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太國
摘 要:為持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強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和脫貧富民攻堅,從源頭上改善畜牧養殖環境,保障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高質量發展。靈武市在確保各級政府投資建設的養殖園區正常運轉、發揮最大效益的基礎上,又通過調整畜牧業產業布局結構,在我市白土崗鄉、馬家灘鎮境內規劃建設了奶牛、肉牛、肉羊、生豬四個養殖基地,積極引導廣大養殖戶“出戶入園”,逐步推進畜牧業向規?;?、標準化、集約化、生態化、智能化發展。現將具體工作報告如下。
關鍵詞:靈武市;畜禽養殖;入園現狀;存在的問題;建議措施
一、靈武市畜禽出戶入園現狀
1.散養戶現狀
養殖業是我市促進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之一(約占農民人均收入的30%左右),也是全國586個養殖大縣之一。據行業主管部門統計(動態),從事各類畜禽養殖戶達7880戶,其中:規模養殖場達301戶,存欄量達32.4萬頭只;散養戶達7579戶,存欄量達45.85萬頭只;散養戶主要分在全市各鄉鎮村居民的房前屋后,與廣大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求矛盾較大?,F根據《靈武市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規劃方案》要求,急需“出戶入園”的崇興、大泉兩處水源地的養殖戶,共涉及13個村1612戶散養戶,存欄達6.5萬頭只,難度非常之大。
2.各級財政扶貧建設的養殖園區使用情況
靈武市近年來先后承擔的生態移民工程中,共建設5個養羊園區(1686座,戶均1座,每座35平方米)和1個奶牛養殖園區(涉及593戶),占地分別為135畝、450畝。目前,原建設的養羊園區,經改造現有4個園區已流轉大戶、養殖公司等從事肉牛養殖,1家仍通過流轉從事肉羊養殖,流轉費戶均為260元;奶牛養殖園區,通過入資托管奶牛方式,戶均增收1500元。同時,帶動移民群眾長期就地就近務工人數達100余人,多渠道增加經濟收入,運行情況及效益較好。
3.靈武市人民政府統一規劃建設的園區情況
2018年起,靈武市委、政府為持續推進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和脫貧富民兩大攻堅,在白土崗鄉、馬家灘鎮境內選址規劃占地9280畝,建設奶牛、肉牛、肉羊、生豬四個現代養殖示范基地,共計規劃56個規模養殖場。目前,市人民政府已投資約1.3億元,完成了31公里供水、34.6公里供電和24.2公里道路建設工程。已有35家通過招商引資和鼓勵新型經營主體獨資或抱團入住養殖基地,正在有序開工建設中。其中:奶牛場17家、肉牛場8家、生豬5家、肉羊5家。基地建成后,預計奶牛存欄5萬頭、肉牛存欄3萬頭、肉羊存欄5萬只、生豬存欄6萬頭。已有5家規模奶牛場完成基礎設施建設,現存欄優質進口奶牛3440頭;4家肉羊養殖園區基礎設施已完成投入使用,共入園13戶,存欄肉羊9300只。
二、存在的問題
1.散養戶積極性不高,認識不到位。一方面,受傳統養殖習慣和剩余勞動力從事簡單養殖增收養家糊口的因素影響,對環境影響的認識不到位;另一方面,散養戶受資金短缺約束,加之“出戶入園”距離家門口較遠,不便養殖管理等,大都暫無“出戶入園”意向。
2.新規劃的白土崗養殖基地入駐門檻相對較高。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養殖效率,降低環境污染,我市白土崗養殖基地入駐條件奶牛肉牛均為2000頭、肉羊生豬均為10000只頭以上規模。廣大的散養戶,由于經濟實力弱,即使是通過聯合抱團、或入股、或入托等形式,暫時比較困難。
3.畜禽養殖糞污綜合利用壓力大。散養戶處于自家房前屋后養殖,無土地配套相應的糞污處理設施設備,造成對周邊環境的影響較大,特別是臭氣擾民問題難以解決。即便是在周邊建設區域性糞污處理廠,主要是無建設用地,導致糞污處理壓力增大。
三、建議與措施
1.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思想認識。利用媒體或發放宣傳冊,讓廣大養殖群眾進一步充分認識和掌握《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知識,逐步轉產轉型。
2.出臺扶持政策,鼓勵“出戶入園”。對原有散養戶基礎設施拆除給予一定補助,同時鼓勵入住新園區后,按照存欄2000頭奶牛場、2000頭肉牛場、10000只肉羊場、10000頭生豬場,分別給予170萬元、100萬元、50萬元、80萬元的基礎設施及配套糞污設施設備建設補助,調動廣大養殖戶積極出戶入園。
3.解決建設用地,建設有機肥廠解決糞污處理問題。政府應根據國家相關規定,責成自然資源部門按程序盡快調整建設用地,為糞污加工處理有機肥廠提供建設用地,解決好糞污資源化利用問題。同時,還應出臺有機肥加工場后續扶持政策,對集中收集處理糞污每噸給予補助30元,確保有機肥廠運行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