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勤 陳勤顯
摘 要 農村電子商務始于2015年,逐漸對接精準扶貧工程,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新興支撐點”、鄉村振興的“加速孵化器”。電子商務下移進農村連續5年被中央一號文件強推,2019年更是提出,要強化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性示范作用,進一步助推精準扶貧工程。這要求更為深刻地了解農村電子商務助推精準扶貧優勢,更為深入地發掘其所處困境,更為有效地實施精準改進策略,有的放矢地破除農村電子商務助推精準扶貧“路障壁壘”,從而實現全面脫貧摘帽,打贏脫貧攻堅戰。
關鍵詞 農村電子商務;精準扶貧;優勢;策略
中圖分類號:F724.6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7.094
農村電子商務是傳統商業交易各流程環節網絡信息化,依托互聯網采用電子交易形式,來進行交易及其關聯服務活動,換句話講,農村電子商務是圍繞商品交換,通過網絡信息科技手段開展的農村商務活動。我國扶貧脫貧工程已經進入深水期、攻堅期,農村電子商務助推精準扶貧成為扶貧關鍵性創新舉措,其核心要素是擴寬線上銷售渠道,將農村產品賣出、賣掉、再賣好,破解農產品上行困境,進而革新優化農業供給側機構。電子商務在流通領域掀起一場變革,農村電子商務就精準扶貧脫貧、鄉村振興戰略來講意義非凡,交易由線下轉為線上,暢通城鄉數字天塹,促城鄉融合,革產業結構,變生產范式,“喚醒”農村“沉睡”的經濟資源、創新潛力,能夠有效破除城鄉二元結構,推動鄉村振興。
1 農村電子商務助推精準扶貧的優勢
1.1 電商扶貧外部環境支持
基于電商扶貧外部環境支持優勢,電子商務的核心地位隨著扶貧工作不斷開展推進與深入而日漸凸顯。
1)自農村電子商務提出以來,中共中央陸續出臺電商扶貧工程指導性文件,農業農村部、商務部等部委緊跟中央步伐出臺相應條例,為電商扶貧清楚路障、修路搭橋,各地方政府也積極響應,將區域性特色電子商務建設逐步細化并一一落實,為農村電子商務助推精準扶貧營造出優良外部政策環境。2)電子商務在縣域下寬廣農村市場空間還大有可為。從農村現狀來看,多數偏遠、貧困農村地區電商發展剛起步,甚至一片空白,但是農村淘寶、電商平臺陸續入駐,個別“標桿式”電商村以點帶面,輻射周邊,形成連鎖反應,強烈激發廣大農村地區與電商平臺謀求發展的欲望與想法,奠定農村電子商務助推精準扶貧良好外部市場空間基礎[1]。
1.2 電商扶貧內生優勢建立
農村電商自2015年提出以來,備受關注與推崇,電子商務與精準扶貧有效對接、有機融合,其內生優勢逐步建立,成為精準扶貧工程主營地、鄉村振興助推劑。央視網數據顯示,農村電商高速發展,2018年網絡零售額為1.368萬億元,同比增長30.37%。其中,農產品銷售額為2 304.8億元,同比增長33.78%;農村電子商務精準扶貧涉及28個省區1 016個縣域,其中國家級貧困縣占88.7%。2018年,快手發布幸福鄉村戰略,探索“短視頻直播+精準扶貧”新路徑;云集微店實行“百縣千品”項目打造特色品牌;2019年4月,拼多多創新“多多樂園”扶貧模式,落戶云南省保山市,未來5年內,將建立100個“多多樂園”,孵化100個云南特色農產品品牌;阿里巴巴“千縣萬村”計劃等,農村電子商務已然成為農村經濟發展重要支撐點,有效助推精準扶貧,加快新農村建設,推動鄉村振興。
1.3 電商扶貧人才主體回歸
農村電子商務助推精準扶貧下農村人才主體回歸有兩方面主要表現。1)農村網民規模擴張,數量空前。在《中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報告》(2017—2018)中,2017年6月,我國農村網民規模達到2.01億,所占比例為26.7%,截至2018年6月,農村網民規模達到2.11億,同比增長4.9%,較2017年末增長1.0%,占比下降為26.3%。國家農業部格外重視特色農產品上行實現問題,培訓并鼓勵農民以手機為媒介開展生意,同時,互聯網在農村日益普及,奠定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根基[2]。2)返鄉創業人才日益增多,漸成規模。據光明網數據顯示,近三年來,341個試點地區返鄉創業人員達到161.8萬人,同比增長28.6%,580萬人在此背景下成功就業,同比增長26.5%,創辦147.8萬個市場主體,同比增長33.8%。截至2018年7月,全國初步統計返鄉創業人員達到740萬人,培育出高素質、專業性強人才隊伍,打造出一大批縣鄉特色產業,為實現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2 農村電子商務助推精準扶貧的困境
2.1 認知落后難推廣
就目前農村現狀而言,我國農村人口數量較為龐大,教育基礎設施相對較為落后,農村人口文化水平及素養還偏弱,尤其是一些地理位置偏遠、信息閉塞的農村山區,很難與外界進行有效化信息溝通,導致信息化意識較為淡薄,對電子商務生產創新能力了解不全面、理解不到位、認識不深刻,這就嚴重阻礙農村電子商務重心下移,廣泛且快速深入推廣。
