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輝 尹昊 刁振梅
摘 ? ?要: 新時代下,高職學生不僅要學好專業知識,還要具備較高的人文素養。本文分析高職專業教學過程中培養大學生人文素養的意義,剖析高職人文素養教育在專業教學中失衡的原因,運用多種方式,提出促進高職人文素養教育與專業教學有效融合的具體策略,以期有助于高職學生全面健康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高職 ? ?人文素養教育 ? ?專業教學
高職學生剛剛結束高考,受到較長時間應試教育的影響,普遍存在人文素養水平不高的現象。高職學生亟待提升人文素養,促進專業基礎知識與人文素養的有效結合,最終成為專業技能與人文素養兼備的綜合型人才,更好地從事未來工作[1]。剖析高職人文素養教育與專業教學失衡的原因,提出有效解決對策勢在必行。
1.高職專業教學中培養大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價值
學生步入高職學校開始大學生活后,就在不斷要求提高各方面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有目標地培養感悟能力、審美能力等。高職學校要在開展專業教學的過程中融入人文素養教育,實現人文素養教育與專業教學的有效結合,使學生學習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培養人文素養。結合自身學習和生活實際情況體驗到專業學習和生活的美好,不斷提高品格素養、陶冶情操、培養審美能力、提升認知等,最終達到高職專業教學成果事半功倍的效果。
2.高職人文素養教育與專業教學失衡的現狀
2.1專業教學理念人文素養的欠缺。
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現階段,高職學生面臨的社會競爭力逐漸增大、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各個高職學校為了提高學生的專業競爭力,最大限度地滿足就業市場需求,不斷將學校綜合教育的重心向專業教學方向轉移,側重專業教學。這就出現了重視專業技能、輕視人文素養教育的現象,人文素養不被作為重要培養方向[2]。因為部分高職學校總體課程設置偏重于專業技能類課程,人文素質類課程逐漸減少。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只重視認真學習具體專業操作技能,對不能立竿見影的人文素養的培養和提升比較輕視,認為不夠重要,不能直接影響未來就業。高職學校教學理念中對學生人文素養培養重視的欠缺會阻礙高職大學生向著多元化、多方面的方向發展,不利于高職大學生可持續健康發展。當高職學生真正步入社會,面對競爭的時候,就會發現明顯缺少核心競爭力。
2.2在專業教學內容中人文素養融入的不足。
在當前新時代背景下,高職學校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偏向于技能專業的基礎理論知識的具體闡述,對于理論基礎相對薄弱的高職學生而言,比較難以學習和理解,消化知識較慢。而且,高職學生對于專業課程教學目標的認知存在一定的偏差,認為只有對未來工作崗位有實用價值的知識才是應該重點學習的,對人文素養的學習重視程度較低。高職學校一些教師的專業課講授過程中更注重理論闡述,為了讓學生更加扎實地錘煉技能基本功,以便在各種考試及工作面試中增強競爭力,導致教學目標設置沒有綜合均衡考量。也存在一些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加順利地完成畢業論文并畢業,不注重學生人文素養教育的投入,甚至有的教師對人文素養教育置之不理,不引導學生對于語言和事物的精神價值的追求。雖然學生具體的技能專業水平有了提高,但是人文底蘊、道德情操、理想信念等人文素養相對較滯后。人文素養在專業教學內容中的缺少使本該豐富多彩的課程內容缺少生動感,缺少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利于高職學生綜合素質全面健康發展。
2.3專業教學考評機制中人文素養覆蓋面的忽視。
現階段,大部分高職學校專業教學考評機制以筆試考試為主,專業必修課多以期末考試的方式進行,對課本和課堂上的專業理論內容進行檢驗。選修課以論文考察方式進行考核評價,形式比較單一。各科課程大都在學期末以發放試卷的形式進行,題型多數都是選擇題、填空題、名詞解釋、簡答題和論述題等,有關應用能力等人文素養方面的題型和內容基本不作為考核評價的內容。這樣的考評機制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對人文素質提升的重視。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高職大學生會很自然地注重筆試的考核和應對,把更多時間用在專業理論知識學習上,用在人文素養提高上的時間相對較少。部分高職學校為了保證生源,對學生綜合考評管理制度的完善比較松懈,不夠重視學生真實能力和人文素養的提高,考核形式和方法浮于表面,不利于高職學生學習動力的正確引導,更不利于高職學生未來就業發展。
