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煥娟 林娜 張勇
1 攀枝花學院附屬醫院,攀枝花,617000;2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產科,溫州,325000
隨著二孩政策的放寬,再次分娩的產婦產圍期、分娩時和手術后的需求已逐步成為社會關注的問題[1]。目前,國內對于二孩產婦的關注集中在臨床上應采取何種措施提高第二次分娩時母嬰的安全[2],而充分了解二孩產婦的服務需求是保障護理工作質量的前提[3-4]。因此,本研究調查剖宮產的二孩產婦的服務需求,通過線性回歸分析找出影響護理的因素,為產婦順利生產提供最佳護理。
采用方便抽樣的方法,選取2017年11月-2018年6月在攀枝花某醫院進行剖宮產的360名二孩產婦。納入的標準為:兩次分娩均為單胞分娩,孕婦無明顯疾病(高血壓、心臟疾病等)。共發放調查問卷360份,回收有效問卷341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4.72%。根據孕婦初次分娩的方式(順產和剖宮產)將其分成順-剖(168例)和剖-剖(173例)兩組。所有產婦的學歷均為高中以上,且均簽署了愿意參加本問卷調查的同意書。
在綜合文獻報道、臨床護理人員和婦產專家意見的基礎上,本研究設計了服務需求調查表,包括基本信息調查、孕婦需求調查和分娩及術后需求調查3部分。基本信息調查主要包括產婦的年齡、家庭結構、收入、孕周、初次分娩方式和距今時間以及一胎小孩對產婦生二孩的態度等。孕婦需求調查包括對孕期營養、身體鍛煉、定期產檢、心理干預及胎兒早教的需求。分娩手術及術后需求調查包括對常見并發癥知識及自我預防、麻醉方式和相關知識、分娩手術知識、分娩時親人的陪伴、術后疼痛控制、術后自我護理指導、營養要求、身體鍛煉、新生兒的喂養及新生兒生理知識的需求。
每道題的評分分布為1-5分。孕期調查表的重測信度為0.811(P<0.001),Cronbach’s α為0.892。分娩和手術后調查表的重測信度為0.824(P<0.001),Cronbach’s α為0.902。
采用SPSS19.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和計量數據分別用例數(百分比)和平均數±標準差來表示,t檢驗用于比較組間差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對調查表中得分較高的因素進行分析。在回歸模型中,因變量是二孩剖宮產產婦的需求。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調查對象平均年齡為(32.61±3.53)歲。所有產婦均有很好的自我保護意識,具體體現在首次分娩后3年以上才開始懷有二孩。在家庭結構方面,超過90%的家庭有至少一位老人和產婦有較長期的共同生活(>6個月)。超過70%的小孩對媽媽二孩持肯定態度。順-剖產婦和剖-剖產婦在孕周、年齡、老人陪伴、一孩年齡、家庭收入、初次分娩距離現在的時間、小孩對二孩持肯定態度方面相似(均P>0.05)。
孕期服務需求的排序如下:心理干預>定期產檢>孕期營養知識>身體鍛煉知識>胎兒早教(表1)。排序結果顯示二孩剖宮產產婦孕期對于心理層面的需求高于身體方面的需求。由于孕期營養和身體鍛煉在某種程度上能緩解孕婦緊張心理,二孩剖宮產產婦孕期對定期產檢和分娩手術知識了解的需求僅次于心理干預。單因素回歸分析顯示這兩個需求和心理干預對孕期護理需求的影響顯著。

表1 二孩剖宮產產婦孕期需求分析
注:*為差異顯著。