2.2 核心品牌難建立
農村農產品雖種類繁多,但標準化程度低,與電子商務高標準要求相去甚遠。農村各種獨具特色的農產品也會因農村居民綜合性素養以及品牌意識淡薄而受限,難以在競爭激烈市場中嶄露頭角,導致拳腳難以施展。農產品無法實現標準化生產,農產品品牌化則將望塵莫及,其核心品牌更是難以建立[3]。
2.3 人才瓶頸難突破
專業化人才隊伍建設是困擾農村電子商務的難題,也是農村電子商務助推精準扶貧必須要解決的重要課題。多數農村電商發展剛剛起步,專業性農村電商人才因高成本等因素難簽約,因基礎條件差等原因難挽留,雖然時下農村電子商務方興未艾,客觀基礎條件也建立,但依舊難以突破農村電商專業人才瓶頸。此外,農村熟悉網絡技術人員在增加,但未深入探究,農村電子商務這方面專業性人才更是屈指可數。
2.4 系統生態難完善
就目前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來看,系統生態體系還難以完善,其“自生態”尚未形成,農村電商服務體系還未構建,其中,農村缺乏產業節點優秀企業,軟件開發、冷鏈物流、追溯防偽、營銷運營等相關產業鏈條還未健全。另外,農產品品牌注冊、培育、營銷推廣等上行實現公共服務還不完善,這些關鍵要素都制約著農村電子商務系統生態體系構建。
3 農村電子商務助推精準扶貧的策略
3.1 加強電商教育宣傳
農村電子商務要實現助推精準扶貧、脫貧,就要將重心下沉,深入到偏遠鄉村地區,廣泛開展推廣,這就要求讓農村居民能夠全面了解、到位理解、深刻認識農村電子商務,因此,加強電商教育與宣傳勢在必行。1)中高職、本科院校要增設農村電子商務專業,加強對農村青年學生的電商教育,提升對農村電商的理解與認知,并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輸送人才。2)地方政府要強化主流媒體輿論導向與宣傳職能,各大電商平臺也要向農村普及電商知識,營造農村電商助推農村經濟發展、助力農村居民就業增收等氛圍,形成合力效應,提升村民電商認知,助力農村電商推廣。
3.2 強化品牌建設力度
農產品商品標準化是農村電子商務助推精準扶貧的必要前提。要有效推行農村電商精準扶貧,需要打通這塊“腸梗阻”,就要強化品牌建設力度,實施品牌先行戰略,打造區域性獨具特色品牌,充分并合力借用貧困地區自然稟賦、綠色無公害、高性價比等優勢,巧用互聯網平臺進行營銷推廣,提知名度、擴影響力,集中打造系列“高檔、優質、適價”特色品牌產品,培育農村電商企業“領頭雁”,積極發揮“排頭兵”作用,以點帶面,形成輻射效應。
3.3 培育專業人才隊伍
農村電子商務要開拓市場,更為精準實現扶貧、脫貧,其核心在于培育出“本土化、信息化”專業性人才隊伍。地方政府應重視農村地域本土電商人才培育,依托網絡技術,組建信息技術培訓基地,構建立體化教學體系,實行線下定期實操培訓與線上遠程理論教學相結合模式,推動本土化電商人才建設;還要加大專業人才引進力度,讓其“走進來”“留下來”,科學組建區域范圍校企合作人才培育與交流、互輸平臺,訂單式培育專業信息化人才隊伍。
3.4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要構建、完善農村電商系統生態體系,合理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可或缺。1)要加投入、強合作,引光纖、寬帶等設施進村入戶,推動互聯網基礎建設,有序構建“縣-鄉-村”三級立體化信息網絡系統。2)要修道路、設網點,依托三級立體化信息網絡系統,暢通物流配送服務,打通“最后一公里”配送壁壘實現快遞下鄉,以此建立“縣-鄉-村”三級立體化物流配送體系。
3)要強化產業園及其配套設施建設,著力構建出“產、銷、整合、服務”等多能效一體化電商產業鏈,打造產業集群,形成“自生態”,完善農村電商系統生態體系[4]。
4 結語
脫貧攻堅沖刺正當其時,農村電子商務搭上鄉村振興順風車,乘風破浪,巧用政策杠桿,助推精準扶貧,同時,也賦能主體,注活產業,多元化扶貧路徑,逐漸解除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城鄉要素資源雙向流動,鑄就農村電商新業態,打開農村經濟發展新局面,從而為順風車提供動力,反推鄉村振興建設。
參考文獻:
[1] 屈曉娟.電子商務在促進陜西省農村精準扶貧中的應用研究[J].價格月刊,2018(1):90-94.
[2] 顏強,王國麗,陳加友.農產品電商精準扶貧的路徑與對策——以貴州貧困農村為例[J].農村經濟,2018(2):45-51.
[3] 丁菊,信文峰,柳西波.精準扶貧視域下農村電商發展策略研究[J].河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8(2):50-54.
[4] 向紅梅.電子商務對接“精準扶貧”戰略的融合發展對策研究[J].農業經濟,2019(7):72-73.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