3.促進高職人文素養教育與專業教學有效融合的策略
3.1樹立正確的人文理念,強化人文素養教育。
新時代的高職教育要想真正實現人文素養教育與專業教學的有效融合,最先做的是樹立正確的、科學的人文素養教育理念。具備科學正確的人文素養教育理念的同時制定強有力的相關制度支持與引導,實現目標[3]。對于大部分高職學校而言,改革與發展都需要人文素養教育與專業教學有機結合,說明人文素養教育對專業教學和學科建設的重要性,對于高職大學生人文價值理念的培養、綜合素質的提升、未來職業發展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所以,在高職學校專業課程教學中應該適當添加一些人文素養教育元素,根據高職大學生具體實際情況充分靈活地運用形式多樣的專業教學工具、教學手段,正確地、科學地引導高職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開展具體的專業教學過程中,繼續強調以人文素養教育引領專業課程教學,不斷拓展專業教學內容深度和廣度,實現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的目標。
3.2運用豐富的教學手段,創新專業教學方法。
在新時代素質教育大環境下,要實現高職人文素養教育與專業教學的有效結合,首先要注重學生應有的主體地位,探索使用討論分析法、啟示交流法、情景模擬法、案例討論法、問題探索法等多種專業教學方法,實現教學相長,不斷加強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交流。只有借助生動、有效、多樣的專業教學方法,才能填補高職學生人文教育過程中空洞與無力的現象,促使人文素養知識變成富有生命力的具體化知識,從而走入學生,成為人文內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再者,可以從文化視角開展專業課程教學,將高職教學當作一項人文景觀,以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洗禮學生,凈化學生靈魂,實現提高高職學生人文情懷的目標。與此同時,高職學校還應適應新時代教育發展浪潮,靈活運用現代化豐富的教學手段,以傳媒作為專業教學載體,使其逐步融入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成為課堂的一部分,逐步提高高職學生人文素養。
3.3結合高職學生特點,逐步完善考評制度。
當前,大多數高職學校的課程考核都是采用傳統筆試的方法。通過擬定一份專業課程試卷,包括多種題型,最終得出本科目的成績。盡管說筆試考核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反映出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綜合水平和能力,但是高職學校作為開放性強、實踐要求高的應用型學校,專業知識的考核評價不應該只有筆試一種,還應該納入人文素養的評價。在對高職學校考核評價方面必須嚴格依循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宗旨,探索多元考核、多形式評價的方式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適當增加學生學習態度、個性化發展差異、學習能力情況等綜合考評,最終全面對學生綜合能力進行考核評價,健全考試評價制度,促使廣大高職學生認真對待人文素質的培養。
總而言之,為了更好更快地促進高職人文素養教育與專業教學的融合,就要從樹立正確的人文理念、運用豐富的教學手段和逐步完善考評制度等多個方面進行改進,全方位全過程地融入高職學生人文素養教育。使高職學生在汲取專業課程知識的同時,人文素養得到顯著提高,更好地適應未來學習、工作。
參考文獻:
[1]朗偉峰.中專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策略研究[J].職業教育,2019(02):74.
[2]張艷.人文素養教育融入初中英語教學的策略探究[J].精品課堂,2019(05):26.
[3]葉捷.高職語文教學與人文素養教育的融合策略分析[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2):112.
棗莊市社科聯課題: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人文素養教育與專業教學相融合的路徑探索與實踐(課題編號:LX2019 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