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基礎教育改革的深入,在小學英語課堂上,枯燥的語言講解已經落伍。而改變枯燥課堂的方法之一就是運用游戲教學。小學英語教師如果能夠在課堂上擅于用游戲輔助教學,注重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那么長此以往,學生就會樂此不疲,慢慢愛上英語這門學科。并且學生的合作交流、探究創新等綜合能力也會在游戲教學中得到鍛煉。本文通過觀察小學英語教學中游戲的運用,歸納總結了小學英語游戲的分類與特點,并且結合相關理論,闡述具體英語課堂中運用游戲的案例。同時,列舉游戲教學中常見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措施。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游戲;興趣
“Education must be
fun.”(教育必須是有趣的)。這句諺語說明了興趣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要想激發學生的興趣,游戲就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游戲教學,顧名思義,就是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運用游戲幫助學生理解新知、鞏固舊知。小學生活潑好動是天性,但游戲能瞬間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一、 游戲多樣、特點鮮明
英語課堂的游戲教學可以大致分為:課前游戲教學、課中游戲教學和課后游戲教學,每部分的游戲都有各自鮮明的特點。
(一) 課前游戲教學
課前游戲教學是指在正式開始教學內容之前,用游戲導入主題。這時候的游戲大多富有很強的靈活性和趣味性,旨在課堂一開始吸引學生注意力,讓他們快速集中精神,進入英語學習狀態。因此,課前游戲教學內容多采用歌曲、chant等形式,朗朗上口又極富韻律感和感染力。例如:At Christmas的導入可以采用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為本單元的教學展開營造一個歡快的氛圍。
(二) 課中游戲教學
課中游戲教學種類很多,主要是為了學習與鞏固語言知識點。游戲過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在旁起引導作用,整個過程強調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例如:分組競賽。小學生好奇心強、好勝心強,合理地利用這個特點,可以更好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為了能為自己小組贏得榮譽,他們會比平時更加專注,整個課堂效率也得到顯著提高。通過分組競賽,一方面幫助學生鞏固新授單詞和句型,一方面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鍛煉他們的互相配合和交流的能力。
(三) 課后游戲教學
課后游戲教學的作用也不容忽視,它是鞏固和升華。它能幫助學生回顧重點,也能提供給教師學生的掌握反饋。但課后游戲也需要能讓學生感到輕松和愉悅,讓他們期盼下節英語課的到來。例如“At a snack
bar”教學。在課文內容全部教授完畢后,可以設計一個情景:教師自己的小吃店開張了,然后邀請幾位學生扮演顧客和服務員。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融入情景中,教師可以借助事先準備的道具模型。
二、 課堂實例,理論結合
首先,游戲的設計要符合教學目標的要求,有的放矢。選擇游戲時不能只考慮趣味性,一定要保證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
案例一:五年級下冊第4單元“Seeing the
doctor”。在學習單詞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brainstorm:說出你認為健康和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學生在積極思考回答的過程中,教師不僅可以穿插詞匯教學,還可以借助這個機會,倡導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通過游戲教學,既完成了相應的教學任務,又注重了學生的情感教育,可謂一舉兩得。
其次,發展智力的原則。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無窮的,在游戲教學中,學生可以盡情地發揮,并從中體會學習英語的樂趣。
案例二:六年級上冊第1單元“The kings new
clothes”。在完成關于課文的講解過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展開聯想,接下來會發生什么樣的故事,鼓勵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時,學生可以自由發揮,創造屬于自己的故事續集。
接著,多樣性、趣味性原則。小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很多時候依靠興趣學習。因此,游戲教學的目的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案例三:六年級下冊第8單元“Our dreams”。教師在呈現這課單詞“astronaut、dancer、football
player、pianist”時,可以讓一位學生表演,其余學生猜。當他做出彈鋼琴的姿勢時,大家就會猜出是鋼琴家pianist;當他開始一段街舞表演時,大家就能猜出此時的他是舞者dancer。讓學生自己表演自己猜,趣味性更足,發揮的空間更大。
最后,注重全面發展的原則。游戲教學應注意面向全體學生,讓全體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另外,在注重語言知識點傳授的同時,教師也要重視學生的情感教育。
案例四:五年級下冊第7單元“Chinese
festivals”。教師可以在課文內容教授完畢之后,適當地進行拓展,簡單介紹中國其他的傳統節日。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可以自己歸納總結節日習俗,所以教師可以組織一場簡單的知識競賽,學生自己舉例不同節日的不同風俗,讓他們在拓展文化知識的過程中,更多地了解中國的節日文化,激發愛國熱情。
三、 問題分析、措施改進
(一) 缺乏針對性
對于不同年級的學生,他們需要的游戲形式是不同的。而現在部分教師缺乏針對性意識,這樣就會出現低年級聽不懂、高年級沒興趣的現象。例如:同樣是引出“farmer”這個單詞,面對高年級的學生,可以用問答法:“Do you know who grows vegetables and fruit for
us?”(你知道誰為我們種植蔬菜水果嗎?)但是對于低年級,他們并不能理解問題中涉及的詞匯,這時候教師可以做出耕地的動作,直觀生動的動作顯然能吸引低年級孩子的興趣,他們能根據動作猜出對應的職業。因此,教師在設計游戲環節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經驗積累和他們已有的知識量,這樣設計出的游戲會更有針對性,學生的參與度會更高。
(二) 缺乏創新性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教師們越來越重視游戲教學。但在運用游戲的過程中,游戲的形式有時又比較單一,時間一長,學生會因為沒有新意而失去興趣,變得不想參加。因此,教師需要二次開發課本,平時多思多想,多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興趣所在,創新游戲內容和形式。這樣,書本知識會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才會帶著興趣上英語課。
(三) 忽視過程管理
游戲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但教師的管理也至關重要。一旦忽視過程管理,整個課堂很有可能會亂套。畢竟小學生心理還不夠成熟,自控力比較差,教師不加以引導的話,學生容易光顧著玩而不完成教學任務。游戲教學也會只剩下游戲,而失去原本的初衷。因此教師一定要監督指導,及時給予學生恰當的反饋,讓游戲教學順利展開。
四、 結語
小學英語游戲教學注重學生興趣的激發,符合當代素質教育要求。通過游戲教學,學生可以相對快樂地學習英語,教師也能相應地提高綜合能力。因此,游戲對于小學英語教學意義重大,對于目前存在的問題,我們仍需進一步關注和思考。
作者簡介:
董佳敏,江蘇省昆山市,昆山市周市華城美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