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雪花
摘 要:環境作為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已成為共識,幼兒園環境是孩子們每天都接觸的,置身美的環境中孩子們的注意力自然而然會被吸引,并主動地去探索,嘗試參與其中。充分發揮環境在一日活動中的重要作用,引導幼兒在適宜的環境中主動學習,促進全面發展。
關鍵詞:環境創設; 課程游戲化; 美術特色
中圖分類號:G612? ?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04-092-002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在課程游戲化理念的指引下,我園通過多種方式幫助教師深刻領會游戲化的精神和內涵,理清課程游戲化的思路,搭建兒童美術游戲化課程的框架,將自由自主、創造愉悅的游戲精神融入美術特色游戲化課程建設的全過程,為美術特色游戲化課程建設打好基礎。
一、“韻美”——打造美術特色公共環境
環境是一門隱性課程,但卻是不可缺少的。通過我們對課程游戲化的解讀理解,在實踐中勇于創新,大膽探索,運用豐富的色彩、變幻的線條、不同的疏密等元素,創造出了具有濃郁美術特色的環境。
1.設計尊重幼兒的園所環境
色彩是美術的主要元素,這也是美術環境創設不能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例如幼兒園大廳的色彩絢爛的油畫作品,自然簡單,別具一格的作畫方式滲透了孩童般的質樸和純真,隱性地傳達著我園的美術特色元素;三個年齡班級用不同的色彩營造了寧靜愉悅、高雅脫俗、清涼開闊的美感世界。連接兩個教學區的連廊,是我園比較有特點的藝術長廊,兩側各個班級孩子、各種形式的作品鶴然在立,更加真實地詮釋了以“幼兒為本”的教育理念。
2.布置自然溫馨的細節環境
在創設特色環境中,我們也崇尚返樸歸真、回歸自然,步入走廊、樓梯、拐角和活動室內外,原生態的自然角、微景觀等都在幼兒的巧手下,與環境協調統一,呈現了幼兒的活動與成長的痕跡,體現了老師的參與和智慧的支持,成為了打扮幼兒園優美環境的亮點,給幼兒以美的享受與熏陶。
3.創設別具一格的師幼美術工作室
孩子是天生的創意大師。怎樣喚起孩子天性的本質,讓孩子在自由的空間里自然地融入創作呢?美術室無疑是一個最佳的供孩子欣賞、表現、創作的場所。2017年暑假我們重新裝修了美術室,將原先60平方米的空間擴大到200多平方米,對美術室劃分了區域,創建出了一個充滿創意、充滿童真、充滿藝術氛圍的美術工作室。從多方面、多緯度入手,提供多種美術技能支持,去引導幼兒感知、體驗、表現、創造美,豐富審美經驗,提升審美能力。
二、“樂美”——創設個性開放的班級區域環境
課程游戲化的實施,要求教師因地制宜、想方設法從幼兒的角度出發設計班級的空間。我們在活動室內合理靈活的規劃空間,恰當的布置桌椅,以方便幼兒游戲活動為基本原則,為孩子們創設自由開放的游戲區域,提供豐富適宜的材料,增加區域游戲時間,深入有效地推動區域游戲的開展。
1.合理布局、打造靈活的區域游戲空間
我園根據班級的設施結構,充分利用空間為幼兒創設數量充足的游戲區角。在設置區域的總體布局時,最大限度的利用三維空間,充分考慮到動與靜的結合、封閉與開放的結合、獨立與組合的結合。有相對固定的美術特色區、閱讀區、生活區,也有相對靈活可調整的建構區、科學區、益智區等。并且結合主題活動開展需要,適時地調整相應區域,將區域游戲與主題開展及班級環境融為一體,與班級特色及幼兒學習緊密結合,作為實現促進幼兒發展的重要途徑。
2.突顯特色,創設個性開放的美術游戲區
以《指南》為基礎,我們力求從尊重幼兒的審美興趣,滿足他們的審美需要出發進行班級美工區(即特色區)的創設,努力營造出具有色彩美、造型美、藝術美和童趣美的氛圍來感染每一位幼兒。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選擇適合他們發展水平的實踐活動及材料,比如:油畫棒、水粉、彩泥、瓦片、石頭、毛線、樹枝等。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給予孩子充分感知,為幼兒提供充分活動和表現的機會,有效支持孩子的自主表達和表現,實現美術活動的游戲化、自主化。在這些材料中小班以生活材料為主,充分貼近幼兒的生活,讓孩子們在感知、欣賞中認識、發現生活中的美;中班以自然材料為主,讓幼兒認識材料的外形、性質,進行美術創作游戲;大班以美術專用材料為主,旨在通過認識一些比較專業的美術材料,開展繪畫、制作、欣賞等一系列活動,提升幼兒的技能和創新能力。在這樣寬松、自由民主的藝術氛圍中,孩子們自由思索、大膽想象,大顯身手,積極大膽地創造美,展現出他們對美術活動的喜愛與迷戀。
3.材料動態,提升美術創作的興趣
課程資源是豐富教學的一種方式。我們一是充分發動家長和幼兒共同參與收集材料,游戲化美術課程理念需要家長觀念支持,鼓勵孩子“玩”美術,廣泛發動家長的力量才能讓生活中各種廢舊、可塑性強的美術材料如瓶子、紙箱、紙盒等源源不斷、取之不竭,更好地供孩子盡情想象、操作、創作。二是對材料進行分類,如生活材料、自然材料等,注重材料的動態性、多樣性、層次性、操作性和藝術性,師幼在自主互動、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進行編織、折剪、粘貼、組裝等活動,發展幼兒的動作水平,促進了游戲能力的提升。三是將美術區活動與其他活動相互結合,各區域標志牌的設計、各區域內墻飾的布置,都可以在美術區活動中完成,幼兒借助各種美術手段充分的創作與表現,讓幼兒在玩玩學學中感受美、體驗美、表現美、創作美。
