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俊


[摘要] 目的 對心內科合理用藥安全性和管理措施進行分析,提高科室用藥安全性。方法 將2018年6月—2019年4月在該院心內科治療的1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行常規用藥管理措施,觀察組行用藥合理性和安全性管理措施。將兩組不合理用藥發生情況進行比較,統計兩組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和用藥不良事件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兩組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和用藥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加強心內科合理用藥管理,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可提高科室用藥安全性。
[關鍵詞] 心內科;合理用藥;安全性;管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 R9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7(b)-0081-02
心血管疾病在臨床上的發病率較高。該疾病與人們的生活方式有重要的關系。近年來,伴隨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心血管疾病在臨床上的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心血管疾病具有發病快、死亡率高的特點,因此需要加強該疾病的積極治療[1]。目前臨床上治療心血管疾病常采用的治療方式為藥物治療,患者需要堅持長期服用原則。如何加強心內科用藥的安全性,降低藥物不良反應事件的發生率,是臨床中尤為關注的問題。該文將2018年6月—2019年4月在該院心內科治療的1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心內科合理用藥安全性和管理措施進行分析,提高科室用藥安全性。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在該院心內科治療的1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各50例。對照組男女比例24:26,平均年齡為(54.7±2.5)歲,其中心肌梗死、冠心病、高血壓、心絞痛患者分別21例、10例、9例、10例。觀察組男女比例23:27,平均年齡為(55.4±2.4)歲,其中心肌梗死、冠心病、高血壓、心絞痛患者分別19例、12例、10例、9例。兩組一般資料可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該次研究病例經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患者簽訂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用藥管理措施,觀察組行用藥合理性和安全性管理措施。期主要內容是針對臨床用藥出現的問題制定針對性的解決措施,提高用藥安全性。主要問題如下:①患者自身原因:患者對自身病情了解不全面,常出現不遵醫囑用藥的問題,臨床上不按時服藥,隨機增減藥物的問題普遍存在。分析其原因為心血管疾病屬于慢性疾病,患者在就診時與主治醫生溝通不到位,容易出現重復服藥或漏服等問題,由此將治療的難度增加。②藥品管理原因:心內科涉及的藥物品種較多,需要加強對該科室藥品的管理。護理人員在查對藥物的過程中常出現標簽破損等問題。加上藥品排放沒有嚴格按照規范標準進行,常出現藥品混淆等問題。還有針對有特殊存放要求的藥品,沒有注意冷藏,也影響了藥品的安全性。因此需要加強心內科藥品的存放和管理。③護理人員自身原因:護理人員的工作量較大,在繁忙的工作中容易出現失誤,加上對患者用藥健康教育不到位,交接班不及時也會增加用藥風險。④藥物使用管理原因:聯合用藥在心內科較為常見,此種用藥方式可提高治療效果,并將藥物不良反應減低。但是聯合用藥要注意藥物之間的反應,避免藥物對機體造成不良影響。如,胺碘酮作為抗心律失常藥,溶媒要使用5%GS,嚴禁使用NS,以免藥物與NS反應生成沉淀,對患者造成嚴重影響。用藥過程中要注意監測生命體征,以便出現不良反應及時處理。
1.3? 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患者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和用藥不良事件發生率。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處理資料,計數資料采用(%)表示,使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使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用藥不良反應比較
對照組用藥期間出現不良反應的患者有25例,用藥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0%,觀察組用藥期間出現不良反應的患者有5例,用藥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兩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用藥不合理事件比較
