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摘 要:在新經濟常態下,要求教育更好的服務于生活,讓教育貼近生活,以便能夠更好的滿足人們對生活的需求。通過將“生活化”教學策略合理的應用到小學科學的教育過程中,讓豐富的生活知識更好的服務于現代教育,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自主的投入到小學科學課堂的學習中。本文通過具體論述生活化教學在小學科學教育中的應用策略,旨在為提升小學科學教育水平提供可參考的資料。
關鍵詞:生活化; 小學; 科學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6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06-050-001
小學生在學習小學科學課程時,能夠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深入感受到科學世界,促使學生在深入理解基礎科學知識的過程中形成用于探索的精神,培養學生的科學創新能力,讓學生將自己所學的知識靈活的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從而為學生今后的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選擇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做好課堂導入
為確保小學科學教學的導入順利,教師需針對課堂導入工作采取適當策略,如此方能在引導學生回顧此前所學,同時為之后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其中,老師在課堂導入環節中可適當的選擇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強調教學內容的可操作性,從而避免小學科學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脫離。這樣通過準確把握課堂導入這個關鍵環節,讓學生能夠快速投入到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從而切實提升課堂教學的時效性。除此之外,教師于實際教學過程中還應時刻將促使學生快速投入到課堂學習作為課堂導入的主要目的,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從而促使學生在小學科學課程的學習過程中變得更加輕松,強化學生對科學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如針對“陽光下的影子”的相關內容教學,教師便可將課堂設置在室外,讓學生親身感受影子的變化,回到課堂后,教師可結合學生的課外活動過程提出相應的問題,繼而組織學生展開有針對性與目的性的探討,這樣學生便能夠在輕松的課堂環境中掌握“影子”的知識點。
二、創設生活化情境,讓學生主動學習
為了有效提升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水平,便需要老師緊密結合教學內容創設生活化情境,創設真實的生活場景,讓學生主動投入到生活化的情境中去發現問題、理解問題和探索問題。
例如在學習“飲食健康”的內容時,老師可結合這節內容創設“一日三餐”的場景,并將各種各樣的食材和廚具展示出來。然后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如“哪些食物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利?”“哪些食物合理搭配更有利于身體健康呢?”“哪種烹飪方式能夠更好的保留食物的營養呢?”“哪種烹飪方式又不利于我們的身體健康呢?”通過創設良好的生活化場景,并提出與生活實際相關的問題,能夠給學生一種仿佛置身于自己家廚房的感覺。這時,老師再讓學生積極思考:家里面我們經常吃的菜可以搭配,而哪些菜不能夠合理搭配呢?我們生活中常常采取蒸、煮、炒和炸烹飪方式,哪種的害處多一些呢?當學生發表自己的建議之后,老師再向學生介紹一些常見的蔬菜、肉類的營養。通過采用這樣的教學形式,不但能夠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還能夠將枯燥的課本知識點變成學生更容易理解的常識,讓整個課堂變得生動活潑,有效提升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實效性。
三、巧妙利用生活材料
在小學科學課程采用生活化教學策略時,則教師在進行實驗的同時亦可靈活選取生活化材料作為輔助,如此既能讓學生對實驗產生一種親切感,又能切實激發學生對科學的探究興趣。例如在講解關于“聲音”的時候,由于音叉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見,所以老師可不用直接使用音叉進行講解,而是可適當的選擇代替品,如可樂瓶和尺子等實驗器材進行教學。如此不僅能讓學生借由對不同種類器材的敲擊來獲取到不一樣的聲音,且學生的探究興趣亦將變得尤為高漲,諸如同樣材質的水杯,其在含水量不一樣時,因敲擊而發生的聲響不盡相同。再例如在講授“熱脹冷縮”的內容時,老師可讓學生自己回家進行操作,先測量一下加熱之后的牛奶盒的寬度,再將牛奶盒放入到冰箱冷卻一段時間之后,再測量其寬度。通過引導學生比較牛奶盒在不同狀態下的寬度變化情況,能夠加深學生對“熱脹冷縮”相關知識點的認識和了解。
再例如在講解“物體在水中的形態”的內容時,老師可選擇一些石子、橡皮、羽毛和泡沫等材料,再將其放入到水中觀察是漂浮還是下沉的狀態,以及輕重的關系是否會影響到在水中的變化呢?這樣通過選取學生不熟悉的材料進行實驗,避免局限于專業器材,充分利用生活化材料,便能夠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掌握相關的科學知識點,繼而在培養學生的思維發展性同時亦有助于促進小學科學教學水平的提升。
四、設置生活化的課后作業,強化科學教學的實效性
通過設置生活化的課后作業,不但能夠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科學課程知識點,而且還能夠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點更好的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最大限度提升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實效性。因此,老師應該在科學課程教學結束之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生活化的課后作業,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作業也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強化知識點的機遇,真正達到強化學生科學實踐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聲音的產生》這節內容學習之后,老師可讓學生充分利用課后的時間進行試驗,合理的選取一些貼近生活的材料,啟發學生動腦筋思考。這樣不但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且還能夠讓學生主動投入到實際生活中,主動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真正達到增強學生科學素養的目的。
總之,通過將生活化教學策略合理的應用到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合理的選取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創設生活化的場景、利用生活化器材、設計生活化的課后作業,能夠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有效提升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實效性,真正達到增強學生科學素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郭鳳春.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對策思考[J]考試周刊,2017(A5)
[2]范淡祥.關于小學科學教育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策略分析[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7(4):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