肉厚、口感甘甜醇厚,香氣幽雅清馨的特點,倍受消費者的喜歡,是我省核桃中的優良品種之一。2007年景東縣被省政府列為全省50萬畝以上的核桃重點縣之一;2009年景東縣的核桃被認定為無公害農產品;2013年“景東核桃”已成功在國家工商總局注冊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景東核桃富含多種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干果氨基酸含量較高,已取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大部分核桃基地建設達到綠色食品的標準。景東力奧林產集團天然飲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郝思嘉”牌系列天然核桃乳飲料獲第七屆中國國際食品博覽會“中國名優產品”、2012年“云南省消費者最喜愛的產品”,并獲得“云南省著名商標”稱號。
3.目前景東縣核桃產業發展規模
2018年底景東縣核桃種植面積達59.4萬畝,核桃年干果產量達9748.9噸,生產核桃苗木2500多萬株,景東力奧林產集團天然飲品有限公司已建成生產核桃乳3500噸的生產線。核桃產業已初步形成了育苗、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年工農業總產值達4億多元(其中核桃鮮果及干果產值2.6億元),占全縣GDP的10﹪左右。全縣13個鄉(鎮)135個村民委員會1467個村民小組4萬多戶農戶12萬多人在從事核桃種植,核桃產業已成為當地最主要的農村產業之一。
4.景東縣核桃發展空間
根據相關調查:景東縣除水田和部分旱地為基本農田外,可用于發展核桃的土地超過80萬畝,為核桃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5.管理水平低
1990年前,我縣核桃種植主要以治山、治水為主,大量核桃種植在土地條件較差的荒山、荒地、荒坡上,造成管理成本高,形成重栽輕管的管理模式。1990后,隨著退耕還林工程、天保工程、農業綜合開發、陡坡耕地治理、木本油料項目等造林項目實施,核桃基地建設逐步向輪歇地、園圃地、雷響田發展,但受農民素質、市場價格等因素影響,我縣核桃生產管理仍然較粗放。
6.景東縣核桃產業效益低
目前景東縣核桃種植面積59.4萬畝,核桃年干果產量9748.9噸,但平均單產只有16.4kg,畝產值僅437.7元,增產增值潛力巨大。
三、景東縣打造有機核桃機遇
為深入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發展理念,景東縣作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域縣”和首個授牌的“中國TEEB項目示范縣”,縣委、縣政府提出“生態立縣,綠色發展”,打造“森林景東,生態景東,和諧景東”,明確了“轉型發展,綠色崛起”的發展戰略,把核桃產業定為“一縣一業”的重點產業。按照“轉型發展,綠色崛起”的發展戰略要求,我縣編制了《景東彝族自治縣有機農業發展規劃》(2017-2025年),充分發揮景東位于無量山、哀牢山綠色生態經濟帶的優勢,將率先以現代綠色有機農業發展為突破口,以核桃為重點,根據自然生態環境條件、產業現狀和現有基礎,打造景東有機核桃產業,對于土地條件、生態環境條件均較好的核桃產業,按照有機農產品生產標準打造有機核桃產業;2020年以后按照有機農產品的生產要求,推廣有機栽培技術,打造景東縣有機核桃品牌,力爭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國的有機核桃生產示范縣。
四、打造有機核桃建議
1.充分利用生態資源稟賦發展有機核桃種植
景東縣地形呈現“三水夾兩山”之勢,境內擁有哀牢山、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不到萬分之一的國土面積上保存著全國三分之一的物種,森林覆蓋率高達70.51%,擁有原始森林375.33km2,堪稱“天然物種基因庫”和大氧吧。全縣生物資源豐富,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有植物200多個科,700多屬,1800多種喬木樹種,上千種藥材,數百種野生菌類,上百種果類和獸類動物。環境相對封閉,受外界環境影響較小,境內水、土、氣候等自然環境均能滿足有機核桃生產的要求,充分利用這天然的“有機農場”抓好有機核桃發展規劃、生產管理、加工將進一步推動我縣核桃產業發展。
2.大力支持有機核桃生產基地及加工企業建設
根據《景東彝族自治縣有機農業發展規劃》,發揮政府的宏觀引導和推動作用,加大強農惠農富農力度; 引導和培育有機核桃開發龍頭企業,充分發揮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鼓勵社會資本投入有機核桃生產,凝聚各方力量,建立健全社會參與機制。到2020年底,爭取有機核桃生產基地能達到全縣核桃面積的30%左右,面積180215畝,產量6105.2噸,產值超過2億元,獲得“中國有機產品認證標志”;到2025年,有機核桃生產基地的規模達到全縣核桃面積的95%左右,面積564300畝,產量18057.6噸。新建、提升或改造有機核桃加工廠企業1~2個,生產有機核桃乳產品5000~8000噸,有機核桃油100~150噸,工農總產值超過10億元。
3.加強核桃生產基地轉化及有機認證工作
