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英
摘 要:與普通農戶相比農業生產托管服務主體集聚了大量的資本和先進的技術,作為農業生產性服務的典型形式農業生產托管在促進農戶發展現代農業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文以山東省為例總結了山東省農業生產托管發展的狀況,探討了農業生產托管在促進農業生產經營者發展現代農業過程中發揮的作用,同時也看到目前山東省的農業生產托管存在發展不充分等多種問題,并針對所發現的問題提出了有關建議。
關鍵詞:農業生產托管; 托管模式;作用;建議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到2035年農業要基本實現現代化,但目前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以及農業比較收益低大量農村勞動力向外轉移,農業勞動力存在老齡化以及兼業化的趨勢,加之普通農戶在發展現代農業過程中面臨著資金、技術、人力等多方面的制約,農業生產托管能有效破解“誰來種地和怎樣種好地”的問題,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2017年農業農村部等三部門聯合下發了《關于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指導意見》,意見中明確指出發展農業生產托管能夠有效引領普通農戶參與到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中來。土地兼具經濟屬性和社會屬性,很多農民雖然進城打工但他們并不愿意將自己手中的土地流轉出去,以防在城市失業的時候能夠回到農村繼續種地,因此對農民來說土地具有社會保障功能,通過農業生產托管可以將部分小農戶和分散的土地與現代農業銜接起來。
在國內,農業生產托管仍處在初步發展階段,只有少數學者對農業生產托管進行了研究,冀名峰認為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通過農業托管與小農戶進行連接;常偉則認為農業生產托管已經成為推動農業現代化的重要途徑;葛文光,史云等人通過對河北省灤縣百信合作社的實地考察發現通過土地托管農戶解決了土地零散、生產成本高、機械化程度低等一系列問題。綜上可知,現有文獻中對農業生產托管的研究較少,本文采取文獻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以農業大省—山東省作為典型代表進行研究,理論上以期豐富農業生產托管促進農業現代化的理論,實踐上為促進農業生產托管進一步發展并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提供借鑒。
一、農業生產托管概述
結合已有文獻本文給出了農業生產托管的定義:農業生產托管指的是農戶在保留土地經營權的情況下,不愿意或者沒有能力進行農業生產的農戶,將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環節中的部分或者全部環節委托給服務組織來完成的一種經營方式。從定義中可以看出農業生產托管不同于土地流轉,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在農業生產托管條件下農戶仍然享有土地的經營權。農業生產托管在不同的地區以及根據所托管的環節又可以分為不同的形式,如在山東和安徽主要表現為土地托管,在江蘇主要表現為聯耕聯種,而在湖北主要表現為代耕代種,農機部門推動的全程機械化服務在本質上也是全程農業生產托管。
二、山東農業生產托管發展概況
近幾年,山東為實現從農業大省到農業強省的轉變,著力培育多元化的農業服務主體,據統計,2017年底,山東省土地托管面積達3200多萬畝。
1.農業生產托管模式。(1)全程托管。全程托管是指農戶將農業生產的全部環節交由服務主體完成,受托方為農戶提供耕、種、管、收、售等相關環節的“一條龍”式全程服務,選擇全程托管的農戶主要是常年外出務工或者因年齡等原因無法進行農業生產的農戶。如東明縣馬頭鎮的麥豐小麥種植專業合作社提供的就是全程托管服務其中包括耕種、施肥、收割等環節,還有鄆城縣供銷社領辦的眾邦農機合作社為當地的農戶提供全程托管,農戶購買合作社的托管服務后,只需要最后領取售糧款項就可以了。(2)半托管。半托管主要是農戶將農業生產過程中的單個或者多個環節交由服務組織來完成,受托方按照其提供的服務項目進行收費,選擇半托管的很多農民是由于無力獨自購買農業生產過程中需要的大型機械。如蓬萊市蔚陽農機專業合作社提供的主要是農機服務,該合作社為了提高農戶的生產效率和機械化水平投資數百萬元購置農業機械,主要向農戶提供耕種和收割服務。還有一些地區的農戶認為自己購買的農業生產資料的質量高于服務組織所提供的,因此農戶選擇自行購買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但將農業生產過程的其他環節交由服務組織完成。
2.農業生產托管提供主體。山東是開展農業生產托管服務較早的省份,目前農業生產托管的提供者主要有供銷社、農機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據統計2016年山東省共有農業生產經營單位17.9萬個,其中以農業生產經營或服務為主的農民合作社9.0萬個,提供托管服務的合作社或服務公司有7700多家。
三、農業生產托管在發展現代農業中的作用
