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芳
【摘要】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只有踐行“立德樹人”的理念,才能深刻把握人才培養的目標。課程體系直接反映了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因此,高職院校課程體系的構建應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個中心。文章圍繞“立德樹人”,就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體系分別從構建依據、特征、基本要求、構建思路等方面進行闡述,從而構建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厚德育人”課程體系,推動會計專業教育的內涵式發展。
【關鍵詞】 ?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厚德育人;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 ?F23;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5812(2019)16-0127-03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普遍采用傳統的課程體系,將專業課程劃分為三個領域:基礎學習領域、專業學習領域、拓展學習領域,課程教學中“重專業知識和技能、輕育人”“重智育、輕德育”的現象較為突出,未能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穿于會計專業教學的全過程。因此,整合和重構課程體系,構建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立德”與“樹人”相統一的課程體系是會計專業課程改革的方向,也是培養會計人才的基本要求。“立德”是指“樹立德業”,即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和道德能力;“樹人”是指人才或培養人才,既指培養具有高尚品德的個體,也指培養可以達到自由與全面發展的人。會計專業“厚德育人”課程體系的構建目的在于培養“德技雙馨”的高素質會計人才。
一、“厚德育人”課程體系構建的必要性分析
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會計信息是會計工作的最終產品,越來越為投資者、債權人、企業管理者等會計信息使用者所重視,已成為企業進行預測、決策、分析的重要依據。但是會計造假、會計信息失真是會計領域的突出問題,嚴重干擾了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損害了國家和社會公眾的利益,亟需加強會計人員誠信建設。會計誠信不僅包括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還包括精湛的會計技術和會計技能,以及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和提供優質的會計服務。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厚德育人”課程體系,就是通過認知養成教育、道德品行教育、學識技能教育,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誠信做人,公道做事,德技雙馨,將會計誠信建設融于課程體系構建過程中。
二、會計專業“厚德育人”課程體系構建的依據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黨的十九大報告再次提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落實黨中央號召,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指出立德樹人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核心所在,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本質要求。面對各種思想交相融合和沖突的復雜環境,高職院校也應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進一步增強“立德樹人”的緊迫感、責任感、使命感,將“立德樹人”融入各專業課程體系的建設中。對于會計人員而言,更應該恪守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謹記“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堅持準則,不做假賬”,做到絕不屈從壓力和迎合任何不合理要求,絕不以職務之便謀取一己私利,絕不提供虛假會計信息。因此,在會計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中,“立德樹人”的內涵更加深刻。會計專業“厚德育人”課程體系的構建應圍繞“立德樹人”這個中心,結合會計專業的特點,以會計專業課程體系為載體,將職業素養養成教育、專業基礎素養教育、專業素養教育、個人職業發展需求教育作為課程體系創建的重點,構建并形成會計專業“厚德育人”課程體系,使學生在學習專業技能的同時養成良好的德行操守。
三、會計專業“厚德育人”課程體系的特征
與傳統會計專業課程體系相比,“厚德育人”課程體系具有以下特征:
(一)保證思想政治教育類課程的地位。“立德樹人”是學校辦學的根本宗旨和指南,會計專業“厚德育人”課程體系應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學校工作的中心環節,并貫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與教學的全過程。思想政治教育類課程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政治素質的主陣地,因此,“厚德育人”課程體系必須加強和改進思政類課程建設,保證思政類課程的開設及學時數,同時根據會計誠信教育的要求,將誠信教育貫穿到思政類課程教學的全過程,將“立德樹人”外化于形、內化于心,不斷提高思政類課程建設的質量和水平。
(二)始終遵循德育先行。“做人做事先做人,德能并重德為先”,在“厚德育人”課程體系構建過程中,無論是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還是專業課,都應以“立德樹人”為中心,結合會計專業的特點,使“厚德育人”課程體系更具有時代性、思想性,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切實扭轉“重智育、輕德育”“重專業知識和技能、輕育人”的現象,力求通過“厚德育人”課程體系的構建,著力培養信念堅定、勇于擔當、德才兼備的優秀會計人才,實現“立德”與“樹人”的統一,進一步提升會計人才的培養質量。
(三)充分融合文化育人。在“厚德育人”課程體系中,除了思想政治教育類、專業基礎教育類、專業教育類、實踐教育類等課程外,還應融合中華傳統文化教育類、企業文化教育類、職業道德教育類課程,積極發揮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作用,堅持職業技能培養與職業品行教育并重,力求使“厚德育人”課程體系的寬度、深度、厚度都得以提升,使學生在課程的學習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更高的視角認識我國悠久的會計文化、品味晉商文化,將專業教學與意識形態相結合,使課程的呈現更加生動,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四)體現全過程育人。在“厚德育人”課程體系構建過程中,將“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貫穿于會計專業教育的全過程,注重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會計專業素養培養,要求學生遵守會計人員的職業操守,嚴格遵守法律、法規、準則,明確崗位職責和經濟責任,加強會計誠信教育,實現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通過“厚德育人”課程教學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敬業精神、創新精神、職業道德、健全的體魄、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和一線崗位適應能力,并且熟悉行業標準和規范的會計人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可以真正將所學知識內化為良好的個性修養,外化為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自覺行動,并具有誠信、合作、敬業的職業素質。
