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科目極具抽象性且需要較強的邏輯思維,為此,學習數學應從小打好根基。小學數學中,數學概念是重中之重,只有穩固數學概念,方可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本文主要通過理論結合實踐,針對小學數學概念重難點內容進行講解,以期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研究
隨著數學教材改版,數學教材內容逐漸與日常生活相貼合,尤其針對數學概念知識,教材內容逐漸通過具體案例加以講解,進而引導學生從經驗的角度學習數學概念,幫助學生快速且深刻地理解數學內涵。
一、 小學數學教材內容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融合
眾所周知,隨著素質教育口號被提出,小學數學教材得到新一輪改革,教材編寫中已逐漸摒棄傳統教材中與日常生活聯系較少的內容,而是通過結合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實現經驗學習,觀察生活細節,從中了解數學內容,不僅有助于加深知識記憶,而且養成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所謂數學概念,是指對數學知識用文字的形式表述,同時也是數學知識的基礎部分。如今,為調動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教師可通過創建問題情境的方式為學生打造全新的學習環境,引領學生在特定的環境中發現數學問題,理解數學概念,解決數學問題,令枯燥的數學概念學習變得異常生動有趣。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充當引導者的身份,要求學生親自實踐,自行驗證數學概念是否正確,如果發現學生遇到瓶頸再予以疏通,在此期間,教師可允許學生相互討論,通過合作式學習的形式進行探討,間接提高班級凝聚力,吸取他人優點,提高競爭力。但是,如果部分學生因解決問題而過于自信,教師應及時告誡,反之,針對部分學困生,教師應多加鼓勵,令其不放棄學習數學的動力,直到對數學概念充分理解為止。
二、 目前小學數學概念教學中所面臨的問題
課堂時間不是無止境的,每周短短幾節課的時間是無法幫助學生學習全部的數學概念,為此,教師應合理安排教學計劃,力爭通過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課后學習的習慣。當然,當前社會競爭壓力過大,即便在小學階段,學生也僅僅以取得高分為目標,部分教師僅僅以完成教學任務為唯一目標,通過題海戰術提高學生成績,由此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嚴重不足,甚至厭惡數學課程。根據調查顯示,小學數學概念教學中,絕大部分數學教師會采用半個小時為學生講解數學概念,僅僅將剩余十分鐘給予學生練習相關題型,導致部分無法真正理解數學概念的學生無法在短時間內解答問題,久而久之,兩極分化愈發嚴重。
三、 開展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具體措施
案例分析法與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相結合,旨在引導學生尋找到適合自己解題的思路并于日后強化學習,換言之,教學過程應以“學”為核心,“教”為輔導,從而開展案例教學。以“角的度量”知識點為例,教師可要求學生觀察書桌、黑板、文具盒等物品,要求學生思考角度的概念,通過觀察不同物體辨別其是否存在角度差異,并要求學生思考如何利用自己的語言表征角度的概念。以此調動學生思維,學會自主思考問題并提出問題,便于后續學習與正確答案加以對比,同時,教師可允許學生課前查找相關資料,提前對知識點進行了解,以免無法跟上教學進度。其次,教師通過講述教材中“角度”的相關概念讓學生思考與自己最初所想是否存在差異,與此同時,要求學生通過量角器等工具測量不同物品的邊緣角度,通過實踐操作驗證度量結果與教材答案是否一致。但是,不同學生的操作方法有所差異,可能出現結果為30度或者150度的區別,不同答案勢必令學生產生疑惑,而這類學生必然未能真正理解角度的概念。此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參考教材中余角、鈍角等概念,自行閱讀并思考角度差異的由來,這種方式幫助學生以實踐的形式將自己探究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快速解決,相比死記硬背數學概念,學習效率更高,記憶更為深刻。
教材缺乏語言交流所具有的靈活性。數學概念僅僅是數學知識的文字表述,如果學生通過視覺觀看,容易產生枯燥感。而語言所具有的靈活性,能夠將表述不祥的文字以其他方式加以轉化,簡潔明了,印象深刻。但是,由于小學生難以通過完整的語言對數學概念進行總結,為此,這類能力需要教師激發,幫助學生從無話可說到流利解釋。例如:加減法是小學生應當掌握的基本運算,而加減法的概念過于模糊,教師可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相似的概念,比如教師詢問:明天教導處會派遣3位老師到班級聽課,請問明天班級總共有多少人?周五班會需要班級派遣5位同學打掃操場衛生,請問教室里還剩下幾位同學?這類貼近于實際生活的案例能夠極大引發學生共鳴,從而促進學生思考,此時,教師可允許學生相互討論,相互驗證答案,如果存在答案不一致的情況應相互解釋,形成一個完整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回答問題的閉環。上述方式近似于摒棄教材概念,通過問題交流來促使學生思考概念,理解概念。
幾何知識是數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中的幾何知識是人類發展過程中根據自然規律而得到,絕大多數幾何知識屬于生活中實體的衍變。為此,幾何知識數學概念更為抽象,如果僅僅憑借教材講述數學概念,則學生難以深刻理解幾何內涵。隨著多媒體設備邁入校園,教師可靈活運用互聯網與多媒體設備,將不同幾何圖形以及衍變過程以動畫的形式展現給學生,例如正方形與長方形,教師可通過逐漸拉長正方形某條邊,進而變換為長方形,以此解釋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這一概念。又例如教師可在PPT中隨意剪切矩形,從而劃分為無數個三角形,由此引導出三角形與矩形的內在關聯,此方式不僅有助于增強娛樂性,而且便于學生理解,尤其對于空間想象力不足的學生,彌補其缺陷。
四、 總結
綜上所述,數學概念是數學體系的基礎環節,但是由于部分基礎知識較為抽象,小學生的理解能力不足,從而導致小學數學概念教學遇到瓶頸。為此,將數學概念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引導學生自行思考,通過小組討論、多媒體演示等手段,可以有效地突破數學概念教學中的難點,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春梅.探究基于案例分析的小學數學概念教學難點突破[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22):78.
[2]孫妍.小學數學探究式課堂教學案例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8(1).
[3]李利,梁文潔,薛鋒.智慧教室環境中的課堂互動教學現狀分析——基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個案的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8.
作者簡介:
徐穎,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曹集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