三、“趣美”——開展多元靈動的戶外游戲
陳鶴琴先生說過:“小孩子的知識,是由經驗得來的,所接觸的環境愈廣,所得的知識經驗當然愈多。”有了愈多的經驗,才能有愈豐富的創造。因此,我園能夠充分利用幼兒園戶外場地開闊的優勢合理安排,按幼兒不同年齡身體運動發展的需要,創設自然有趣的戶外游戲環境,并將美術特色充分融入其中。
1.創意涂鴉區
《指南》在藝術領域中指出:“幼兒藝術領域的學習關鍵在于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我們將幼兒園南面的一片灌木林改造后鋪上草坪,利用原有的圍墻形成較為寬敞的空間。在涂鴉區,老師為孩子準備了顏料、粉筆、水、塑料瓶、刷子、拖把、廢紙箱等豐富材料,孩子們可自由選擇材料,進行隨意涂鴉。有用拖把蘸水畫的,有用刷子在墻上作畫的,有在礦泉水瓶里裝上沙子,底部鉆洞進行沙畫的,有的直接拿水壺進行灑水畫的,還有的用粉筆在水泥地上作畫。多樣的繪畫形式,豐富的繪畫材料,極大激發幼兒的創作靈感和欲望,創意無限精彩。
2.自由寫生區
我國美術教育家尹東權老師曾說過:“人的審美素養可以在幼兒時期通過美的啟蒙教育來形成和發展。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要讓幼兒多畫寫生。幼兒通過寫生實踐更加貼近了生活和自然,增加了他們對美的感受力。”我們為幼兒開設了戶外寫生區。自由寫生區沒有固定場所,哪里有優美的環境,哪里有孩子們關注的事物,哪里就可以進行寫生。孩子們遵循老師提出的安全要求,就可以背著畫夾,在戶外自由觀察創作。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用自己的眼睛和心靈去觀察、感受生活,不斷地認識世界,提高了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3.建構游戲區
建構游戲是一種創造性游戲,幼兒可根據自己的意愿運用各種材料進行想象和建構,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幼兒認知、操作、空間、思維、美感、想象等多方面的發展。比如沙池暢想區以玩沙玩土為主,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沙子中蘊含著無限的可造型空間,極大激發了孩子的創造潛能。通過教師投放和幼兒收集豐富多樣的材料,孩子在這里進行沙雕、沙畫等藝術創作,滿足孩子挖掘堆砌、造型創作的愿望。孩子們可以在沙池里任意挖溝、掏洞、搭建、堆砌,盡情揮灑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孩子的空間塑形、物體構造等藝術技能得到了更大的提升。
四、“智美”——構建美術特色園本課程
積極整合幼兒園、社會、地域條件,開發身邊各種鮮活的課程資源,使游戲化課程設置更為開放,內容更為豐富,形式更為多樣。
1.在活動開展中落實“游戲化美術”課程理念
從游戲化課程建設的理念出發,一是材料選擇上游戲化,主動為幼兒提供豐富有趣的材料,讓幼兒被吸引,從而主動運用材料,參與游戲活動。二是活動組織游戲化,教師用游戲化的語言來提示、指導活動,讓孩子樂在其中。三是美術評價游戲化,游戲化的評價延續了孩子的興趣,張揚了他們的個性,推動孩子們更加積極的參與美術活動。
2.在交流互動中擴大“游戲化美術”課程效益
我們創設多渠道、全方位的美術交流活動,定期開展“游戲化美術”的專題研討活動,通過美術信息、思維方法和多向交流來積累經驗。讓幼兒園的一景一物,每堵墻壁,每個角落都成為孩子開展美術學習,表現審美情感,提升藝術能力的舞臺。通過家長開放日和親子活動的宣傳、報道,擴大家長、社區居民對課程游戲化項目的支持態度,能主動、積極參與到幼兒園各項活動中;同時還邀請家長到幼兒園來當助教,和幼兒一起制作游戲材料,一起參加游戲活動,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增進親子感情,不斷擴大幼兒園美術活動的生活化、游戲化效益。
3.在實踐探索中建構“游戲化美術”課程資源
探索構建符合本園實際的美術特色課程體系,從材料入手,將生活材料、自然材料、美術專用材料等課程資源融入到美術教學活動中去;通過班級美工特色區創設游戲化的美術操作活動,豐富課程的內容;在課程游戲化建設中,拓展幼兒對各種美術材料的運用,提升對美的理解力。創編園刊《裕賢苑》、教師論文集《“美”之論》、教師教案集《“美”之探》、幼兒作品集《“美”之踐》。
總之,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游戲環境對幼兒身心發展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在進行課程游戲化引領下美術特色建設的過程中,我們要以促進幼兒發展的需要為目的,樹立正確的游戲觀,充分發揮孩子的主體作用,調動他們參與的積極性,共同創設幼兒所喜愛的并與之產生互動的游戲環境,合理安排游戲內容及時間,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性、創造性,促進幼兒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