(五)彰顯專業特色。在進行會計專業“厚德育人”課程設置時,不僅要圍繞“立德樹人”,還要彰顯專業特色。在充分論證會計專業人才需求的基礎上,遵循教育與人才培養的一般規律,結合學校的辦學條件、教師資源和專業優勢,合理規劃課程內容,構建“德能并重”、富有專業特色的課程體系。同時,要考慮學生職業發展的需求要素,使學生就業有能力、繼續深造有空間。
四、會計專業“厚德育人”課程體系構建的基本要求
(一)滿足職業素養養成的基本要求。學做事須先學做人,學生應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學習態度端正、學習目的明確,實事求是、謙虛謹慎、敬業愛崗、艱苦奮斗、熱愛勞動、遵守財會職業道德規范。
(二)滿足專業基礎素養的基本要求。學生不僅要系統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還要熟悉或了解與本專業相關的基礎課程,為學習專業課打下堅實基礎。
(三)滿足專業素養的基本要求。學生應具備較為全面的專業素養,完整、系統、科學地構建起未來從事專業工作所需的知識體系,密切關注本專業及相近專業的發展現狀和最新研究動態,熟悉會計專業理論,熟練掌握會計專業技能,及時充實和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庫,確保其具有系統性、完整性、科學性和有效性,培養自主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初步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四)充分考慮學生的個人發展要求。學生除應具備較為綜合的專業素養外,還應掌握或了解專業拓展知識、相關專業知識,為就業或繼續深造做好知識儲備;同時,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為終身學習打下良好基礎。因此,構建“厚德育人”課程體系還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人發展需求,設置多樣化的拓展課程,學生可根據自身職業發展規劃選擇學習。
五、“厚德育人”課程體系的構建思路
會計專業“厚德育人”課程體系的構建是在“立德樹人”的根本前提下,將會計專業開發為四大模塊,即職業素養養成模塊、專業基礎素養模塊、專業素養模塊、個人職業發展需求模塊。其中:(1)職業素養養成模塊,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政治素質、人文素養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理想和信念,弘揚先進傳統文化,提升人文素養。(2)專業基礎素養模塊,旨在培養學生系統而扎實的專業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術,為學生對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的學習和訓練奠定堅實的基礎。(3)專業素養模塊,旨在培養學生的會計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突出專業技能訓練與會計工作實際的協調,實現專業設置與職業崗位對接。(4)個人職業發展需求模塊,旨在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鼓勵學生“一專多能”,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職業取向,自由選擇課程。
會計專業“厚德育人”課程體系的構建,重點在于學生素養的養成,將學習成果轉化為一種自覺的行為、習慣,指導其完成會計工作。該課程體系克服了傳統的以“學習領域”為基礎的課程體系在素質養成方面的欠缺,對培養“德能并重”的會計人才更具適用性。
六、會計專業“厚德育人”課程體系
(一)職業素養養成模塊。包含思想政治教育類課程、文化基礎教育類課程、傳統文化教育類課程、企業文化教育類課程和職業道德教育類課程。其中:思想政治教育類課程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形勢與政策,心理健康教育等;文化基礎教育類課程主要包括:軍事理論,大學語文,經濟數學,大學英語,財經應用文,計算機文化基礎,體育等;傳統文化教育類課程主要包括:會計基本技能(珠算),書法,演講與口才,文學欣賞,晉商文化等;企業文化教育類課程主要包括:企業文化,商務禮儀,人力資源管理等;職業道德教育類課程主要包括: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就業與創業指導等。
(二)專業基礎素養模塊。是指開設專業基礎教育類課程,主要包括:基礎會計、經濟學基礎、統計學基礎、數據庫基礎、管理學、市場營銷等課程。
(三)專業素養模塊。包括專業教育類課程、實踐教育類課程。專業教育類課程主要包括:財務會計、財務管理、出納實務、成本計算與分析、審計基礎與實務、納稅實務、非營利組織會計、會計電算化等課程;實踐教育類課程主要包括:會計綜合實訓、認知實習、專項實習、頂崗實習等課程。
(四)個人職業發展需求模塊。是指開設專業拓展類課程,主要包括:行業會計比較、財務報表分析、財務軟件維護、ERP沙盤對抗訓練、會計史、資產評估、當代會計前沿問題專題等課程或專題。
會計專業“厚德育人”課程體系如圖所示。
綜上,“立德樹人”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可淺嘗輒止,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久久為功,馳而不息。會計專業“厚德育人”課程體系的構建和實施,需要精心設計,系統謀劃,認真組織,扎實推進,進而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和提高。S
【主要參考文獻】
[1] 張丹.會計專業教學中的若干問題分析——評《會計學》[J].中國教育學刊,2017,(11):147.
[2] 蔡小玲,李繼明.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構建探索——以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16,37(02):13-16.
[3] 陳秀虎,諶俊,劉元江,吳瓊,趙鵬飛,傅潤紅.現代學徒制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21):81-84.
[4] 陶小恒.基于“現代學徒制”模式的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設計[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7(04):38-42.
[5] 趙鵬飛.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實踐與認識[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21):150-154.
[6] 余敏江.“立德樹人”視域下行政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優化研究[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6(06):668-671.
[7] 賀勝軍.“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會計專業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商業會計,20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