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音
【摘要】《英語課程標準》對初中七年級至九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做出了具體的要求。根據課標,七年級的學生只要求讀懂簡單的故事和短文并抓住文章的大意即可,然而到了九年級,課標要求學生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題,理解故事情節,預測故事情節和可能的結局。語境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語境不僅能讓學生理解文章中生詞的釋義,保持思維的連貫性,還能夠加深學生對文章深層次內容的理解和把握。
【關鍵詞】語境;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一、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語境缺失引發的問題
閱讀教學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學生的閱讀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英語學習水平。在平常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過于注重詞匯和語法的教學,而忽視了對課文思想內容的分析和研究,導致學生在進行閱讀理解時缺乏把握文章主旨大意的能力,不能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走進作者內心。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未利用好語境,學生未能利用上下文語境進行詞義猜測,遇到生詞時急于查詢字典,這大大影響他們對整體內容的理解,不利于提高英語閱讀能力。
二、語境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作用
1923年,Malinowski提出了語境理論。語境,顧名思義就是語言的環境,文章中的語境是讓讀者了解文章內容背景,作者觀點態度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明白語境的重要性,學會充分利用語境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表明,語境對學生的閱讀理解提供了重要的幫助,學生利用語境能夠提高閱讀理解能力,語境對于初中英語閱讀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有助于學生開展詞匯學習。詞匯是學習一門語言最基本的要素,理解和掌握詞匯能夠幫助學生流暢地閱讀各種文章。大多數初中生都屬于低水平英語學習者,在記憶單詞時常常孤立地記憶英語單詞的拼寫及對應的中文釋義,這種割裂語言環境和語言本身的生硬記憶方法損害了英語的交際性,導致學生在閱讀文章時,常常會出現雖然每個單詞都認識,但卻無法理解文章想表達的思想和內容的現象。學生閱讀時可能會遇到一詞多義或是熟詞生義的現象,教師如果在詞匯教學中將學生要學習的單詞放在相關例句中,為學生提供相應的語境,那么學生將會更清晰地辨認每個單詞所包含的釋義。教師如果常常將些單詞運用于各種語境加以強化鞏固,將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詞匯的理解。學生如能利用語境推測詞匯語義,在進行閱讀理解時,他們就不會為閱讀材料中出現的生詞感到困惑,而是可以借助文章的上下文語境進行理解推斷,這不僅能訓練學生對詞匯的理解能力,也能他們對篇章的把握能力。
2.有助于學生深層理解文章。有的學生在閱讀文章時,只理解表層含義,卻無法把握文章的深層含義和作者的言外之意,這與學生未能把握好語境信息息息相關。實踐證明,文章的深層含義和言外之意,只有結合具體的語境,透過字面意義才能進行深入理解。初中英語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應注意向學生介紹作者的簡況、閱讀材料的時代背景和中西方文化差異等語境信息,這些都有助于學生深層理解文章。
3.有助于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實踐證明,基于“語境理論”的教學能夠讓學生體會到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增強學生對不同社會文化的包容性,這也符合《英語課程標準》所提出的培養學生文化意識這一目標。利用語境理論開展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能夠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吸收文章中所傳遞的背景知識,而不僅僅是停留在學習文章的詞匯或語法結構。久而久之,學生便會懂得欣賞西方文化的魅力,提升對于西方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和政治經濟等方面相關知識的認識和了解。有了這些知識儲備,在英語閱讀過程中,能夠減少初中學生的閱讀障礙,提升學生的閱讀效能感。當初中學生在進行英語閱讀訓練時自信心得到提升,他們對英語閱讀也將持有積極的態度,形成良性循環。
三、利用語境進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建議
1.利用文章的文化背景進行課堂導入。在閱讀過程中,文化背景知識能夠幫助初中學生推斷故事的背景、省略的情節以及幽默的含義。教師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首先介紹文章的背景知識,幫助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克服中西方思維差異產生的影響,克服因中西方語言習慣的不同而產生的理解偏差。教師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課堂中可利用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圖片、視頻等吸引學生的興趣,在導入環節鼓勵學生討論,引導他們將課文的話題與自己已有的知識相互結合,體會閱讀材料的深層含義和言外之意,進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思想和內容。
2.指導學生利用語境進行整體理解。初中學生在英語閱讀的過程中需要學會分析處理文章的信息,應該多揣摩作者的立場和觀點,體會作者想表達的思想感情,這就需要學生對文章的內容進行整體理解。首先,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分析和推理,例如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標題推斷文章的體裁,線索等信息。教師也可通過引導學生確定每個段落的中心句,這樣有助于學生準確理解每個段落的功能,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行文結構。此外,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充分利用信號詞來把握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關系,例如“but”, “however”等連接詞表示下文對上文的轉折,“firstly”, “secondly”, “finally”這樣的詞則表示步驟或順序。教師還應當引導學生探索文章中指示代詞所指代的內容,加強學生的英語思維。最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一起提煉文章的主旨大意,借助上下文的語境歸納出文章的主題和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教師應引導學生分清段落中的主題句和細節句,針對學生的組織概括能力進行循序漸進的閱讀訓練。
3.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創設語境進行復習鞏固。教師在教授完所學課文之后,可以進一步拓展,創設相應的語言環境幫助學生復習所學的課文,進一步豐富教學形式,鞏固閱讀教學的效果。例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開展相關話題的討論,這樣做既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又能夠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角色扮演、英文采訪等有趣的課堂教學活動,這些活動能夠為學生提供運用所學知識的機會,增強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的趣味性,鍛煉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四、結語
語境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初中英語教師應充分運用語境理論開展英語教學活動,積極引導學生利用語境克服生詞障礙,進行整體理解,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和言外之意。教師也應基于語境理論組織開展教學活動,進一步豐富教學形式,幫助學生有效提高閱讀效率,培養學生閱讀的信心和成就感。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楊豐寧.背景知識與閱讀理解中的推斷[J].山東外語教學,1996 (3).
[3]李莉.語境理論與英語閱讀中的猜詞解義對閱讀教學的啟示[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