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東
【關鍵詞】 小學語文; 綜合素質評價;原則;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6—0117—01
最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使得小學語文教育領域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評價是教學活動的基本組成要素,如何保證評價的有效性也成為新課改提出的一個語文教學課題。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嘗試進行學生綜合素質的多元評價方法,改變“以分數論英雄”的單一評價模式。下面,筆者通過研讀《語文課程標準》以及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進行分析,希望能為其他教師教學提供參考。
一、小學語文綜合素質評價要遵循的原則
1. 導向性原則。綜合素質評價與鑒定、選拔、激勵、導向等密切相關,但是最基本的仍然是導向功能。教師在構建語文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的過程中要堅持正確導向功能,并堅持良好的導向原則。總的來說,教師在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時,要將黨與國家對素質教育的政策、要求、培養目標貫穿其中,充分體現國家培養人才的需要,從而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2.全面性原則。教師在建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體系時,還要從學生掌握語文知識的基本情況以及學生的成長過程、學習表現等方面進行綜合性評價。同時,不僅要反映學生在語文學科方面的綜合能力,而且也要充分彰顯學生的個性、發展潛能。這主要包括了兩個方面:一是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教師在評價學生時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且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品質與潛能等方面;二是讓所有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教師對學生評價并不是為了評出優秀的學生,而是為了激勵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最好的發展。3.發展性原則。學生進行綜合性評價主要是為了豐富學生的知識能力,為學生日后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可見,教師在制定評價體系與評價內容過程中要以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學生,重視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著重突出素質評價如何促進學生發展。
二、小學生語文綜合素質評價的方法
1. 評價主體多元化。在當前背景下,綜合素質評價包含了學生學習的各個方面。為此,教師也就不是評判學生的唯一,而學生自己、班上其他同學、班主任以及學生家長都可以成為評價的主體,這也凸顯了評價主體多元化的特點。如,在評價學生語文綜合素質時,學生們共同制作出相應的評價標準表,并由教師、學生、其他人三方共同填寫,如評價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傾聽能力以及朗讀能力等,且評價按照等級來劃分。如此一來,學生在參與制定評價標準表時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從而自己也得到全面的評價、考察。2.評價過程動態化。綜合素質評價并不是只在期末環節,要貫穿到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每學期開始,教師都會讓學生初步制定自己的小目標,再到每一個階段小目標的確定以及評價,期中的成長足跡展示與期末評價,教師要定期將這些結果反饋給學生,給學生留下思考與反思的時間,激勵學生反思,有效地避免學生由于達到短期的小目標而產生懈怠。同時,更要從學生的長遠發展考慮,確保評價結果一致。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評價過程動態化關注的是學生的發展過程,它主要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形成過程進行監控式評價,主要對學生的日常表現、學習態度等方面進行評價,通過激勵手段幫助學生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這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綜合素質具有深遠的意義。3.評價結果立體化。評價結果的呈現通常都是伴隨學生成長的整個過程。為了能讓評價更有操作性,且也更簡單易行,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階段性評價時可以以直觀的成果來呈現。但是總結性的評價不僅要關注綜合性評估、等級評定等,而且還要關注學生的發展情況,并將這些關鍵性的資料搜集起來,且附帶綜合素質的報告單、標志性的成功記錄卡以及各個學科對學生的評價。這種評價的方式能更加全面地反映學生變化發展的軌跡,且還能清晰地把握學生在各個階段的發展情況,能直觀地看出學生發展中存在的不足,讓家長能更加準確地掌握孩子各方面的素質情況,從而制定出下一個階段的發展目標,為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新課改背景下,綜合素質的評價尊重了學生的個性發展以及個別差異,且重視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過程動態化以及評價結果立體化,這也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供了良好的途徑。與此同時,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學會科學地估計自己的學習與發展,并且針對各個階段改進自己的學習計劃,朝著下一個目標前進。
編輯:張慧敏