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詩詞是初中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新課改下中考的主要內容之一,這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深入挖掘古詩詞的內涵,并探究詩人的情感,從而全面培養初中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現本文就從賞背景、賞基調、賞技巧和賞情感等四個方面入手,就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的提升提出了自身淺薄的看法,以為教學貢獻一份力量。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策略
一、 前言
古詩詞言簡意賅,簡單的內容常常能表達出豐富的內涵和無限的韻味,給予初中生很多情感上的震撼。但是在傳統的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并不注重初中生的主體地位,經常會以自身的見解去影響初中生,導致他們的理解出現偏差。而且在對古詩詞進行鑒賞時,初中生的代入感并不強烈,無法體會當時情境下的詩人情感。為此,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實施,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初中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以增進他們的理解,促使他們進一步體會到我國古詩詞的獨特魅力,從而促進初中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
二、 賞背景
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通常會借助寫作文或者記日記等的方式來發泄自身的情感,而在我國古代,詩人大多會把自身的情感寫在詩作中,他們創作的很多詩歌都是和當時的歷史背景密切相關的。因此,教師在古詩詞鑒賞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引導初中生主動鑒賞詩歌的背景,這樣才能促使他們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例如在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學習曹操的《觀滄海》部分知識時,曹操這個人初中生都比較熟悉,他非常的有野心,想要稱霸天下,而且自身也是才華橫溢、有勇有謀的,而東漢末年正好是軍閥混戰的時代,在當時英雄輩出的大背景下,曹操創作了這首詩,足以看出他的野心和胸懷天下的氣勢,全詩讀起來更是給人一種氣勢磅礴的感覺。
總之,鑒賞詩歌的創作背景,能幫助初中生更好地站在詩人的角度上考慮問題,能豐富他們的人生閱歷,同時也能開闊他們的眼界,促進他們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
三、 賞基調
意境是構成優美詩篇的基礎,而詩歌的感情基調就蘊含在意境中,這樣教師在古詩詞教學的過程中,就要注重基調的鑒賞,以幫助初中生初步把握古詩的基本內容,促使他們腦海中形成一個大體的知識結構。
例如在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學習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部分知識時,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怎樣的呢?多次誦讀之后,初中生會感覺到有一種孤獨的情感在里面,整個畫面看起來非常的傷感和悲憫,這到底是為什么呢?在初中生初步掌握了詩歌的基調之后,教師再逐字逐句地展開講解,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學的難度,促使初中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詩歌。
總之,只有把握了詩歌的基調,才能深入挖掘其他的情感,促使初中生具備更多的知識。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把課堂放手給初中生,鼓勵他們以小組的形式去探究詩歌的基調和情感,從而更好地為他們的學習服務。
四、 賞技巧
古詩詞的表達技巧是教學的重難點,對于初中生來說,本身他們腦海中積累的古詩詞就少,對于具體的抒情方式、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等也沒有很清晰的認識,這樣在鑒賞古詩詞時,難免會錯意,導致理解不到位。為此,教師可在古詩詞教學的過程中,鼓勵初中生對詩人的寫作技巧進行鑒賞,雖說現階段的教學大綱并不要求初中生寫詩,但是當他們真正掌握了詩歌的創作技巧之后,對于平時的寫作文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例如在部編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學習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部分知識時,詩人采取的是敘事抒情的表達方式,從開篇的秋風怒號、屋頂上的茅草被風刮跑了,到之后一群孩童欺負詩人年紀大,沒有力氣,竟然做起了盜賊的事情,再到最后詩人感嘆,啥時候才能有大房子呢?從表達手法來進一步思考的話,詩人和廣大的窮苦百姓一樣,住不起大房子,那真的是狂風怒號和孩童的緣故嗎?到底是什么導致了大家的無房可住呢?通過鑒賞古詩的表達技巧,初中生會產生更多的感觸,也能從古詩中獲取更多的寫作技巧,這對于他們語文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提升也是非常有好處的。
總之,鑒賞古詩詞的創作技巧,能幫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古詩詞中蘊含的情感,也能為他們寫作水平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 賞情感
古人是比較含蓄的,他們在創作詩歌的時候,很少會直接表達自身的情感,常常是借物抒情或者寄情于景等,這就需要初中生從多個角度深入挖掘詩歌,以真正了解詩人的創作意圖。為此,在現階段的教學中,教師應該鼓勵初中生朗誦詩歌,并善于借助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等,以使初中生真正做到有感而發,把握詩歌的主旨。
例如在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學習課外古詩詞誦讀部分的《卜算子·詠梅》時,詩人陸游看到驛站之外的斷橋邊,梅花孤單寂寞地開了,并沒有什么人來問津。但是通過吟誦和理解全文,初中生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詩人僅僅是在贊賞梅花嗎?有沒有借助梅花來寄托自己的情感呢?大家都知道陸游是宋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的詩歌中有很多憂國憂民的句子,而他本人也是懷才不遇的,受到秦檜的排擠,導致仕途不順利,一生中也有過很多跌宕起伏的經歷。因此,在歌詠梅花的這首詩中,詩人也是蘊含了很多的個人情感,梅花的開放不僅無人問津,關鍵是它還要“零落成泥碾作塵”,但是梅花“只有香如故”。詩人自身也經歷了很多的波折,但是他像梅花一樣,是孤傲的,是堅韌不拔的,是獨自開放在冬天里的,所以這篇文章很顯然是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的,深刻地表達出了詩人的美好品質和愛國主義情懷。
綜上所述,教師在進行詩歌鑒賞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引導初中生多去預習,并善于借助身邊的手機、電腦等現代化的電子設備去搜集詩人的資料和創作背景等,從而進一步把握詩歌的情感,促使初中生的個人情感得到升華。
六、 結語
綜上所述,古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化中最為寶貴的財富,通過學習,能引導初中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引發他們更多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思想。為此,教師在現階段的教學中,應該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鼓勵初中生從背景、基調和技巧等多個方面對古詩詞進行鑒賞,并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從而使整個語文古詩詞教學更加妙趣橫生,初中生的精神世界也將更加充盈。
參考文獻:
[1]趙培宇.談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幾點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9(6):122+134.
[2]張玲文.多媒體與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有效整合[J].甘肅教育,2019(3):103.
作者簡介:
吳燕珍,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城關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