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美玉
摘?要:教育部頒布的《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開宗明義指出“充分發揮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立德樹人中的重要作用”,突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獨特的育人價值。當前中小學德育因為缺乏德育實踐導致知行脫離、內容單薄、照搬教材、空洞說教等種種弊端。作者提出,應當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為載體、以實踐活動為主要方式、以培養德育行為能力為重點增強德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德育;育人價值
德育為先、立德樹人,乃教育首要任務。課程育人是德育的根本途徑。教育部頒布的《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開宗明義指出“充分發揮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立德樹人中的重要作用”,突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獨特的育人價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以“在實踐中體驗、在活動中成長”為主要育人方式的課程。這類課程在培育培養學生價值體認、責任擔當、問題解決、創意物化等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有效克服當前德育知行脫離、內容單薄、照搬教材、空洞說教等種種弊端,是將“喋喋不休的說教德育”轉移到實然狀態上最好的課程載體。
武平縣中山中心學校坐落在“千年文化百姓古鎮”之中——這里的城門遺跡、千年古井、千年古橋、千年古塔、千米老街、宮廷花燈、姓氏對聯、語言孤島、傳統漢劇、民俗風情、名人藝人……這些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都是古鎮人在世世代代的生活實踐中積淀而成的,是促進學生道德認知,培養道德情感,加固道德成長的絕好教材。2016年8月我校成功申報了《挖掘古鎮文化資源,提高德育實效行動研究》的福建省中小學德育示范項目,2017年8月被確定為中小學德育建設“百優”示范項目。此項目的研究旨在走“依托課程,活動育人”之路,使德育回歸生活。
一、確定主題,挖掘古鎮資源蘊含的德育內涵
綜合實踐活動能滿足不同潛質學生的需要,激發學生的德育興趣。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需要、興趣、特長和認知方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興趣選擇活動主題,為每一個學生發揮特長、張揚個性創造機會。
在活動準備階段,學生圍繞“生于古鎮,你想探究古鎮的什么?”這一問題各抒己見:“我想游覽古鎮”“我想探究古鎮歷史”“我想品嘗制作古鎮小吃”“我想讀古鎮故事”“我想動手制作古鎮宮燈”“我想為古鎮做一次美容”……我們根據孩子們興趣所需,確定了“古鎮新舊貌”“古鎮歷史”“古鎮美食”“古鎮民俗風情”“古鎮非遺”等探究主題。老師們通過分組實地考察、查閱資料、訪談交流等形式對每個探究主題所蘊含的德育內涵進行深入挖掘??垂沛傂屡f貌增進知家鄉、愛家鄉的情感,培養學生從小關注環境、熱愛自然生態的意識,激勵學生從小樹立建設美好家鄉的愿望;讀古鎮歷史可以學習那些仁人志士的感人事跡與精神品質,為愛國主義教育、家國情懷教育提供了不竭動力;古鎮故事中蘊含著孝慈仁愛、勤勞樸實、廉恥禮義、吃苦盡責、和合安樂、勤奮勵志等倫理品行,對學生學習做人、學會生存、學會與人相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古鎮美食中感受家鄉獨特的美食文化,感悟家鄉人民的勤勞與智慧,激發學生孝親敬長、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的情懷;從古鎮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引導學生產生發自內心的認同,激發學生保護、樂于傳承非物質文化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親身實踐,體驗古鎮資源豐富的德育內涵
“道德的根本是實踐。”實踐活動是學生道德形成、道德發展的根源和動力。綜合實踐活動最大的特點是不以系統的德育知識的灌輸為基礎,它強調學生親身經歷活動過程,通過“考察”“服務”“實驗”“設計”“創作”等一系列實踐體驗走出教室、走出學校,去判斷正誤、體驗生活、了解社會、服務社會。
在《挖掘古鎮文化資源,提高德育實效行動研究》這個項目研究中,我們是這樣開展實踐活動的:
(一) 第一階段“感受古鎮”
雖說本校學生大部分都是土生土長的古鎮人,但是由于各種原因,學生對家鄉的了解參差不齊甚至不了解。我們組織學生觀看有關古鎮的相關專題報道,如《客從何處來》第18集——武平中山《百姓古鎮》、福建綜合頻道《發現檔案“百姓鎮”武平中山鎮》、紀錄片《中山百家姓》等;閱讀相關的圖文信息資料,如《記取遠去的家園:中國古村落15中山古鎮》、《千年武所,聆聽中山》、《中山古鎮,風情誘惑幾何》等;同時發動家長利用雙休日、節假日與孩子們開展“古鎮親子游”活動,給學生提供了盡可能廣泛接觸古鎮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的機會,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形式中學習、實踐,獲得身臨其境的體驗,既具開放性又具實踐性,從而感受家鄉的美,激發他們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懷。
(二) 第二階段“考察古鎮”
在第一階段“感受古鎮”的情感鋪墊下,組織學生開展參觀調查走訪、實地考察等分組探究活動,每個實踐主題我們都按“選擇主題——制訂計劃——實踐活動——總結匯報——拓展提升——體驗服務”六環德育教育步驟實施。如:“古鎮美食組”通過“尋美食、知美食、做美食”等活動形式,認識家鄉的美食形、色、味,不僅介紹了家鄉美食的特點,而且講述了美食形成的故事背景,為家鄉美食精心設計廣告,大力宣傳家鄉美食。孩子們感受了家鄉獨特的美食文化內涵,感受了制作美食勞動過程的快樂,感悟了家鄉人民的勤勞與智慧。再如:“古鎮新舊貌——走進古鎮的橋”這一研究小組的同學通過“識橋”“研橋”“攝橋”“畫橋”“寫橋”“設計橋”等系列實踐活動,懂得了古鎮的每一座橋都在告誡我們:要施橋結路,樂善好施,才會家族興旺,子嗣綿延。通過六環德育教育步驟,既鍛煉孩子們的各種實踐能力,又激發了他們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真正做到實踐德育。
(三) 第三階段“建設古鎮”
通過“考察古鎮”的活動,學生對家鄉的現狀有了進一步了解。于是如何解決古鎮目前面臨的環境衛生問題,如何保持古鎮的原始風貌、名勝古跡,如何保護傳承古鎮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何更好地開發古鎮的旅游事業……這些都成了學生主動探求的問題。針對問題提出設想,反復探討修正方案,付諸行動實踐操作,集思廣益團結協作,培養他們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從而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