1.促進規模化經營,提高機械化水平。農業生產托管使農戶仍然享有土地經營權,農戶在進城打工的情況下可以通過農業生產托管將土地委托給他人管理,既能有效避免土地拋荒的現象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又能獲得一定的經濟收益。實行農業生產托管后,受托方將一家一戶分散的土地進行整合,集中管理、統一規劃,為了提高作業效率和降低生產成本服務組織利用農業機械進行作業,提供更加專業化、規模化的服務,改變了農戶一家一戶分散經營,致使土地細碎化的狀況,并解決了一些農戶無法單獨完成的農業生產作業,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土地規模經營并提高了農業機械化水平。
2.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作業質量。農戶受自身水平以及市場信息不對稱等因素的影響,在購買、使用種子、化肥、農藥等農業生產資料方面處于劣勢地位,購買農資的成本高而且經常會購買到以次充好的農資。農業生產托管后服務主體直接向企業購買種子、化肥、農藥等農業生產資料,減少了中間環節,生產成本有效降低,服務組織借助機械替代人工也能降低生產成本,有學者的研究表明進行農業生產托管后每畝年均增產糧食約100-150斤左右,每畝節支增收200元左右,增產增收效果十分明顯,鄒平永興農機合作社實行托管后每畝小麥能節約50元的農資。同時服務主體往往使用新品種,采用標準化的方式如測土配方施肥進行農業生產,有利于提高作業質量。
3.推廣新技術、新理念。農業技術的推廣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推動力,普通農戶由于受到自身水平的限制在接受、采納新技術方面存在一定困難,進行農業生產托管后,服務組織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往往采用統防統治、科學施肥等新技術,能夠有效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量,例如在淄博臨淄區近萬畝的土地實行全程托管,服務組織利用新技術將秸稈轉變成生物質燃料,避免了秸稈焚燒的問題。同時在生產過程中服務組織還注重對農戶的培訓以及向農戶傳授新理念,由此促進了農業新技術的推廣和農戶文化素質的提高。
四、結論與建議
農業生產托管能有效破解普通農戶在發展現代農業過程中存在的生產規模小、機械化水平低、生產成本高經濟效益低等一系列問題。但通過研究發現目前山東乃至全國農業生產托管仍存在發展不充分、服務主體單一、服務質量不高等問題,因此為了促進山東乃至全國農業生產托管的持續健康發展,更好地促進農業現代化,本文從政府、市場以及服務主體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議:在政府層面,政府應加大對農業生產托管服務主體的支持力度,給予服務主體更多的優惠政策,如通過免息或者貼息貸款的方式緩解服務主體融資難的問題,適當減免服務主體的稅收,同時積極培育多元托管服務主體,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經濟組織以及企業等主體參與到農業生產托管的服務中來;在市場層面,應該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實現優勝劣汰,督促農業生產托管的服務主體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為各服務主體的發展提供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對服務主體而言,有些服務主體提供的主要是產中環節的托管服務,產前農資供應和產后運銷托管服務發展不充分,因此服務主體應補齊產前和產后服務兩塊短板,因地制宜創新托管形式。
參考文獻:
[1] 冀名峰.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我國農業現代化歷史上的第三次動能[J].農業經濟問題,2018(3):9-14.
[2] 常偉.農業現代化中農地托管研究—以安徽省為例[J].經濟縱橫,2017(3):69-73.
[3] 葛文光,史云,謝海英,牛思佳.現代農業發展有路徑—河北省灤縣百信合作社土地托管的實踐考察[J].林業經濟,2017(10):28-30.
[4] 鐘甫寧.農業經濟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1:190.
[5] 黃鶴群.“全托管”:破解“誰來種地”的難題—南通農業生產“全托管”經營服務的實踐與思考[J].現代經濟探討,2016(1):69-73.
[6] 韓慶齡.小農戶經營與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銜接困境—以山東省M縣土地托管為例[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9(19):20-23.
[7] 孔祥智,穆娜娜.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J].農村經濟,2018(2):1-5.
[8] 孫東升,孔凡丕,陳學淵.小農戶與現代農業銜接的經驗、啟示與建議[J].農業經濟問題,2019(4):46-50.
[9] 張紅宇,孫濤,孫秀艷,楊春悅.農業大縣如何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J].農村經濟,2015(10):3-5.
[10] 姜長云.關于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思考[J].農業經濟問題.2016(5):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