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舒 王書萬



摘要:將傳統元素與現代新型材料和技術相結合,使公共空間的設計不失傳統的韻味,回歸本土的文化,同時又符合現代設計的發展趨勢,迎合現代人的審美。保護、繼承永遠是和創新同步發展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1]
Abstract: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elements and modern new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so that the design of public space does not lose the traditional charm, return to the local culture, but also in line with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odern design, to meet the modern aesthetic.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are always in step with innovation, and only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關鍵詞:傳統元素;創新;香山飯店
Keywords:traditional elements;innovation;XiangShan hotel
一、傳統元素的地位及發展
中國傳統文化中,中國傳統的元素獨具代表性。傳統的元素蘊含著一個國家文化積淀和傳承。當今時代,經濟與科技快速發展,但不能忘記對于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想要將傳統元素運用于現代的公共空間設計中,要將傳統進行提煉和創新,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和現代人的審美要求。[2]
建筑大師貝聿銘曾經說過:“在西方,窗戶就是窗戶,它放進光線和新鮮的空氣,但對于中國人來說,它是一個畫框,花園永遠在它的外頭?!?花窗,便是這句話最好的印證。 在現代的建筑中,窗,依然是設計的主流,但是花窗已經不再被普及,只有在一些新中式的建筑中尚有保留。隨著人們對于傳統文化復興和繼承的意識逐漸覺醒,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在公共空間設計中開始重視中國傳統文化,將傳統的設計元素與現代人的審美相結合,形成新的藝術形式。[3]
二、傳統元素的應用——以香山飯店為例
在中國傳統文化符號中,花窗獨具代表性?;ù霸趥鹘y的建筑中不僅具有實用的采光通風功能,而且具有良好的裝飾效果。 不同地區,不同建筑的花窗形式也不盡相同,所采用的樣式、構造、窗飾圖案均有所區別。 古人在窗的設計上傾注了大量的感情,將美好的情感寄托于花窗的設計圖案中。[4]
窗的形式多種多樣,從窗的形式上分大致可分為兩種: 洞窗和漏窗。如《園冶》中所寫道,洞窗有六角、方勝、扇面、葉形、梅花、石榴等諸多形狀,常在墻上連續開設,形狀不同,又稱為“什錦窗”。貝聿銘在設計香山飯店中,也運用了洞窗的設計形式。(如圖1所示)。[5]
簡約古典的海棠洞窗,將窗外的景色鑲嵌在窗框中,從室內向外遠望,即成為一幅畫作,步移景異,層層遞進,讓人賞心悅目。這樣的“框景”的設計手法,大多運用在中國的古典園林建筑中。例如留園曲溪柳的正方形的洞窗,蘇州西園湖心亭的正六邊形洞窗,拙政園與誰同坐軒的扇形洞窗。都是獨具代表性的中式園林的洞窗形式。 貝聿銘將這一手法運用在室內的設計中是一大創新。 香山飯店的四季廳大堂入門影壁,想法結合了北京傳統四合院的影壁,但與傳統影壁不同的是結合了中國傳統造園手法中的“框景”,使得觀賞者得視線更加開闊。[6]貝聿銘將北方的四合院元素與江南園林建筑元素相結合,形成了新的設計形式。 將這一具有中國傳統形式的窗景設計運用在現代公共空間的設計中,繼承了傳統的同時也融入了現代簡約的設計風格,形成了窗窗有景,景景不同的設計效果。 香山飯店的二層三層,面向室內大廳的窗設計為洞窗與漏窗相結合的形式,漏窗的形狀為方形,窗欞采用了斜網格紋,樣式簡潔。(如圖二圖三所示)窗的中間是方形的洞窗,與地平線成45度角。方形的窗形與近乎方形的大廳室內空間相呼應。 窗的顏色上采用深灰色,與白色的墻壁形成黑白對比,整體裝飾上蘊含著和諧的節奏。[7]
香山飯店的屋頂設計也是一大亮點,建筑的屋頂采用現代的鋼結構和玻璃結構相結合,但屋頂的式樣采用了中國古代建筑的“歇山式”的設計,將西方結構與中國傳統建筑形式有機結合起來。(如圖四所示)巧妙運用自然光線,室內光影交錯,抬頭便可望見影影綽綽的藍天。[8]
香山飯店的設計不僅在結構和立面上融入了傳統的設計元素,在室內的門,燈具,樓梯等都滲透著中國傳統的韻味。(如圖五所示)整體設計以方形和圓形為主要的圖案元素,以白色、黑灰色和木本色為主色調,將中國傳統的設計元素與現代設計方有機結合,從而形成了獨具創新代表性的建筑——香山飯店。[9]
三、總結
香山飯店的設計并不是完美無缺的,也存在著諸多的遺憾和不足。但是香山飯店的建立,為中國建筑行業的發展指明了一個大的方向。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化底蘊的國家,時代在快速的發展,我們更應該將傳統繼承和發揚。將傳統元素與現代新型材料和技術相結合,使公共空間的設計不失傳統的韻味,回歸本土的文化,同時又符合現代設計的發展趨勢,迎合現代人的審美。 保護、繼承永遠是和創新同步發展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參考文獻:
[1]凌婕.廣西壯錦圖形元素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4.
[2]吳瑩.尺幅窗 無心畫——淺談蘇州古典園林墻窗的藝術魅力[J].南京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4).
[3]劉翔.園林景觀空間組織的視覺性解析初探[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08.
[4]林徽.閩南地區傳統建筑裝飾研究[D].南京工業大學碩士論文,2012.
[5]馬海娥,劉亞蘭.淺析中國傳統窗欞中的幾何紋樣裝飾[J].美與時代(上),2011(05).
[6]周碧鳳,毛秋瑾.淺析蘇式花窗圖案在現代中的衍生設計[J].明日風尚,2018(13).
[7]吳建平.美哉 滄浪亭漏窗[J].園林,2011(02).
[8]孫瑞,萬輝,曹花瑞,陳雅婧.談中國傳統窗欞樣式在室內空間中的應用[J].山西建筑,2014(36).
[9]胡曉昕.久不見穿過木雕細欞投落在青磚地上的精美陽光——木心《瓊美卡隨想錄》[J].包裝世界,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