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教育事業在近幾年來獲得了迅猛的發展,尤其是在社會上英語的普及率不斷的提高。人們對英語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針對我國出現的這種情況,英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其相關語法的學習也逐漸深入。筆者主要針對英語學術論文中轉述動詞的時態以形式及其意義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英語;學術論文;轉述動詞;時態形式;意義;分析研究
引言
對于學術論文來說,其主要是在前人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展示作者在某一領域最新的研究程度,因此在學術論文中有很多對前人觀點或者是研究結果的轉述,并由于其結構形式突出以及表達的豐富含義,所以在論文中,轉述動詞本身就成為了很多學者研究的對象,尤其是對Hyland的一系列研究 (如, 1996, 1998, 1999)。但是由于在這些研究中,很少與專門針對轉述動詞的時態形式以及意義進行分析研究,在一些學術論文寫作指導用書中僅僅是提及了轉述動詞的時態形式,并零星的涉及了一條原則,雖然有簡單的涉及,但其涉及的原則過于概括,與學術論文中轉述動詞時態的使用情況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所以本文就主要針對英語學術論文中轉述動詞的時態形式及意義進行分析研究。
一、語料的收集與統計
本文對英語學術論文中的轉述動詞的時態形式和意義進行分析研究的過程中,主要是利用Blackwell和 FreeFullText等相關的數據庫收集相關的語料,筆者從Language、Journal of Linguistics、Applied Linguistics、Journal of Pragmatics和Sociolinguistics等 5種語言學以及應用語言學期刊上下載各6篇文章,總共30篇文章進行分析研究,而且在分析研究的過程中,為了避免可能由于學術論文原作者個人的偏好問題而使得我們分析研究的結果出現誤差,所以筆者在選擇學術論文的過程中所選擇的30篇論文的作者都各不相同,然后筆者對所選擇的30篇學術論文中存在的轉述動詞進行收集統計,在具體收集統計的過程中,主要是針對轉述動詞的定義,即學術論文中的轉述動詞主要是為了轉述他人的說法或者是報告他人的研究發現等,所以在綜合Hyland(1999)以及Palmer(1987:196-200)有關轉述動詞的探討,經筆者的分析研究主要將英語學術論文中的轉述動詞分為以下的三種:一是轉動話語行為,如 report, argu等;二是轉述認知行為,如think, believe等動詞;三是轉述具體研究發現,如find, discover等,筆者在分析研究的過程中,主要是針對筆者收集的英語學術論文,筆者經過分析研究就發現,在英語學術論文中出現的轉動動詞主要是表現為以下的幾種轉述模式,分別是:
(1)轉述動詞采用主動態,研究者作為主語,如:Hy land found that…
(2)轉述動詞采用被動態,如:It was found that…
(3)轉述動詞名詞化,作主語,如:His ar-gument is that…
(4)轉述動詞名詞化,作賓語,如:He made the argument that…
(5)轉述動詞名詞化,出現于存在句中,There have been arguments that…
對于后面的三類轉述動詞我們可以將其轉化為兩種,He ar-gues…; It has been argued…。并我們在分析的過程中還可以考慮到英語的結構形式等各個方面的特征,所以上面的五種類型我們都可以將其看作是轉述動詞進行分析研究。
經過筆者的分析研究,在筆者分析研究的30篇文章中轉述動詞總計出現了788次,筆者在分析研究的過程中,主要是使用了質的研究方法 (qualitativeresearch),遵循闡述學的傳統,強調闡釋者與被闡釋文本之間的互動,對各個轉述動詞進行了反復的循環論證,并在比較的過程中使用如下的標膠方法,如異類比較、同類比較、縱向比較和橫向比較等方法,對自己選取的30篇學術論文中使用的轉述動詞進行分析研究,并通過對原文作者使用的不同時態形式的轉述動詞分析研究,展示出其研究結果的真實意圖,這樣才能夠達到質的研究的解釋型效度。首先筆者對所選擇的論文進行分析的過程中,以單篇論文為例進行分析的時候主要是自上而下的閱讀理解所選擇的文章,并對文章中的轉述動詞所使用的時態形式進行異類比較,并在比較的基礎上歸納其各自所表示的意義,然后在此基礎上,結合各個時態所出現的具體的語境進行具體分析研究。最后還結合英語學術論文中出現的轉述動詞進行橫向比較,筆者在分析研究的過程中,發現這些篇章中轉述動詞所用的三類時態形式表達這些意義時有一定共性。通過筆者的這些比較,筆者在分析的過程中就統計出所選擇的這30篇文章中出現的轉述動詞以及這些轉述動詞所使用的時態形式,在此基礎上表達出其意義,主要如下表所示:
