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剛 谷錦錦

摘要:在“互聯網+”戰略驅動下,眾創空間的功能價值及發展得到了極大的拓展,其運行機制的探索和建立成為了重要的議題。文章在分析眾創空間的功能價值與特征的基礎上,基于互聯網思維和價值共創的視角,構建了眾創空間運行機制的框架。
關鍵詞:“互聯網+”;眾創空間;運行機制;創客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眾創空間是在創客空間、創新工廠等孵化模式的基礎上,把握互聯網環境下創新創業特點和需求,通過將其市場化、專業化、網絡化,實現創新與創業、線上與線下、孵化與投資相結合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新型創業服務平臺的統稱。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指導意見》指出,順應網絡時代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趨勢,加快發展眾創空間等新型創業服務平臺,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是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要舉措,對于激發億萬群眾創造活力,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意義重大。在國家實施“互聯網+”戰略和“雙創”支撐中國經濟轉型發展背景下,眾創空間成為國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要工作。
二、“互聯網+”背景的眾創空間的功能價值與特征
(一)眾創空間的功能價值
從業務模式和形態角度來看,我國主要有活動聚合型、媒體驅動型等七種眾創空間,其功能價值有以下方面。
1. 活動聚合型。定期舉辦創意或項目的發布、展示、路演等創業活動,以活動交流為主。如北京創客空間。
2. 培訓輔導型。該類眾創空間是大學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它利用大學的教育資源和校友資源,理論結合實際,以創業培訓為主要業務。
3. 媒體驅動型。由媒體企業創辦,利用媒體宣傳的優勢為創客提供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包括宣傳、信息、投資等資源在內的綜合性創業服務。
4. 投資驅動型。以資本為核心和紐帶,聚集天使投資人、投資機構,依托其平臺吸引匯集優質的創業項目,針對初創企業的資金問題,提供融資服務,從而提升創業成功率。如天使匯等。
5. 地產思維型。一般由地產商創辦,為創客提供聯合辦公空間。如SOHO3Q、優客工場等。
6. 產業鏈服務型。提供全產業鏈一站式創業服務,并利用開放的空間,組織多元的創業形式,為創業服務增值。
7.綜合創業生態體系型。提供金融、培訓、運營、法律顧問等一系列服務。
(二)特征分析
在互聯網環境下,眾創空間中的創客為了尋求解決方案或降低創新風險,通過互聯網平臺/眾創空間發布創新需求,并獲取和分享知識,采取特定的利益機制鼓勵大眾參與創新活動。創客完成研發活動后可以通過線上/線下市場展示并擇機出售自己的創新成果。而需求者則在線進行海量創新成果篩選和吸收,并加以利用。可見,“互聯網+”眾創空間作為最具活力與創造力的一部分,具有知識共享、資源匯聚、能力提升、產品/服務價值創造及邊界開放等特征。
1. 知識共享特征
創客和企業的發展,是一個集體式創業行為的過程,由于互聯網交互的方便性和快捷性,更有利于促進知識與創新資源在眾創空間中不同主體之間低成本、便利化、開放式地流動與分享,從而使在特定的地理空間內聚集的創客,借助信息技術不斷地分享彼此的創意思想、創新技術、創業經驗。這種互動性的知識分享過程不僅形成了濃厚的創新創業文化氛圍,還促進了眾創空間內部能量、物質和信息的流動,及創新成果的商業化。
2. 資源集聚性
“互聯網+”眾創空間具有明顯的資源積聚性特征,它的出現讓眾創空間與更多資源有機結合起來,通過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構建的線上線下資源平臺,推動創新創業服務資源開發和利用,形成資源服務創客,資本對接項目的資源集聚特征,為企業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3. 平臺化特征
