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弘逸
摘 要;建立長效的大學生就業引導工作機制,是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核心問題。本文以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就業工作為研究對象,探尋藝術類大學生的就業價值取向和“立體化”就業引導工作的基本思路。
關鍵詞:藝術類; 大學生; 就業引導; 工作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7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06-176-001
大學生的就業一直是社會的熱點問題之一。我國曾多次關注大學生的就業評價體系,確定了“就業率”逐漸向“就業質量”轉變的政策方略。2018年,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美國學者格林豪斯也曾經在《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中提出職業生涯是“貫穿于人整個生命周期的、與工作相關的經歷的組合”①。因此,多年來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不僅重視大學生就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同時還建立了就業引導工作的長效機制。
一、藝術類大學生的職業價值取向
大學生求職擇業是一項必經的門檻,也是與人生規劃聯系在一起的重要舉措。日本學者多湖輝把人生理解為連續的“選擇,認為人生計劃應該更注重精神健康。②可見,職業將成為每個大學生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也為體現人生價值提供了特殊途徑。
藝術類大學生因專業的特殊性,形成了與普通大學生就業價值的差異性和多元的傾向性。以東華大學服裝設計學院的人才培養為例,從專業分類來探討,有服裝設計與工程、表演(影視、戲劇)、服裝與服飾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產品設計、藝術與科技等專業,這些專業每年培養藝術類本科畢業生600余人。其就業去向90%以上在上海周邊的長江三角州地區工作。這些藝術類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們不僅關注就業城市類型、預估月薪、就業單位類型及規模,還重視“企業所在的行業前景”和“培訓機會與晉升空間”。而且更加注重個體的藝術才華展現以及自我價值的彰顯。因此,藝術類大學生與普通大學生在就業價值取向上存在著個性化、多元化和復雜化的基本特征。
二、“立體化”的就業工作引導機制
就業引導工作機制的建立乃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2003年,教育部長周濟在《2004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出:就業指導和服務應符合“全程化,全員化,專業化,信息化”的要求③。科學系統地推進大學生就業指導、管理與服務,引導大學生樹立符合國家戰略、適應社會需求,利于個人發展的就業理念,是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當下就業工作引導機制的重點。具體體現在政治思想、生涯規劃、以獎促學和線上線下四個“立體化”工作模式上。
1.以思想引領為基礎,夯實學生黨團建設。學院把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學生就業工作的重要內容。在學生中開展“青年大學習”的系列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掀起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熱潮。尤其是針對學生黨員、發展對象和入黨積極分子,以多形式、分層次、全覆蓋的方式進行培訓,并樹立以政治思想為引領的就業理念。
2.以生涯規劃串聯四年,致力實現全員育人。加強對學生生涯規劃意識的培養,以多途徑將理想信念教育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實施融合促進。設置生涯課程育人,即《大學新生生涯導航》的教程,由持有職業規劃師資格證和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主講,幫助學生制定自己未來職業生涯的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強化學生對專業的認同感,從而形成正確的生涯價值觀。
3.以獎促學鼓勵競賽,搭建國際化的交流舞臺。積極鼓勵學生參加海外交流,培養學生國際化視野。學院在2017年至2018年學年間,擁有131名學生通過交流項目實現“走出去”,同時,與國際一流院校合作開設系列專業課程,將國外的先進理念和專業教育“請進來”,為學生的就業打開眼界。
4.線上線下同步發力,全面夯實就業基礎。學院在維護“服院職業發展中心”的微信平臺上,全年推送了637條就業創業相關信息,1587個就業崗位,月均轉發簡歷200余份。著力完善易班“揚帆起航職業生涯工作坊”,穩步推進了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的學生職業生涯的規劃工作。
三、“雙向融合”地推進就業工作
職業生涯的規劃對大學生的成長、學校的發展以及社會的進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謂推進就業工作的“雙向融合”,主要包含兩個主體因素,即:“大學生”與“輔導員”。首先,高校要加強輔導員職業能力與數量的建設。多年來,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十分重視輔導員隊伍的建設。加強輔導員的科學研究與實踐能力。僅在2018年年度就組織專職輔導員參加上海各類培訓達26人次;獲得上海市級課題2項,校級課題4項,撰寫相關學術論文。有9名輔導員參與今年上海高校輔導員團隊拓展活動,凸顯了東華大學的校園風采,為學校取得最佳團隊獎榮譽。其二,抓住學生的就業意向、就業價值觀、生涯成熟度、創業等幾個方面,以此調動學生對就業的積極性。讓大學生更加自主、主動、有創造地投入到就業能力培養過程中。培養他們的就業主體意識,激發學生的獨立精神和創造精神,引導和幫助學生主動探索提高就業的能力。由此可見,大學生與輔導員“雙向融合”的努力才是推進就業工作的關鍵所在。
總之,大學生是國家和社會的財富。關注大學生的就業和建立有效的就業工作引導機制,是關系到如何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也是促進社會和諧的必然要求。做好大學生的就業引導工作更是我們高校管理中的首要任務。
本課題由2018年度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繁榮計劃(思政序列)課題《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就業引導工作機制研究——以東華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為例》資助,課題編號:dhsyh-dycx-201810
參考文獻:
[1]池忠軍.簡論大學生就業指導的理念及其模式架構[J]中國高教研究,2002,(05)
[2]印梅,姚春雷.提高大學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思考[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7,(02)
[3]毛曉紅.大學生就業潛能開發的主要思路與對策[J]吉林教育科學,2000,(07)
[4]張月軍,楊軍.論就業指導與大學生主動就業[J]江蘇高教,2000,(05)
①[美]Reardon,lenz,Sampson,Peterson.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M]侯志瑾等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
②多湖輝著,朱浩東譯,人生計劃的制定方法[M]商務印書館,2001
③周濟部長在2004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教育部通報,20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