表1:三十篇英語學術論文中轉述動詞時態形式的統計
表2:三十篇英語學術論文中轉述動詞所用的時態形式的各種意義統計
二、結果與討論
筆者在分析研究的過程中發現,在筆者所選擇的30篇文章中,其出現的轉述觀點和研究結果的轉述動詞的動詞時態形式是最為頻繁的為一般現在時,而且經過筆者的統計計算發現,一般現在時占據了全部時態形式的71.95%。第二個使用的時態是完成時態,最少的一種時態是一般過去時。除此之外在具體的英語學術論文中,各個轉述動詞中所使用的三種時態形式外,使用的最多的時態形式就是現在時,所以筆者在分析研究的過程中,就結合英語學術論文中出現的語境和語料,對其進行具體的分析研究。
1.一般現在時的意義。在英語中,時態和動詞結合就可以表示事件或者是狀態發生的具體時間。一般現在時通常用來表達當前發生的事件或狀態,所以其在按照一般語法規則進行表示的時候就已經表示已經發生的話語行為,轉述動詞一般來說應該使用一般現在時。但是筆者在統計的過程中發現,這一語法的規則與筆者統計的的結果有很大的差異。如在表1中,現在時一般來說主要是用于學術論文的轉述動詞,但是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則無法從現在時表示當前行為的一般意義理解,而必須要借助現在時的其他意義以及英語學術論文的特征進行解釋才可以。在一般現在時表示其他意義中,就有歷史現在時這一個特殊的用法,也就是使用一般現在時表示過去發生的視情況。歷史現在時的運用暗示了所轉述的論述行為盡管實際發生在過去,但是就目前來說,其仍然使用,通過這樣的方式體現學術論文論述的客觀性和普適性。如 The Book of Gene-sis speaks of the terrible fate of SodomandGo-morrah。該句表明盡管 《創世紀》可能寫于幾千年前,但是他仍然在述說。尤其是在英語學術論文中,作者在類似的情況下使用現在時和過去時轉述一些觀點的時候,現在時的表述則不會受到時間的限制,這樣就更加凸顯了作者的權威性
2.現在完成時的意義。我們所說的現在完成時主要是用來表示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生的事件和行為,一旦在英語學術論文中,其與轉動動詞結合的時候,就可以起到評述相關研究文獻的作用,能夠更加增加作者表示的學術性和嚴謹性。如在表1中,筆者經過統計就發現,在筆者做選擇的30篇英語學術論文中,一共出現了141處現在完成時。在這141處現在完成時中,僅僅只有5處是用于評述相關的研究文獻,而剩余的136都是用來綜述多人的研究結果,其具體的表現為綜述不同作者的多份文獻或者是綜述同一個作者的多份文獻又或者是轉述幾位作者和寫的文獻,增加自己學術論文的專業性和嚴謹性。
3.過去時的意義。過去時的使用一般都是用來陳述過去時間內發生的事件,但是筆者在分析研究的過程中發現,筆者所選擇的30篇英語學術論文匯總,有80處使用了過去時的轉述動詞,除了其中的29處可以理解為表示過去的話語行為之外,其余的更多形式的使用更多的表達了語用意義,表明原文作者對所轉述觀點有所保留的立場或者暗示作者自謙的態度 。
由于在英語學術論文寫作的過程中,一般過去是主要是用來表達與當前現實有距離的過去事件或者是狀態,因此我們將過去式應用在轉述動詞中,就可以用其來表達某一立場。具體來說,我們可以通過兩個方面進行分析理解,一是我們使用過去時態來轉述別人的觀點時,它暗示了作者對轉述的觀點有所保留或者是不太認同,或者是認為該觀點一斤過時,不再符合現代社會的實際情況,因此在使用的使用不能像現在時態那樣可以表達跨越時間界限的普適性。二是在轉述作者本人的觀點時,過去時態的使用表達就不再是不認同的觀點或者態度,因為作者在實際研究的過程中很珍惜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不會對自己的研究成果輕易的加以否定。所以作者在表述的過程中僅僅是借用了過去時態來表示與當下存在的一定時間距離,避免把自己的觀點泛時間化以免顯得太自信, 從而委婉地表達了自謙的態度,也表明自己論述的嚴謹性。
三、結束語
筆者主要對英語學術論文中轉述動詞的時態形式以及其所表達的意義進行分析研究,并結合作者所選擇的30篇文章中使用的轉述動詞進行分析研究,希望通過筆者的分析可以為英語學術論文中轉述動詞的使用提供一些建議和借鑒,促進英語學術論文寫作規劃化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向明.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2]賀立民.賀氏英文法全書(上冊)[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5.
[3]何自然,陳新仁.英語語用語法[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