以“三品一標”認證為抓手,加強有機核桃認證工作,讓有機核桃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骨干產業。我縣大部分核桃基地建設已達到綠色食品的標準,目前不施肥、不打藥的粗放的核桃生產管理模式已變成我縣核桃向有機發展的優勢。常規核桃園的生態環境質量符合有機核桃標準,經24-36個月的轉化期,可以從常規核桃園轉化為有機核桃園。在轉換期間,按有機核桃標準的要求進行有機種植,不使用任何禁止使用的物質,同時生產者必須有一個明確的、完善的、可操作的轉化方案,該方案包括:
(1)核桃園及其栽培管理前3年的歷史情況。
(2)保護和改善核桃園生態環境的技術措施。
(3)能持續供應核桃園肥料、增加土壤肥力的計劃和措施。
(4)防治和減少核桃園病蟲害的計劃和措施。
經有機核桃認證機構認證,可以頒發“轉換期有機核桃”證書。在轉化計劃執行期間,有機核桃認證機構將對它進行檢查,若不能達到頒證標準要求,將延長轉化期。生產者的第1塊核桃園獲得有機頒證后,其余的核桃園原則上應在3年內全部轉換成有機核桃園。已轉換的有機核桃園不得在有機核桃園和常規核桃園之間來回反復。新開墾種植的核桃園也可減免轉化期,可以直接申請認證;如果有可以信服的材料證明近3年內的生產管理技術符合有機核桃標準最低要求的,可以申請認證。有機認證必須達到(符合)以下標準和行政規章:
GB/T19630.1-2011 ?有機產品 ?第1部分:生產
GB/T19630.2-2011 ?有機產品 ?第2部分:加工
GB/T19630.3-2011 ?有機產品 ?第3部分:標識與銷售
GB/T19630.4-2011 ?有機產品 ?第4部分:管理體系
《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令第155號)
《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2014年第11號公告)
4.做好有機核桃加工增值工作
按照有機認證必須達到(符合)以下標準和行政規章做好加工增值工作:
(1)做好產中(加工環節)的技術標準建設工作。按照有機加工過程要求,規范從標準化采收、標準化加工工藝及質量安全關鍵控制點、建立清潔化連續生產線,從加工流程上確保質量和安全。
(2)做好產中(加工環節)的質量安全體系追溯工作。建立進貨臺賬制度和檔案記錄,各產業農戶、企業對外收購核桃進行加工生產的,需載明生產地點(農戶)和數量,確保產品都可追溯。
(3)按照“扶優、扶強、扶大”的原則,培育壯大一批核心競爭力強、帶動作用大的有機核桃產品龍頭企業,推廣“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適度規模種植戶”、“超市+專業合作組織+農戶”等模式,圍繞拉升產業鏈和提高綜合效益為重點,著力構建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產業鏈條。
(4)有機產品入市前外包裝標明生產企業、產品名稱、產地、生產時間、等級、商標等內容,提供出貨憑證及檢驗報告,設立條形碼、防偽碼等防偽標志,提高質量可信度。
(5)建立信息管理制度,構建涵蓋有機產品生產信息、防偽標志等內容的質量數字信息系統,投訴召回機制,設立投訴電話,逐步建立景東縣有機核桃產品基本信息檔案,掌控有機核桃產業生產經營信息。
5.完善銷售管理制度
(1)為保證有機核桃產品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銷售者在銷售過程中應采取下列措施:①有機產品應避免與非有機產品的混合;②建立有機產品的購買、運輸、儲存、出入庫和銷售等記錄。
(2)有機產品進貨時,銷售商應索取有機產品認證證書、有機產品銷售證等證明材料,其證明材料應能證明有機產品的來源。
(3)有機核桃產品的銷售專區或陳列專柜,應在顯著位置擺放有機產品認證證書復印件。
6.注重品牌創建
(1)鼓勵和支持企業開發、經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自有景東民族底蘊文化的有機核桃產品。
(2)鼓勵和支持企業積極爭創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云南省著名商標、云南省名牌產品和普洱市知名商標等。
7.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加強流通市場體系和網絡營銷建設
景東處于滇中、滇西北、滇西南三大區結合部,是普洱市的北大門,同時毗鄰“四市七縣”,與普洱市鎮沅縣,大理市南澗縣、彌渡縣,楚雄市、南華縣、雙柏縣,臨滄市云縣等四州(市)的七縣(區、市)山水相連。公路里程距省會昆明市477公里,距普洱市駐地思茅區279公里,距離大理下關213公里,距離麗江391公里,同時又是麗江到西雙版納旅游大通道的必經之地,昆明、下關、麗江、思茅、景洪都是以旅游業為優勢主導產業的地區,充分利用好我縣區位優勢加強有機核桃流通市場體系和網絡營銷建設,將進一步提升我縣核桃產業發展。
(1)建立有機產品交易市場或“有機產品一條街”營銷帶,在玉臨高速下景東的收費站附近,建設一個有一定規模、功能齊全的有機產品交易市場,把分散的景東產品和周邊縣的產品集中到交易市場進行交易。
(2)鼓勵扶持企業、購銷大戶到主要各有機產業消費區域設立銷售窗口、體驗店、專賣店和參加相關的展銷會。
(3)構建走向國內外市場的多元化渠道,探索建立農超對接、農校對接、農企對接等多種形式的產加銷對接模式,大力發展總經銷、總代理、專賣店、網上交易等方式,搭建電商平臺,積極推進“農超對接”、合同訂單、產銷對接,形成點、片、面相結合的銷售網絡,發揮有形市場在產業發展中的紐帶、窗口、牽引和規范作用。
參考文獻:
[1]景東彝族自治縣2017年《統計年鑒》2018.03.
[2]《景東彝族自治縣有機農業發展規劃2017-2025》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