在平臺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互聯網+”眾創空間利用新技術及其信息獲取的便利、快捷和低成本的特性,通過線上線下結合,聚集資源,形成各類O2O創業服務平臺。將創業者和第三方資源的信息聚集起來,形成知識共享、創客集聚、資源集聚,開放式綜合服務的創業平臺。
4. 協同與互助特征
通過的沙龍、訓練營、培訓、網絡交流等活動促進創客之間的交流和互助關系的建立,共同的創業環境能夠促進創客之間的互幫互助、相互啟發、資源共享,達到協同進步的目的,通過“聚合”產生“聚變”的效應。
三、“互聯網+”背景的眾創空間運行機制構建
“眾創空間”依托“互聯網+”的戰略背景,以價值創造為基礎,以孵化企業為切入點,為創客提供特色增值服務和提質增效的支持。與交易服務平臺相比,眾創空間不是簡單的商品服務交易,而是多主體間的價值共創,屬于創新型平臺。與創業孵化器相比,眾創空間強調線下和線上的融合,不是簡單物理空間的集聚,而是以平臺市場運營為機制,對接服務供需的空間。其運行機制是為了保證創業企業發展潛力,通過凝聚和配置創業資源來提高創業績效。在互聯網背景下由創業主體之間的協同機制、開放式的資源匯集與整合機制、眾扶的能力提升機制、眾創的產品價值創造機制四個核心機制構成(如圖1所示),機制之間相互關聯、相互促進,共同促進創業企業成長。
(一)創業主體之間的協同機制
眾創空間通過與其他孵化器、科研機構、投融資機構等的合作,可以形成協同網絡服務組織,網絡成員可以互通有無,實現服務內容的互補與利用效率最大化,形成協同效應。其次,在眾創空間中,政府、社會服務機構、企業、學校是具有復雜性和層次性特征的主體,它們之間的協作對創客具有很大的影響。它們共同合作,協同發展,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和協同效應,提高創業成功率。
(二)開放式的資源匯集與整合機制
戰略性知識、技術性創新知識和資源是眾創空間運行必不可少的要素。在互聯網下,眾創空間特點之一就是“開放式”和“全要素”,具有資源積聚性特征,它借助互聯網等技術整合線上線下資源,可以將分散的科技研發資源、人力資源、物力財力等生產要素、創新要素與創客進行深入對接,形成了資源圍繞創客、資本對接項目的資源集聚生態體系,為高效配置各類資源,構建了強大的技術和市場基礎。
(三)眾扶的能力提升機制
異質化創新創業資源的集聚以及高效的資源組織配置,對眾創空間內部創業主體能力提升起到決定性作用,形成了主體成長的核心能力。因此,政府在支持眾創空間建設的同時,要營造全社會支持創新創業的氛圍,強化資源整合的開放性、信息技術的共享性,有效整合社會資源。建立官、產、學、研多方參與、協同配合的服務體系,切實做好創業項目儲備、成果轉化、教育培訓、項目中間試驗等工作,探索各類眾扶機構的全面幫扶的協同機制,為創客能力的提升,提供全面而持續的資源和組織保障。
(四)眾創的產品價值創造機制
互聯網在線技術市場對產品價值創造實現發揮了重要作用,使創新創業主體的能力持續增強,為產品價值創造的最終實現提供保證。產品的真正價值需要通過市場檢驗,眾創過程中的產品價值創造不僅局限在以需求拉動的產品研發上,而是通過展示和發布等供給推動方式,將產品推向在線技術市場,需求者通過網絡搜尋和識別有價值的產品。同時通過大眾全過程的參與,實現產品價值創造和轉化。
四、結語
為順應“互聯網+”的新趨勢,基于價值共創和互聯網思維,在國內外學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研究了融合化、市場化、網絡化的協同服務的“眾創空間”運作機制,通過“互聯網+”開放的創業環境,為眾創空間構建了創業服務動態網絡工作組織和增值服務的運作機制,為提高運作能力和績效提供對策建議。
參考文獻:
[1]王麗平,等.價值共創視角下眾創空間“四眾”融合的特征與運行機制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17(03).
[2]郭璇. 眾創空間的創意共享機制研究:信息共享理論的視角[J].編輯之友,2015(11).
[3]安宇宏.眾創空間[J].宏觀經濟管理,2015(04).
[4]李俊蘋,等.大學生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構建及其運行機制[J].中國人事科學,2018(04).
[5]王波,等.互聯網眾創空間的內涵及其發展與規劃策略[J].城市規劃,2017(09).
[6]劉志陽.眾創空間創業型社會新群落[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