調查顯示所有二孩剖宮產產婦對于分娩手術時親人的陪伴要求高于其他因素,再次證明二孩剖宮產產婦在精神層面上具有高需求(表2)。順-剖組和剖-剖組的產婦對分娩手術和術后并發癥的需求側重點不同:前者對于分娩手術及術后自我護理知識的需求明顯高于后者(P<0.05),而后者更關注術后并發癥。這種需求側重的差別與產婦在第一次分娩時所采用方式不同的一致性為0.896。另外,兩組產婦在新生兒的喂養、新生兒生理知識和術后營養知識的需求方面低于其他需求。

表2 二孩剖宮產產婦分娩手術及術后需求和得分之間的關系分析
注:*為差異顯著。
在單因素分析中,得分較高的因素(心理干預、定期檢查、術后并發癥、分娩時親人陪伴和術后產婦疼痛感控制)作為自變量被納入分析。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方法分析影響二孩剖宮產產婦護理需求的因素,結果顯示心理干預和術后并發癥顯著影響其需求(P<0.05),占產婦需求變化的36.29%(表3)。
注:*為差異顯著。
在圍產期和分娩前后,護士的護理工作起著重要的作用,它將保證孕婦/產婦在整個過程中出現的生理和心理變化得到及時的關注和解決。不同于初次分娩產婦,二孩產婦心理上的需求明顯高于其他需求。 二孩剖宮產產婦孕期對心理干預的評分最高,為(4.491.56)。與之相對應的是90%以上的二孩剖宮產產婦希望手術時有親人陪伴,而且這種對手術時陪伴的需求得分(3.900.93)明顯高于手術時其他需求。這說明二孩剖宮產產婦在分娩時需要親人的陪伴來減輕不安和焦慮[5]。另外,二孩剖宮產產婦孕期對于產檢的重視程度排在孕期所有需求的第二位。其原因在于定期產檢不僅可以幫助醫生和護士及時了解孕婦的生理情況,而且檢查也能緩解孕婦自身的焦慮[6]。相對于對自己身體狀況變化的不知情,她們更傾向于實時了解自己及嬰兒的變化,即使產檢結果不甚理想。這充分說明二孩產婦有較強的心理建設[7]。此外,80%以上的調查對象在調查問卷的備注部分表示她們通過社區或網上的孕婦群進行交流,以便減輕懷孕分娩所造成的心理負擔,再次證明心理層面上的護理應成為二孩分娩護理的重點[8]。
本研究納入的調查對象均有較高的學歷(高中學歷以上),對于產后自己和新生兒身體健康的需求高于其他需求。首先,具體體現在她們對產后并發癥的關注程度很高,且剖-剖組的二孩產婦對并發癥知識的需求高于順-剖組。隨著二孩剖宮產產婦年齡的增加和健康狀況的下降,發生產后并發癥的幾率也顯著高于初次分娩者。并且,初次分娩時采用剖宮產的產婦再次懷孕時容易出現胚胎著床異常。因此,和其他研究結果相似,本研究中產婦對產后并發癥知識的需求顯著影響護理工作質量[9]。其次,高齡產婦所帶來的新生兒遺傳性疾病幾率增加。有報道顯示二孩新生兒唐氏綜合癥的發病率顯著高于初次分娩的新生兒[10]。然而,在本研究中,新生兒常規身體檢查并未顯示有任何異常。這可能是因為產婦的經濟水平處于社會平均水平以上,所有產婦的自身護理意識均較強,在初次分娩后用了>3年的時間進行身體調整。但需要指出的是,嬰兒遺傳疾病數據并未包括在本研究內。
初次分娩孕婦在護理方面對胎教及新生兒照顧方面知識的需求普遍較高。但對于二孩剖宮產產婦而言,過去的育兒經驗使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育兒體系。并且,本研究中所有新生兒的孕齡>37周,排除了早產造成的分娩危險和潛在的新生兒健康問題。此外,社會上關于胎教和新生兒照顧方面的產品很多,在本研究中,胎教(2.420.25)、新生兒喂養(2.410.24)和新生兒生理知識(2.870.34)方面的需求明顯低于其他方面。隨著社會的進步和資訊的發展,新生兒照顧知識需求已不再是婦產科護理的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