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語文的內(nèi)容相比小學語文的內(nèi)容更豐富,要表達的感情也更激烈,是建立學生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的關鍵階段。因此,情感教育成為語文老師教學的重要教育手段。本文分析了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課堂的作用,也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闡述了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課堂的實際應用。
關鍵詞:情感教育;初中語文;實際運用
新課改的實行,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已經(jīng)得到了廣大師生的認可,受到高度重視。語文是一門藝術特征和情感色彩濃厚的學科,初中階段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學習階段,對其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作用。將情感教育方法與初中語文課堂結合在一起,能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培養(yǎng)情感素養(yǎng),也能讓學生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課堂的積極性,從而讓學生能真正理解語文,愛上語文。
一、 情感教育的定義
情感教育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授課老師根據(jù)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理論,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并影響學生的態(tài)度、觀念、情緒等情感體驗,培養(yǎng)并強化學生對自我情感的控制、協(xié)調(diào)和激勵以及對他人情感的理解與把握,最終完成教學目標并提高教學質(zhì)量。在初中語文課堂中,老師運用情感教學的方式,用情感溫熱知識,傳遞知識,帶領學生主動探索語文知識的海洋。
二、 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相較于小學階段,初中階段的學生需要理解的事物更復雜,課本的文字始終是“冷”的,如何將其“活化”,變得有感情、有溫度是教師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而情感教育的方法正是學生理解知識的關鍵。這種教育方式豐富了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對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三觀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 營造出“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受
語文是一門特別學科,是中國歷史的積累和傳承。其他學科都有標準答案,而語文沒有唯一答案,極具有靈活性,這是優(yōu)點,也是缺點。學生不能準確地掌握語文知識,想要真正了解語文,老師可以采用情感教育的方法,將文字變成圖片,創(chuàng)造“身臨其境”的感受,這樣學生能更真切地感受到書本中的內(nèi)容。例如,在講解《荷塘月色》的時候,教師可以運用情感教育的方式,讓學生也能感受到作者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在講解《井岡山》時,運用情感教育的方式能讓學生仿佛穿越到革命時代,感受那個年代的大環(huán)境,從而更能理解戰(zhàn)爭時代的愛國情懷。在講解《女媧造人》這一課文時,情感教育的方式能讓學生有一種身處神話世界,伸手就能觸碰天際的感受。這種教學方式不枯燥乏味,將課文形象化,學生自然更感興趣。
(二) 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初中語文課本中有很多能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課文,情感教育的方式能將這種能力提升得更明顯。例如朱自清的《春》這篇課文,描寫了山、水、鳥、花、大地、天空、白云等大自然的事物,這篇文章就是一幅生機盎然的春景圖,教師可以利用新媒體工具,通過視頻、圖片、音樂等方式讓學生體驗到春天的美景,體驗大自然,以這種生動的表達形式來幫助學生審視事物,從而讓學生的審美能力不斷優(yōu)化,也讓學生對文學作品更有興趣。
(三) 建立學生正確的三觀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每個人的觀念想法都各有不同。初中階段是建立三觀的重要階段,而這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的,情感教育的方式則能幫助教師實現(xiàn)這一目標,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例如在教學《紀念白求恩》這篇課文時,可以讓學生看一些視頻資料或語音資料,通過情感教育的手段,使學生感受到白求恩的人格力量和信仰力量,學到無私奉獻的精神。在教學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三觀,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三、 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實際運用
情感教育既然對初中語文的教學有著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該如何運用到實際課堂中呢?接下來將從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來講解運用的過程。
(一)課前理解課文,準備材料
首先,上課之前,教師應該理解透徹上課內(nèi)容,在此基礎上,教師應該將自己的情感帶入到課文情境中,充分感受到作者表達的情感,只有將自己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相互融合,才能在課堂上發(fā)揮自如。其次,為了更順利地進行情感教育,教師應該提前準備好課堂上需要的輔助材料,例如,與本次課文相關的短視頻、圖片、電影或者紀錄片。通過視覺與聽覺這樣直接的方式更能促進學生的情感共鳴。
(二) 課堂營造活躍氣氛,注重情感交流
首先,教師應該注重課堂上與學生交流,拒絕單向傳遞課堂知識,通過情感的交流和溝通,調(diào)節(jié)課堂氛圍,使教師與學生能在愉悅輕松的氛圍中達到情感的共鳴。其次,教師在朗讀課文時,應該聲情并茂,帶著肢體語言,這樣形象生動地表達課文內(nèi)容,能讓學生更感興趣,讓學生有所感觸。再次,現(xiàn)在新媒體成為教育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輔助工具,視頻、音樂等因素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教學情境,讓其更能感受課本中的語境,教師在一旁輔助,將課本與實際生活結合進行探討和情感的交流。
(三) 課后組織拓展活動
語文知識的獲取不僅僅限于學校的課堂,應該多與社會接觸。例如,學到關于革命時期的課文時,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參觀革命遺址,緬懷革命先烈,重溫抗戰(zhàn)歷史,傳承革命精神,相比于課堂學習,實踐活動更有助于知識的獲取和理解。學校也可以組織相關的講座,以講人物故事的形式分析時代特征,以此加深對革命時代的了解。舉辦革命知識競賽也是拓展學生知識的重要途徑。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素質(zhì)教育是目前我國教育的重要標準,情感教育在初中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助于課堂內(nèi)容的詩化,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是學生成為高素質(zhì)人才,將來成為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力量。
參考文獻:
[1]魏孔旺.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及具體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6(30):12-13.
[2]王文學.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情感讀本,2017(18):21.
[3]周新.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探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7,2(15):44-45.
作者簡介:
林惠萍,福建省邵武市,福建邵武市洪墩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