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明蘭
摘 要 近年來,社會的迅猛發展推動了各項建設事業的發展,使得人們對社會環境的要求逐步提升,社會各界開始廣泛關注濕地保護工作,而濕地公園建設作為濕地保護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但是,現階段我國濕地公園建設管理的現狀不理想,其中存在很多突出性問題急需解決。基于此,探討了濕地公園建設的意義,總結了濕地公園建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促進濕地公園建設的相關措施。
關鍵詞 濕地公園;管理水平;生態環境
中圖分類號:X37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7.084
濕地是陸生生態系統和水生生態系統之間的過渡地帶,是全球三大生態系統之一,有著很強的生態凈化能力,有“地球之腎”的美譽。但是,發揮濕地環境優勢的前提是濕地生態系統處于相對健康而穩定的狀態,因此,保護濕地生態環境意義顯著。我國濕地資源相當豐富,雖然自然濕地面積占國土面積比例不大,但是卻儲存了90%以上的可用淡水資源。建設濕地公園是有效保護濕地資源的重要表現,但是目前,我國濕地公園建設管理的現狀不太理想,有很多問題亟待優化?;诖耍瑢ξ覈鴿竦毓珗@建設相關問題進行探討[1]。
1 我國建設濕地公園的意義
1.1 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有效展開
合理利用濕地資源,做好濕地環境的保護工作有著非常突出的現實價值。國家濕地公園屬于自然保護體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能夠很好地保護濕地資源,對生態文明建設有很大幫助,因而建設和開發濕地公園綜合價值明顯。當今時代,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逐步退化,形勢相當嚴峻,因此一定要樹立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堅定不移的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高度重視濕地公園建設,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工作高效開展[2]。
1.2 有利于完善濕地保護體系
濕地公園建設對于濕地保護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有很大幫助。濕地公園建設是落實國家濕地分級分類保護管理策略的一項具體措施,也是濕地保護體系的重要組成,對于濕度保護體系的完善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濕地內的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棲息著種群數量較大的珍稀鳥類,而促進國有濕地公園建設能夠保護區域內的生物多樣化,有利于完善濕地保護體系。
1.3 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
在現代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建立濕地公園對于社會經濟的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因為建設濕地公園,能夠為當地人口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提高人們的收入。而且,濕地公園建成后,能夠吸引大量游客,在公園增收的同時,還能夠帶動濕地公園周邊農業經濟的發展,從而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2 濕地公園建設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在我國,濕地公園建設管理工作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但其中存在的問題同樣不容忽視。
2.1 法律法規體系不完善
雖然國家陸續頒布實施了相關的法律法規,但是權威性的濕地法規以及更具有針對性的文件還沒有出臺,這對濕地公園建設管理工作的高效開展十分不利[3]。
2.2 管理機構不健全
濕地公園在建設過程中涉及很多部門,例如環境保護部門、規劃建設部門、旅游管理部門,但是綜合協調管理機構處于空缺的狀態。管理機構不健全直接影響管理工作的高效展開。
2.3 關注建設,忽略保護
濕地公園建設管理過程中存在重視濕地公園建設,但忽略濕地資源保護工作的情況。建設國家濕地公園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護濕地生態系統。但是,部分人思想走偏,根本沒有意識到建設濕地公園的意義,更是忽略了濕地公園建設的公益性特征,這種理念上的錯誤會導致濕地公園建設工作面臨很大困難。
2.4 科研力量薄弱,人才流失嚴重
做好濕地公園建設管理工作離不開人才的支持,只有科研力量雄厚的隊伍,才能夠保障各項管理與建設工作高效順利推進。但是,當前濕地科學研究力度和濕地公園建設的實際需求之間存在明顯問題,科技支撐明顯不足,科研力量無法滿足建設發展的需求。國家濕地公園建設涉及的學科類別很多,例如人文、水文、生態、動植物、旅游和管理等,因此需要的技術人員類別十分繁雜,如果人才設置不合理,或缺乏有效的吸引人才的政策,導致優秀人才不斷流失,對于濕地公園建設管理工作十分不利[4]。
3 促進我國濕地公園建設的相關措施
3.1 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
濕地公園的建設與管理工作應該有政策層面的支持。1)結合濕地公園建設管理的現狀及建設管理的實際需要,推動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健全。2)出臺一些有影響力的政策法規,真正滿足當前濕地保護形勢的需要,為濕地保護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撐。此外,國家濕地公園的評審方法也要進一步細化。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可以促進我國濕地公園建設工作持續穩定發展。
3.2 濕地文化的深入挖掘
濕地文化的深入挖掘也是做好國家濕地公園建設管理工作的重要措施。濕地公園作為文化和生態資源的重要載體,其規劃建設工作有待進一步深入挖掘和優化。強調濕地文化的深入挖掘,促進有明顯的時代感的地域文化特色的塑造,優化相關的設計方案,將濕地公園建設真正與地方文化系統有機的結合起來,有利于促進濕地公園更好地建設發展。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人們在享受濕地公園帶來生態改善的同時,感受到濕地科學、地域文化在生態文明推動中所發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濕地公園建設還有利于地方知名度的提升。因此,現階段國家濕地公園建設管理應該重點從以下2方面著手管理:1)正確對待濕地公園申報工作;2)強化濕地公園的整體規劃。通過深入挖掘濕地文化,可以促進地方經濟結構的不斷優化,推動社會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
3.3 建立和優化濕地公園數據管理庫
在我國濕地公園建設管理過程中,應高度重視濕地公園數據管理庫的建設以及優化。構建完善的濕地公園數據管理網絡,可以保障濕地公園管理實現智能化、優質化管理,借助遠程操作,推動濕地公園智能化、精準化管理,不斷提升濕地保護工作的科學技術含量,促進各項相關信息的收集、整理與處理工作的高效開展。
3.4 不斷完善多渠道的投資機制
國家濕地公園建設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過程。因此,必須清醒地意識到當前濕地公園存在的投資困難、建設困難的問題,優化投資機制,盡可能地選擇多渠道的投資方式,在做好環境治理工作的前提下,提出更多有吸引力的優化政策,讓廣大群眾全方位地參與其中,有效解決濕地公園建設管理過程中存在的資金不足問題[5]。
4 結語
綜上所述,濕地公園建設管理是推動濕地生態系統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因此,必須高度重視濕地公園建設管理工作,深刻反思當前存在的問題,結合具體問題提出具體的改善對策,切實提升建設管理水平,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文英.我國濕地公園建設管理現狀與展望[J].中國城市林業,2010,8(3):50-52.
[2] 雷昆.對我國濕地公園建設發展的思考[J].林業資源管理,2005(2):23-26.
[3] 劉國強.我國濕地公園規劃、建設與管理問題的思考[J].濕地科學與管理,2006(3):21-24.
[4] 楊永峰.我國國家濕地公園建設與發展問題淺析[J].林業資源管理,2014(4):39-45.
[5] 潘麗麗.基于旅游者視角的國家濕地公園建設與管理[A].中國地理學會,南京師范大學,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中國地理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中國地理學會,南京師范大學,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中國地理學會,2007:2.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