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丹
摘 要:竹產業是貴州省委省政府領導領銜推進的12大農村產業革命之一,分析了后坪鄉竹產業發展現狀,探討了發展竹產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發展竹產業的對策,為加強后坪鄉竹產業發展提供理論和實踐參考。
關鍵詞:竹業;現狀;問題;對策;后坪鄉
后坪鄉位于沿河縣西北角,距縣城178千米,北部與彭水自治縣交界,西部與遵義市務川自治縣接壤,東部與塘壩鄉相連,南部與客田鎮毗鄰,國土面積105.73平方千米,轄11個行政村108個村名小組,共計1.45萬人,是“紅軍入黔第一鄉”。后坪也是沿河縣首批“減貧摘帽”鄉鎮之一。全鄉生態植被良好,氣候以溫濕為主,冬暖夏涼,轄區內有小漁溪大峽谷風光,有神奇的猴窩子洞,有古老的皇城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烈士陵園,旅游資源相當豐富,是旅游避暑勝地。后坪鄉盛產竹子,資源豐富,又有一定的開發利用基礎,目前后坪鄉已被確定為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標準化生產示范鄉鎮。近年來,產業發展助推脫貧攻堅,竹產業是后坪鄉發展的主導產業之一。
一、竹業資源現狀
后坪鄉屬貴州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管轄,境內屬于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均溫13-15攝氏度,極端最低溫-9.7--7.6攝氏度,極高氣溫36.6-39.4攝氏度,無霜期244-273天。區內有著足夠的竹資源儲備,主要有毛竹、慈竹、金竹、楠竹和雜竹類200hm2。沿河縣計劃到2025年,全縣利用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長江防護林工程、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中央財政造林補貼項目發展竹產業3333.3hm2。培育扶持一批規模大、潛力好、輻射強的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和專業大戶,建成竹產業示范基地3個以上,省級龍頭企業2戶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省級示范社3個以上。
二、竹業經濟存在的問題
一是產業效益提升難。后坪鄉竹資源分布廣,竹材存量大;但目前竹材加工企業少,年耗竹材水平亟待提升,產值不高,且綜合利用率極低。產業規模小、產值低、效益差,與大資源極不匹配。二是林農組織發展難。由于目前利益機制不健全,林農只能從生產這個環節獲取很少一部分利益,加工、營銷的巨大利益都被龍頭企業所獲取,且沒有反哺林農,造成林農收益差,積極性不高,使組織發動林農參與竹產業難度加大。三是科技實用技術推廣難。目前,后坪鄉竹業生產還處于低投入、低產出的粗放經營狀態,先進實用的科學技術還沒運用于生產實踐中。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科技服務體系沒有形成,沒有形成縣、鄉、村科技服務網絡,沒有培養一批懂技術、擅管理的專業隊伍;另一方面還缺少介于政府、企業、林農之間民間組織――竹業協會,存在科學技術推廣難、落實難的難題。四是發展資金籌措難。竹產業是一個投入大、見效較慢的朝陽產業。前期投入巨大,許多企業、林農望而生畏,造成前期投入嚴重不足,項目開發資金難以到位。五是災害性天氣防控難。竹業是一個生態產業,竹子在生長過程中極易受到天旱、水澇、霜凍等災害性天氣的傷害,而竹基地分布廣、面積大,很難全面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控。
三、發展竹業經濟的對策
1.加大資金籌措力度
從2019年-2025年,積極爭取貴州綠色產業扶貧投資基金、林業貸款貼息、財政扶貧資金、整合各項目資金投入龍頭企業、專業合作、專業大戶發展竹產業和示范基地建設項目。
2.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扶持力度
對集中連片的竹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優先列入本地交通發展規劃,并給予適當補助;在基地內修筑直接覆蓋竹產業的道路、棚舍等工程設施;竹產業發展需要的水、電設施建設,要納入當地基礎設施建設統一規劃,由有關部門優先安排。
3.加大信貸支持力度
加強銀企對接,強化企業與金融部門的協調溝通,拓寬企業融資渠道,落實好綠色產業扶貧投資基金和農村小額信貸,采取惠民擔保、股權融資、企業聯保、土地抵押、貸款貼息等籌集竹產業發展資金。
4.搞好服務體系建設
搭建企業、專業合作、專業大戶與科研所、技術推廣單位之間的合作平臺,推進科技協作,形成產、學、研一體化的竹產業基地發展機制。引進和推廣適宜竹林下種植的新品種、新技術。
5.建立完善利益聯結機制
(1)以村成立農村土地流轉合作社,合作社作為農戶與龍頭企業的橋梁,統一標準、統一協議、集中土地。合作社集中土地后與公司簽訂土地租賃合同,由公司統一經營管理,并優先安排項目區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使其獲得長期穩定的土地租金或務工收入。(2)積極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組織方式,激活農村土地資源,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通過“企業以資金、技術入股,農民以土地、勞力入股分紅”方式,公司與農民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實現共同受益。農民以擁有的土地、勞力折價入股,公司以投入資金、技術折價入股,所得收益按入股比例分紅(農戶占收益的40%,企業占收益的60%)。
6.加強宣傳引導
各鄉鎮(街道辦事處)各有關部門要加大竹產業發展政策措施宣傳力度,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網絡、標語、宣傳欄、微信和手機短信等形式,大力宣傳竹產業發展的有關政策。通過全面、集中、有效的宣傳,切實增強廣大農民群眾對竹產業政策的認識,讓群眾了解政策、吃透政策,真正讓廣大農民群眾脫貧致富。
7.優化投入機制
產業發展投入是關鍵。今后,要優化投入機制,建立以業主投入為主、政府獎補為輔的融資機制,多辟融資渠道,廣籌資金,為竹產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一是要加大財政對竹產業開發的資金扶持力度用于科技推廣,建立獎勵基金和風險基金。二是鼓勵有識之士參與竹產業開發,大力吸引民間資金投入竹產品開發,特別要激勵業主承包荒山種竹。三是引導林農參加生產管理,力爭做到精心管理、科學管理、管出成效。四是建立反哺機制。建議龍頭企業從加工、銷售獲取的附加值中,拿出一部份利潤反哺林農。
8.嚴格督查考核
為確保竹產業取得長足發展,各項制度措施和指標任務落到實處,縣人民政府把竹產業基地建設工作納入對鄉鎮(街道辦事處)和相關部門年終考核范圍。把專業合作社建設、培植“一村一品”、示范基地建設、竹產品品牌創建、農民增收等作為竹產業發展重要指標,實行調研、督查、考評、考核相結合的工作推進機制,采取不定期督查和每季度末考評,檢查情況納入年終工作績效考核獎懲。
四、結語
綜上所述,竹業產業化的發展過程是一項繁瑣的工程,需要漫長的時間,也需要社會各方的通力合作。在竹業產業化模式建立過程中,要基于現在的竹業發展現狀,在認真研究各地特色及環境條件的情況下,立足于現實,建立符合當地的發展模式。本文在分析現狀的同時也借鑒了成功的發展模式,以期給各地竹業產業化發展以參考。
參考文獻:
[1]王鼎.中國竹業產業發展模式研究[J].林業科學,2017,(09).
[2]劉志英.武隆縣竹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林業科學,2016,(12).
[3]林麗娜.關于武隆縣竹業產業化發展戰略與對策[J].現代林業,2016,(12).
[4]李志勇.中國竹產業發展現狀及其對策[J].中國農村經濟報,20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