觀察組用藥不合理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心內科安全用藥管理措施的制定需要結合該科室實際的用藥情況,根據患者疾病類型制定恰當的藥物管理措施。安全合理用藥管理措施有助于發揮藥物最大治療功效,提高患者治療效果。此外,加強對心內科安全合理用藥管理還可以降低藥物使用過程中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提高藥物治療安全性,將患者住院時間有效縮短,合理配合醫療資源,對患者自身和醫院來說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實際的臨床工作中,影響心內科安全合理用藥的因素較多,如臨床中較為常見的重復用藥、藥物聯合使用不合理、用藥方法不當以及藥物劑量不準確等,都影響心內科安全合理用藥。因此針對以上心內科用藥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需要加強對藥品和醫務工作人員的管理,強化藥品管理的各個環節,將影響藥物安全合理使用的因素極大降低,從而保障心內科用藥安全性[2]。
因此加強對心內科用藥安全管理,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分析。①加強對護理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醫院需要定期組織科室醫務人員進行藥品基礎知識的學習,增加醫務人員對藥品知識的了解,豐富他們藥學知識[3-4]。此外,針對最新的藥學技術要組織科室人員一起學習,增加他們對先進藥學技術的了解。再者,制定嚴格的考核標準,定期組織科室醫務人員對藥品管理的專業知識進行考核,目的是盡可能提升科室醫務人員的工作素養。②加強藥品管理。心內科藥品管理需要嚴格按照規范程序進行,嚴格遵守科室藥品管理制度。將病區用藥和患者用藥嚴格進行區分,分開放置。針對特殊性的藥物需要做好交接制度,每班都要嚴格進行特殊藥物的交接班。如搶救類藥物。此外,針對有特殊存放條件的藥物,要注意低溫冷存,確保周圍環境符合藥品存放要求。住院期間患者的用藥可以采取分床位管理的模式。并且心內科要安排專門人們對藥品進行管理。藥品管理人員一旦發現藥品缺失,要及時查對并補齊。針對有效期在3個月內的藥物要標識清楚,有效期在6個月內的藥物要詳細紀律。并根據藥物的種類,張貼標簽,如“高危藥品”“易混淆藥品”。藥物使用要遵循“先進先出”的原則,目的是減少藥物存放時間過長而降低藥效的情況發生。③加強對藥物配方的核對。護理工作人員需要將接收到的處方仔細核對,嚴格審查內面的內容,如用藥的劑量、用藥方式、是否存在配伍禁忌以及藥物名稱等。一旦存有疑慮需要立即通知責任醫生進行再次的核對,確保無誤后方可執行。④加強對患者家屬的健康教育。加強對患者的用藥健康教育是有效降低不合理用藥事件的有效措施。醫護人員需要與患者及家屬做好解釋和溝通工作,指導患者正確用藥,并囑咐患者家屬做好安全用藥的監督工作,提高醫護人員積極治療。⑤加強對職業醫師的培訓。良好的醫德是確?;颊甙踩盟幍那疤?。因此科室需要加強對醫師的教育培訓,確保醫院臨床醫生具備一定的藥物學知識,提高臨床用藥的安全性。⑥對患者提供咨詢服務。心內科可以為患者開設用藥咨詢服務窗口,并建立相應的咨詢熱線,為患者提供用藥方面的指導,增強患者服藥自信心[5-6]。
該次研究顯示,采用以上管理措施的觀察組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和用藥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以上結果與洪碧云、楊玉輝[7-8]學者研究有一致性。這說明加強心內科合理用藥管理,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可提高科室用藥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王悅.心內科合理用藥安全性以及管理措施分析[J].養生保健指南,2018(39):285.
[2]? 劉紅.心內科合理用藥安全性以及管理措施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6(1):15-16,18.
[3]? 張德中.心內科合理用藥安全性以及管理措施探討[J].醫藥前沿,2018,8(16):382-383.
[4]? 趙桂芬,段接芬.淺談心內科臨床合理用藥問題[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4):55-56.
[5]? 袁法林,馮濤.心內科患者臨床合理用藥實例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9,29(5):85-86.
[6]? 于海英.淺談心內科臨床合理用藥問題[J].中國保健營養,2018,28(20):326.
[7]? 楊玉輝,羅助榮,鄭衛星,等.非瓣膜病心房顫動患者服用達比加群酯合理性、安全性和依從性評價[J].中國藥物警戒,2018,15(12):705-708.
[8]? 洪碧云.心內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藥的干預[J].北方藥學,2018, 15(5):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